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靖 作品数:91 被引量:283 H指数:9 供职机构: 沧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1999年 脑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甚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儿男,7岁。主因头痛、头晕1年,加重伴呕吐1个月而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各项常规化验未见异常。CT所见:平扫右颞顶叶显示巨大不规则形囊性病... 于淑靖 康立清关键词:脑肿瘤 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 病例报告 重症甲型H1N1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演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24例重症甲型H1N1病人的胸部影像资料,所有病人首次检查时间均在发病一周内,复查时间在发病后2~3周。结果:①病变呈两肺内中外带多灶分布,累及多叶23例(占95.8%):局限于一个肺段(叶)1例(占4.2%)。②病灶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状)磨玻璃影24例(占100%):碎石路征14例(占58.3%);实变影13例(占54%),可见支气管气像。③心脏短期内增大10例(占41.6%)。④少量胸腔积液6例(占25%)。⑤恢复期:磨玻璃影、实变影部分吸收,出现条索状、网状影21例(占87.5%),2例无明显变化,无1例全部吸收。结论:①重症甲型H1N1肺炎呈两肺弥漫分布,多同时累及内中外带。②急性期病变主要为磨玻璃影和碎石路征,可实变。③可伴有心脏损害。④病灶吸收慢,呈肺纤维化趋势。 吴焕阁 于淑靖 张军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胸部 影像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MDCTA表现及临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2型糖尿病(2DM)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并且证实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病变位置、范围和管壁钙化的显示优于超声。本研究收集2005年12月至... 于淑靖 李佳芮 孔令茹关键词: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被引量:13 2013年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是发生于肠系膜的腹腔内纤维瘤病的一个亚型,好发于小肠系膜。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表现,期望提高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 陈德强 李忠信 陈跃峰 宋兆伟 马国军 于淑靖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 小肠系膜 CT表现 CT征象 108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A与DSA对比研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急诊,多有动脉瘤破裂引起。本文研究选取了2005年4月到2007年12月间108例同时接受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DSA检查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A和DS... 于淑靖 冉繁德 祁俊华 李忠信关键词:脑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DSA检查 诊治价值 文献传递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脑CT灌注成像的变化 2006年 目的 观察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30例发病6~24h的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天,第14~21天行常规CT平扫及MSCT PI检查.结果 治疗后病变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W)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达峰时间(TTP)较治疗前缩短(P<0.0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脑CT灌注成像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临床疗效确切. 张晓卫 崔莹 郭集中 张丽华 于淑靖 李勇 沈红丽 李春学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低辐射剂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 V、300 m A,经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为80 k V、自动毫安,经AIDR 3D重建。对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1客观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噪声值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窦及颈内动脉血管噪声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SNR及CNR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段血管(MCA1)噪声值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管SNR及CNR值B组高于A组(P<0.05)。2主观评价:颈总动脉评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颈动脉窦及颈内动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评分B组低于A组,但B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3两组有效辐射剂量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辐射剂量降低约76%。结论在头颈CTA联合扫描中,使用80 k V和自动毫安调节,并运用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优质血管图像的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张力 徐延峰 郑婧 于淑靖 陈跃峰 车延旭 宋兆伟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造影术 MSCT灌注成像在胸部肿块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胸部肿块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7例CT灌注成像(Ⅰ组)、43例CT增强(Ⅱ组)和65例CT平扫(Ⅲ组)引导下胸部肿块穿刺活检的成功率、病理正确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Ⅱ和Ⅲ组穿刺成功... 宋兆伟 康立清 于淑靖 刘风海 孙连营 陈跃峰 邢荣格关键词:胸部肿块 灌注成像 X线计算机 活检 文献传递 基于CT及临床指标构建的模型鉴别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多形性腺瘤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CT及临床指标构建的模型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和多形性腺瘤(PA)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CA和PA患者95例,其中BCA患者18例为BCA组,PA患者77例为PA组,比较两组CT平扫及双期增强表现、临床资料,基于双期增强CT及临床资料构建BCA和PA的鉴别模型。结果BCA组平扫CT值与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动脉期强化幅度值、静脉期强化幅度值与PA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病程、肿瘤最大直径、性别、部位、位置、密度、形态、边界、同侧肿瘤淋巴结、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年龄≥50岁率、触诊较软率与PA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0.379,P=1.000)。ROC分析显示双期增强CT及临床指标联合构建的模型,鉴别诊断腮腺BCA和PA的AUC为0.966,约登指数为0.93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98.7%(95%CI 0.902~1.000),准确性为97.89%。结论基于双期增强CT及临床资料构建的BCA和PA鉴别模型效果较好,能够为BCA和PA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路丽 柳成良 左超 于淑靖关键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多形性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被引量:6 2000年 于淑靖 李忠信 康立清 祁俊华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