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惟康
-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时图像匹配的参考标记点。方法: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影像引导技术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放疗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并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分别以胸椎、隆突、肿块为标记点进行图像匹配,根据配准调整治疗床,分别记录各个方向上平移矢量,分析摆位误差。结果:8例患者共计160组配准数据,胸椎组的摆位误差最小,隆突组居中,肿块组摆位误差最大。结论: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选择建议使用胸椎,可选择隆突,但不推荐肿块为图像配准的标记点。
- 郝春成葛晓峰徐向英卢姗云惟康刘莉莉
- 关键词: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
- 宫颈癌术后容积弧形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疗中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选择放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在Monaco5.11计划系统中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容积弧形调强和7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 VMAT技术靶区的平均剂量为46.86 Gy,略高于dIMRT技术的46.68 Gy(P<0.05),直肠的V10,V20和小肠V30受照剂量VMAT比dIMRT技术分别高了0.63%,3.34%和4.14%(P<0.05),靶区的均匀性、适形度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相比,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VMAT比dIMRT计划分别减少13.4%和50.6%(P<0.05)。结论 VMAT技术与dIMRT技术相比剂量分布相当或略优,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减少,在临床应用上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建议使用VMAT技术。
- 于德洋杨姗姗云惟康冯丽娜白彦灵
- 关键词:宫颈癌
- 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改进被引量:11
- 2007年
- 笔者对MED-TEC乳腺托架做了改进,在保证患者舒适性同时,获得有利于治疗计划设计及治疗实施的合理体位。
- 陈林胡洪涛云惟康王春波
- 关键词:体位固定技术乳腺癌治疗计划设计放疗乳腺托架舒适性
- 局部晚期喉癌 3DCRT 与 IMRT 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对比
- 2015年
- 目的 利用ECLIPSE计划系统对局部晚期喉癌适形放疗(3DCRT)和逆向调强适形放疗( 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 选择6例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喉癌患者,用ECLIPSE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3DCRT和IMRT计划. 根据靶区V95%、D5%、D95%、靶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ax和Dmean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 结果 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中,GTV和GTVnd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和某些正常组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局部晚期喉癌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3D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 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3D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 孙迪云惟康葛晓峰陈林胡洪涛
- 关键词:适形放疗
- 利用影像融合技术评估肺癌放射治疗全程剂量体积直方图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融合技术完整的评估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全程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方法25例未能手术肺癌患者,中位年龄54岁,Karnofsky评分≥70。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利用CT模拟定位,进行放射治疗40Gy-50Gy后,缩野进行第二次扫描,将两次图像利用ACQsim工作站进行影像融合并重新勾画靶区,并将两次的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剂量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相叠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总剂量60Gy-66Gy,叠加后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可以完整的反映出正常肺组织、脊髓及心脏所受剂量。结论根据合成后的DVH,评估正常器官受量,调整放射治疗总剂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 云惟康胡洪涛徐向英冯丽娜王君白彦灵
- 关键词:肺癌影像融合
- 放射治疗射线能量拟合与逆向调强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试探性通过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系统验证的通过率,分析计划系统中能量拟合曲线的差别,找出能量拟合与IMRT剂量准确的相关性。方法将初步拟合的数据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并对计划进行质量评价验证,将计划传输到IBA-matrixx验证平板电离室,在加速器上进行IBA-matrixx实际照射,比较实际测量结果与导出结果差别。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曲线不同位置。结果根据Gamma参数、Gamma Digtial参数、Difference参数、Absolute Difference参数分别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修改拟合曲线相关参数,并重新进行数据验证,使得剂量验证通过率由最初的95%提升至98.8%。结论通过调整Pinnacle能量拟合参数能够有效地提高验证通过率,使得计划计算结果更加一致,对放疗患者剂量的准确性有了更好的保证。
- 云惟康胡玉民于德洋崔振国韩继广刘奇
- 关键词:IMRT
- 射线能量选择对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X线能量对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为临床实施常规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提供能量选择参考。方法选取8个不同病种病例,每个病例采用单弧(1Arc=360°)VMAT、等角度9个野、等角度5个野调强方式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在每种计划方式中又分别选用4、6、8、15MVX线能量。靶区选取适形指数、均匀指数、靶外体积指数,串型危及器官选取平均剂量Dmean、2%体积对应的最大剂量D2,并型危及器官选取平均剂量Dmean、某一剂量水平的体积Vx,评估治疗计划结果,分析能量对逆向计划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在3种计划方式下,靶K适形指数的F=0.07、0.08、0.06,P=0.976、0.971、0.981,均匀指数的F=0.13、0.51、0.09,P=0.939、0.679、0.965,靶外体积指数的F=0.15、0.31、0.15,P=0.930、0.818、0.931;每一病例在3种计划方式下危及器官的F〈0.20,P〉0.05。结论用逆向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放疗、VMAT计划设计时中低能量x线(6、8MV)完全满足需要,而高能x线(15MV)并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
- 冯丽娜白彦灵陈林云惟康谷安鑫刘莉莉
- 关键词:调强放疗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瘤床加量照射和放化疗顺序等问题。方法:8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50Gy/25次,1次/天,5次/周,瘤床局部加量10~16Gy/5~8次。化疗采用蒽环类为主的方案,65例肿瘤直径>1cm者先化疗3个周期后放疗,然后再化疗1~3周期,13例肿瘤直径≤1cm者在术后3~6周放疗,然后化疗4~6个周期。ER/PR阳性者均行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病人5年生存率100%,5年无瘤生存率91.4%。3例乳腺局部复发,3例分别出现肺、肝和骨转移,其中2例死于肿瘤转移。总复发率7.1%。瘤床加量组局部复发率低于未加量组(P=0.04)。放化疗顺序对肿瘤复发率无影响(P=0.15)。美容效果优良率94%,一般者3.6%,差者2.4%。结论: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瘤床加量照射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放化疗顺序对于局部复发率影响不大。
- 陈林王春波云惟康
- 关键词:预后
- 图像引导联合自主呼吸控制系统大分割放疗肺癌一例
- 2010年
- 放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常规放疗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图像引导联合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ordinator,ABC)对肿瘤实行调强放疗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手段,它可使靶区内剂量均匀分布,并能提高靶区剂量、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 陈林刘莉莉许庆勇白彦灵徐威威云惟康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控制系统肺癌靶区剂量主动呼吸控制
- 磁场对Bebig型60Co HDR近距离治疗源剂量分布影响研究
- 2020年
- 目的计算MRI引导近距离治疗中磁场对Bebig型60Co HDR放射源周围剂量以及碰撞比释动能分布的扰动,判断在不同强度磁场下应用此型号放射源进行近距离治疗可行性。方法基于蒙特卡洛Geant4软件,建立Bebig型60Co近距离治疗源模型,然后置其于尺寸为10cm×10cm×10cm的均匀水模体中,并沿着x、y、z轴向划分大小为0.2mm×0.5mm×0.5mm的体元。在x轴向上分别施加磁场强度为0T、1.5T、3.0T均匀磁场,分别计算x轴向上距离治疗源中心10.0mm范围内碰撞比释动能与剂量分布以及两者比值随距离放射源中心远近变化情况。结果1.5T的磁场对60Co HDR治疗源附近空间范围内剂量分布无影响,而3.0T的磁场导致距离放射源中心r<6mm范围内剂量明显偏高,r=5.4mm处剂量增加了接近40%。碰撞比释动能与剂量比值在1.2mm
- 崔振国陈嘉一云惟康刘奇白彦灵
- 关键词: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