于卫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3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袖状胃切除术用的支撑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袖状胃切除术用的支撑管组件,包括管体组件和充气组件。对充气管进行充气会使气囊膨胀,进而可使气囊膨胀至与十二指肠球部的内壁相贴合,通过关闭球阀可及时阻断继续充气,因此可在十二指肠球部膨胀后实现卡住固定,... 于卫华 陈炯煌 朱玲华捆绑式胰胃吻合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总结捆绑式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捆绑式胰胃吻合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并随访胰胃吻合口及胰管通畅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并发单纯性胰液渗漏7例(19.4%),上消化道出血2例(5.6%),胃排空障碍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胆漏、腹腔出血、再次手术,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结论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后无严重胰漏及并发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随访方便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虞洪 于卫华 沈波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 胰漏 右侧微创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右侧微创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RMIT‑LSG)治疗肥胖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66例肥胖症行RMIT‑LSG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51例;年龄为28.5(16.0~54.0)岁,体质量指数(BMI)为(36.9±4.3)kg/m^(2);其中20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通过门诊或微信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BMI和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66例患者均完成RMIT‑LSG,无中转开腹或更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为(132±22)min,术中出血量为(14±8)mL。(2)术后情况。66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5±6)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80±0.60)d,术后首次饮水时间为(1.00±0.20)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2.00±0.20)d,术后住院时间为(3.40±0.60)d。66例患者中,1例术后第1天出现腹腔出血,予二次手术止血,恢复顺利;其余均恢复良好,无胃瘫、胃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3)随访情况。6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11)个月。术后1个月随访时,66例患者常规行术后瘢痕摄像,瘢痕隐蔽具有较好美容效果。27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体质量降低(42±7)kg,减重比例达34.8%±2.9%,BMI降低(14.2±1.9)kg/m^(2);66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营养不良。结论RMIT‑LSG治疗肥胖症安全、有效,切口美容效果较好。 骆鹏 陈国俊 陈炯煌 齐永强 童一凡 朱玲华 于卫华关键词:肥胖症 不同长度的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两种长度的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短期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56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试验组置入10 cm迷你中线导管,对照组置入25 cm中线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试验组为33.33%、对照组为11.54%,χ^(2)=10.646,P=0.002;因并发症拔管率试验组为17.95%、对照组为2.56%,χ^(2)=10.029,P=0.003;导管留置时间试验组为6.00(5.00,6.00)d、对照组为5.00(5.00,6.00)d,Z=0.617,P=0.537。结论在短期输液治疗的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迷你中线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因并发症拔管率均高于25 cm中线导管,但两者的留置时间并无差异。 盛婉婷 杨小惠 于卫华 曹秀珠 曾旭芬 金向红 赵林芳关键词:外周静脉导管 静脉穿刺困难 并发症 护理 减重术后患者脱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总结减重术后患者脱发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后期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内外指南及协会网站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减重术后患者脱发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并对提取的证据进行质量分级和确定推荐级别。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1篇。汇总了多学科团队、心理管理、脱发评估及随访、营养管理、药物治疗5个方面的15条最佳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的减重术后患者术后脱发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循证依据,具有科学性,但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证据时需考虑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以便对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向天应 秦建芬 郑素芬 陈炯煌 于卫华 朱铭霞关键词:减重手术 脱发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在治疗超级肥胖的近期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讨治疗超级肥胖的近期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超级肥胖患者68例,均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体重、BMI、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脂代谢指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代谢指标(血清尿酸(UA))及手术安全性进行观察统计,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SG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或死亡,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LSG术后,患者体重、BM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EBMIL%均高于30%,LSG效果显著。与术前比较,LSG术后随访至12个月时,患者FBG、HbA1、TG及UA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均显著提高,均出现显著改善(P<0.05);术后至随访12个月时,患者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肥胖合并症均取得有效缓解与改善。结论 对超级肥胖患者实施LSG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减重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异常,有效缓解肥胖合并症,术后并发症低,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张良锋 于卫华关键词:腹腔镜 袖状胃切除术 临床疗效 微创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困惑和展望 2020年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均居前三。目前,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用于临床20余年,手术指征由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技术亦日趋成熟,机器人手术应用增多,但仍有难点、争议和困惑,本文就此展开回顾与展望。 朱玲华 于卫华关键词: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学完全缓解预测因素及预后分析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预测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全国1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6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93例,女169例;年龄为63(24~82)岁;新辅助治疗pCR和非pCR患者各331例。观察指标:(1)新辅助治疗pCR和非pCR患者临床特征情况。(2)新辅助治疗pCR的预测因素分析。(3)新辅助治疗预后情况。(4)新辅助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pCR预测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新辅助治疗pCR和非pCR患者临床特征情况。pCR和非pCR患者血清肿瘤学指标、肿瘤长径、印戒细胞癌、手术方式、新辅助治疗模式、术后N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辅助治疗pCR的预测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肿瘤学指标、印戒细胞癌、新辅助治疗模式是局部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治疗pCR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479,0.290,1.451,95%可信区间为0.333~0.691,0.146~0.576,1.199~1.756,P<0.05)。(3)新辅助治疗预后情况。6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0(0.7~109.0)个月。pCR和非pCR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351,95%可信区间为0.228~0.431,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3%和6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285,95%可信区间为0.226~0.416,P<0.05)。进一步分析,术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pCR和非pCR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90.4%和6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 陈杰 林超 臧潞 徐皓 商亮 徐志远 李伟 马志明 朱纯超 于卫华 张健 曹毅 刘凤林关键词: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治疗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一种基于减重手术的智能保温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减重手术的智能保温杯,包括保温杯本体、吸管组件和智能监控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流量传感器能够监测吸入的水量多少,当吸入量达到阈值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闭合,进而能够控制每吸一口的水量是固... 陈炯煌 于卫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 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2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2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22年度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9家中心上传临床数据至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登记有效病例7376例。术前体重指数(BMI)为37.3(21.3,89.3)。女性病人5521例(74.9%),年龄中位数为32(12,70)岁;男性病人1847例(25.1%),年龄中位数为32(11,64)岁。25.6%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61.0%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1.9%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9.9%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胃袖状切除术(SG)占89.02%,胃袖状切除术联合空肠-空肠旁路术(SG-JJB)占4.00%、胃袖状切除术联合双通道术(SG-TB)占2.34%、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1.98%、Roux-en-Y胃旁路术(RYGB)占1.89%,胃袖状切除术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或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术(SADI-S/OADS)占0.54%、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占0.04%、胃袖状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DJB)占0.03%、胃袖状切除术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LDJB)占0.01%、其他手术方式占0.15%。结论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的搭建为我国减重代谢手术的大数据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目前数据,尽管手术方式呈现多样性,SG仍是本年度我国多地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 李梦伊 刘雁军 于卫华 刘少壮 王冰 李滢旭 张松海 刘洋 王桂琦 辛贺 丁印鲁 赵象文 梁晓宇 孟凡强 朱孝成 徐东升 尹剑辉 吕金利 王举 李广丽 蔺宏伟 韩建立 吴良平 姜涛 韩加刚 白日星 朱利勇 王兵 吴立胜 龙飞伍 于浩 毛忠琦 毛忠琦 王胜良 孙培春 孙培春 胡三元 朱晒红 张鹏 张鹏关键词:数据库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