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管天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18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结石
  • 5篇肾结石
  • 4篇三聚氰胺氰尿...
  • 4篇肾功能
  • 4篇肾镜
  • 4篇肾镜取石术
  • 4篇肾脏
  • 4篇氰尿酸
  • 4篇取石
  • 4篇取石术
  • 4篇经皮肾镜
  • 4篇经皮肾镜取石
  • 4篇经皮肾镜取石...
  • 3篇输尿管
  • 3篇尿管
  • 3篇尿路结石
  • 3篇微创
  • 3篇微创经皮肾镜
  • 3篇微创经皮肾镜...
  • 3篇微创经皮肾镜...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18...
  • 6篇解放军181...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作者

  • 15篇于管天
  • 14篇于永刚
  • 14篇廖松柏
  • 12篇武英杰
  • 11篇刘为池
  • 9篇刘刚
  • 5篇李学德
  • 5篇廖桂祥
  • 4篇朱良振
  • 3篇曾志玮
  • 2篇付海生
  • 2篇梁毅文
  • 2篇于洋
  • 1篇唐锦护
  • 1篇李少静
  • 1篇李少静

传媒

  • 6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坦洛新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及肾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是泌尿外科主要急诊之一,如何快速、持续有效的解除患者痛苦是泌尿外科的重要课题。现对本科应用盐酸坦洛新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并肾绞痛的疗效作一分析报告。
廖松柏朱良振武英杰于管天李学德于永刚
关键词:输尿管下段结石盐酸坦洛新疗效观察肾绞痛泌尿外科输尿管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压力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术中肾盂内压力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行所置输尿管导管连接尿动力学仪监测肾盂内压力,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测定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Alb)及β2微球蛋白(尿β2- M)。结果:肾盂内压力≥3.92 kPa的总时间≥5 min为高压组,高压组肾盂压力平均为2.59 kPa(1.27~1 4.60 kPa).低压组平均为2.19kPa(1.08~1 2.25 kPa);术后即刻尿蛋白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尿蛋白逐渐下降,高压组与低压组同一天所测尿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大部分时间其肾盂压力是相对安全的,MPCNL术后出现了短暂肾功能损害.且肾盂压力越高.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廖松柏于永刚武英杰李学德刘为池曾志玮廖桂祥刘刚于管天
关键词: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盂内压肾功能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通过测定尿蛋白的改变明确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留取患侧肾造瘘管尿标本定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Atb)及β2微球蛋白(尿β2-M)。结果术前尿微量白蛋白高于正常,术后即刻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减少,但第5天尿微量自蛋白仍高于正常,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尿β2-M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逐渐恢复,于术后第4日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β2-M趋于更少。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了短暂肾功能损害,在保持通畅引流及避免感染的情况下肾功能逐渐好转,但仍需一定时间才能恢复。
廖松柏于永刚武英杰刘为池梁毅文廖桂祥刘刚于管天
关键词:复杂性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肾功能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致SD大鼠肾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的肾脏毒性。方法:9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10)g,随机分为2个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给药组分别给予三聚氰胺氰尿酸盐60 mg/(kg·d^(-1))、200mg/(kg·d^(-1))。各组大鼠每天1次连续灌胃,空白对照组灌胃无菌水2 ml/(只·d^(-1))。用代谢笼收集前7天24h尿液,进行24 h尿量和24 h尿酸排泄量测量及尿沉渣涂片检查;分别于第4、14、31、45、60天灌胃前每组处死6只大鼠做血液生化检测、脏器系数计算,取肾脏用外科显微镜观察后常规制片,观察肾脏病理及晶体形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尿量增多(P<0.05),60 mg/(kg·d^(-1))组尿量增多更加明显,与200 mg/(kg·d^(-1))组大鼠尿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大鼠血清胱抑素随着剂量的增高及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是血尿酸浓度却随着剂量的增高及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实验组均在第31后天测得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升高(P<0.01)。给药组尿沉渣涂片发现特异性晶体。实验组给药31天解剖开始发现大鼠肾脏开始出现肿大呈灰黄色、结构不清,许多淡黄色颗粒沉积于皮髓交界处,形成黄色弧形带。部分肾脏有点状或片状出血灶,病理切片发现许多淡黄色、半透明同心圆形晶体,主要集中在肾小管,但是60 mg/kg组病理改变明显较200 mg/kg组轻。之前时间点灌药组肾脏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均未见晶体形成,病理切片仅见少量肾小管轻度扩张及小管上皮肿胀。结论:使用一定剂量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连续灌胃也会导致大鼠的肾脏内会形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晶体,并在晶体形成前已经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此晶体能堵塞肾小管造成肾脏损害甚至急性肾衰竭;同时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并能影响尿酸的代谢降低血尿酸的浓度。
于永刚廖松柏于管天武英杰刘为池刘刚廖桂祥
关键词: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肾功能衰竭肾结石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治体会
2016年
2006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将尿源性脓毒血症定义为泌尿道或男性生殖器官感染所导致的脓毒症。据不完全统计,该病约占脓毒血症总数的5%~7%,其死亡率高达25%~60%[1-2]。回顾2010-01/2015-12月作者科室收治的6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男20例,女40例,年龄19~70岁,平均55.21岁。
于管天于永刚廖松柏武英杰刘为池
枸橼酸钾对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肾结石大鼠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枸橼酸钾对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肾结石的预防作用。方法 36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A组灌胃2 mL蒸馏水,B组灌胃三聚氰胺(30 mg/kg)和三聚氰酸(30 mg/kg),C组灌胃三聚氰胺(30 mg/kg)、三聚氰酸(30mg/kg)和枸橼酸钾(1 g/kg)。2周后观察大鼠肾组织三聚氰胺氰尿酸结晶的形成情况。结果 C组大鼠肾内草酸钙结晶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枸橼酸钾对预防大鼠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肾结石的形成有确切效果,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尿中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结晶的溶解、排泄而达到的。
廖桂祥于永刚梁毅文刘刚廖松柏刘为池李少静于管天
关键词:三聚氰胺三聚氰酸枸橼酸钾
膀胱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 提高对膀胱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反复排出鲜红色尿液伴大量血块3天”于2014年04月21日入院.彩超及CT 提示膀胱前壁实性占位性病变.因血尿严重,导尿管反复堵塞,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前壁一大小约4×5cm 实性带蒂占位.考虑可微创手术,遂于入院当日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占位2um 激光切除术.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提示为炎性假瘤.遂结束手术.结果 术后我院病理报告:炎性假瘤梭形细胞浸润至平滑肌层,肿物底部见梭形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部分+)、VIM(+)、CK7(+)、S100(-)、SMA(-)、Desmin(-)、CD34(血管+)、CD68(+)、P63(-)、Ki67(+2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报告:光镜检查:粘液水肿背景下梭形细胞增生,排列舒松,无规则,细胞核卵圆形,大部分可见核仁,有些如神经节细胞样,核分裂像可见,但无病理性核分裂像;间质含丰富肉芽肿型毛细血管,伴中性粒为主的炎性浸润和红细胞外渗.免疫表型:Vimentin(+)、ALK(+)、Calponin(+)、myogenin(NS)、Actin(+,弱)、Desmin(-)、S100(-).病理诊断为:膀胱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罕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困难,确诊依靠需病理学检查.治疗可选择微创手术.
于管天廖松柏于永刚武英杰刘为池
关键词: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肾盂旁囊肿合并输尿管结石误诊1例
2015年
患者,女,58岁,因间歇性左腰腹部胀痛7天,于2013年2月25日入院。体检:左肾区叩痛,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B超显示左肾积水;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左肾结石、左输尿管结石、左肾功能基本丧失;CT示左输尿管结石、左肾结石并积水。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并左肾中度积水。
廖松柏于管天于永刚武英杰刘为池于洋曾志玮
关键词:肾盂旁囊肿输尿管结石误诊
K粉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组织中组胺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4种组胺受体H1R、H2R、H3R和H4R在K粉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肥大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K粉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组织(研究组)及10例膀胱全切患者远离膀胱肿物的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组胺受体H1R、H2R、H3R和H4R的表达,检测2组4种不同组胺受体平均光密度(OD值),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标记2组标本中肥大细胞并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1R、H2R和H4R的表达明显上调,肥大细胞在膀胱组织间浸润增多(均P<0.05),2组膀胱组织中H3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大细胞以及H1R、H2R和H4R与K粉相关性膀胱炎关系密切,并可能成为诊断该病的新指标和治疗的新靶点。
朱良振于永刚廖松柏刘刚于管天武英杰
关键词:膀胱炎组胺肥大细胞
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620例报告)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输尿管硬镜取石术(URL)1498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58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1529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标准通道PCNL)445例,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6例,开放手术34例。结果:3620例中,URL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取净率为98.8%(1480/1498),上段为87.6%,术中无输尿管穿孔和撕脱并发症发生,术后脓毒血症1例(0.07%)。输尿管软镜结石寻及率为96.6%(56/58),一次手术碎石成功率为93.1%,术中无输尿管、肾盂穿孔和大出血并发症发生。PCNL对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净率为99.5%(1964/1974),鹿角形结石为89.2%。术后输血49例(1.4%),因大出血需行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10例(0.3%),肾切除1例,脓毒血症8例(0.2%)。腹腔镜治疗56例均获得成功,其中1例结石上行至肾脏,余无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34例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技术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同时具有创伤少、结石清除率高、严重并发症低等优点。
廖松柏于永刚武英杰李学德刘为池于洋曾志玮于管天刘刚付海生唐锦护
关键词:尿路结石碎石术肾造口术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