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蕊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糖尿病组,按照1∶2的原则选取同期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2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结果:糖尿病组相比对照组,糖尿病组50岁以上人群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5%vs 57.8%,P<0.05),糖尿病组绝经后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6%vs 53.9%,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中T2期及以上患者所占比例(79.4%vs 66.2%)、淋巴结阳性患者比例(68.6%vs 55.4%)、Ⅱ/Ⅲ期患者所占比例(82.8%vs 67.6%)糖尿病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5年复发转移率为14.9%。结论: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的不良危险因素,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理T分期和临床分期偏晚,淋巴结转移更多,其复发转移率较高,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预后更差,应更加注重术后定期复查及随访。
- 赵阳张欣毛国超闵亦赫何蕊郭爱宁康华峰张淑群闵卫利
- 关键词:乳腺癌2型糖尿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其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确诊为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入院检测的50例宫颈癌上皮内瘤变患者为CIN组,取同期确诊为子宫良性病变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了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三组患者超声参数差异,将研究组患者按照FIGO标准区分为不同疾病分期(I期23,II期34,III期23),对比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超声参数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曲线(ROC)的方式评估超声参数对不同宫颈癌分期的鉴别价值。结果:研究组、CIN组和对照组之间超声血流参数PSV及RI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两两相比较同样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颈癌分期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FIGO III期的PSV最高,RI最低,各组两两相比较同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对FIGO I期至FIGO II期诊断AUC为0.6829(95%CI=0.5333-0.8324,P=0.0200),对FIGO I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7698(95%CI=0.6402-0.8995,P=0.0006),对FIGO 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7505(95%CI=0.6072-0.8937,P=0.0036);RI对FIGO I期至FIGO II期诊断AUC为0.9309(95%CI=0.8662-0.9957,P<0.0001),对FIGO I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7148(95%CI=0.5804-0.8493,P=0.0063),对FIGO 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9811(95%CI=0.9504-1.000,P<0.0001)。结论: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其疾病分期具有一定的关联,将PSV和RI指数应用于宫颈癌分期鉴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 罗婷达婷何蕊卞锦花薛芳芳
- 关键词:宫颈癌疾病分期
- 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高效介导兔平滑肌细胞基因转染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构建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MuLV/VSV-G,并用于转染兔平滑肌细胞,为兔平滑肌细胞基因转染寻找一种高效的载体。方法构建含有报道基因lacZ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MuLV/VSV—G,测定滴度,并转染兔平滑肌细胞,观察其转导效率。并与MuLV的转导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MuLV/VSV-G载体,病毒滴度为6~7.8×10^6CFU,转染兔平滑肌细胞的效率是(92±12)%。而MuLV的转导效率为(24土5)%。结论成功构建了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MuLV/VSV-G载体,该载体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可用于兔平滑肌细胞基因转染。
- 裴斐何蕊李俊彦余红
-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转染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移植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
- 2008年
- 目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移行和血小板激活导致血栓形成是移植血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一氧化氮可以抑制上述生物反应,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是否抑制种植了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内膜增生还未得到证实。实验拟进一步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种植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5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来获取平滑肌细胞。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6只。正常细胞组移植未种植细胞的人工血管;LacZ转染组移植种植转染lacZ的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组移植种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②实验方法:构建含有报道基因lacZ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假型反转录病毒载体小鼠白血病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G糖蛋白,并转染平滑肌细胞。将转染了基因的细胞种植在人工血管上,并用血管旁路移植的方法植入兔腹主动脉。③实验评估:测定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及LacZ基因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含量。血管植入30,100d后X-gal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人工血管上的平滑肌细胞,同时显微镜下测量每段血管内膜增生的厚度。结果:纳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的正常细胞组(P<0.05)。平滑肌细胞转染lacZ基因后经X-gal染色,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转染了基因的细胞被染成蓝色。②血管植入30d,与正常细胞组比较,LacZ转染组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组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100d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组内膜厚度与正常细胞组无明显差异,与LacZ转染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皮�
- 裴斐李俊彦张莉何蕊
- 关键词:人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内膜增生组织工程化血管
- 全程均质化捆绑式教学在留学生普通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临床实习是普通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增加授课难度,尤其是临床实习教学,更容易因各种原因而影响教学质量。单一授课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满足留学生普通外科实习教学。文章基于"政策—教师—学生—患者"四个层面,对全程均质化捆绑式教学在留学生普通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实现留学生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 李军辉何蕊杨荔齐晓霞张焱袁庆功杨文彬
- 关键词:普通外科留学生
- 转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共同种植于人工血管对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双层细胞种植能有效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到内皮细胞中能提高其细胞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目的:采用双细胞种植及修饰内皮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和抗栓能力,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观察对小口径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以4种不同组合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种植在PTFE管腔面。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4种人工血管经旁路分别移植在4组兔的腹主动脉上。结果与结论:移植后60d,种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组和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相比,未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膜明显增厚(P<0.05);未转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膜较薄(P<0.05)。提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可以促进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狭窄,但同时转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可以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
- 裴斐陈旭何蕊李俊彦张莉
- 关键词:人工血管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细胞种植内膜增生
- 双细胞种植改善人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留率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在人工血管内壁种植内皮细胞,使其早期快速内皮化,可以改善移植血管的通畅性,但种植的单层内皮细胞往往黏附力差,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脱落。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双层种植方法,提高人工血管腔面内皮细胞的保存率。方法:采用标准酶分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兔内皮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培养兔平滑肌细胞。并分别以lacZ和GFP基因转染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双层细胞种植组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管腔面先后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以单纯种植血管内皮细胞为对照。在体外将受试的人工血管接入作者设计的灌流模型下灌注2h,计算比较灌注前后受试标本内皮细胞密度。体内实验,将人工血管植入兔子体内7d,分别测定内皮细胞保留率。结果与结论:灌注2h后,单纯内皮细胞种植组细胞保留率为0.39±0.04,而双层细胞种植组内皮细胞保留率为0.73±0.07,双层细胞种植组细胞保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内皮细胞种植组(P<0.01)。人工血管植入兔体内7d,单纯内皮细胞种植组内皮细胞保留率为0.63±0.10,双层细胞种植组内皮细胞保留率为0.95±0.0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在内皮细胞和人工血管壁之间种植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提高内皮细胞的保存率。
- 裴斐何蕊李俊彦张莉陈旭
- 关键词:人工血管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种植保留率
- 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tPA转染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VSV-G/MuLV介导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lacZ基因转染兔平滑肌细胞(SMCs)后基因的表达和对SMCs增殖的效应.方法:利用携带tPA,lacZ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VSV-G/MuLV分别转染兔SMCs(SMCs/tPA,SMCs/lacZ).通过检测tPA抗原和测定tPA的活性观察tPA基因的表达.通过x-gal染色检测β-gal的活性测定lacZ基因的表达.用放射性标记的脱氧胸腺嘧啶苷(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测定SMCs的增殖.结果:在没有纤溶酶原时,SMCs/tPA与SMCs在增殖上无显著差异.在有纤溶酶原时,SMCs/tPA条件培养基诱导了SMCs增殖.结论:VSV-G/MuLV介导tPA,lacZ转染到SMCs并成功表达.tPA基因转染在纤溶酶原存在的条件下促进了SMCs的增殖.
- 李俊彦裴斐何蕊余红张莉
- 关键词:转染TPALACZ细胞增殖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移植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英文)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平滑肌细胞增殖移行和血小板激活导致血栓形成是移植血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一氧化氮可以抑制上述生物反应,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是否可以抑制种植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内膜增生还未得到证实。目的:拟进一步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种植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观察测量,于2006-04/2007-05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来获取平滑肌细胞。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植入未转染的人工血管,LacZ转染组植入种植转染lacZ的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组植入种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6只/组。方法:构建含有报道基因lacZ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假型反转录病毒载体小鼠白血病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G糖蛋白,并转染平滑肌细胞。将转染了基因的细胞种植在人工血管上,并用血管旁路移植的方法植入兔腹主动脉。主要观察指标:瓜氨酸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含量。移植血管内膜X-gal染色观察,种植的平滑肌细胞为蓝色,而内源性细胞为红色。显微镜下测量血管内膜增生厚度。结果:18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转染lacZ基因的平滑肌细胞经X-gal染色呈蓝色。血管平滑肌细胞植入30d,各组内膜厚度基本相似(P>0.05);植入100d,正常对照组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组内膜厚度基本相似(P>0.05),两组明显均低于lacZ转染组(P<0.05)。结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可抑制种植平滑肌细胞的人工血管内膜增生。
- 裴斐李俊彦张莉何蕊
-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 初诊乳腺癌PIK3CA突变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初诊乳腺癌中PIK3CA的突变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本医疗小组诊治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39例初诊乳腺癌患者石蜡标本中PIK3CA突变状况,并分析PIK3CA突变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139例初诊乳腺癌中,共检测出40例PIK3CA突变,突变率为28.78%。其中单突变28例(70.00%),双突变12例(30.00%)。单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为H1047R突变,占全部突变的37.50%,最常见的双突变为H1047R+H1047L双突变,占全部突变的12.50%。PIK3CA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月经状况、肿瘤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Ki-67表达状况无关(P>0.05)。PIK3CA突变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组织学Ⅰ级乳腺癌患者的PIK3CA突变率显著高于组织学Ⅱ、Ⅲ级以及组织学分级缺失或不明乳腺癌患者(P<0.05)。PIK3CA突变与乳腺癌HR表达状况显著相关,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PIK3CA突变率显著高于H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突变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PIK3CA突变对乳腺癌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总生存期(OS)没有影响(P>0.05);亚组分析中,在HR阴性(HER-2阴性或阳性)乳腺癌患者中,PIK3CA无突变患者的EFS和OS均显著优于PIK3CA突变患者(P<0.05);在HR阳性(HER-2阴性或阳性)乳腺癌患者中,PIK3CA有无突变对患者的EFS、OS均无影响(P>0.05)。结论 初诊乳腺癌患者中PIK3CA突变率为28.78%,PIK3CA突变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HR表达状况相关。在HR阴性(HER-2阴性或阳性)乳腺癌患者中,PIK3CA无突变患者的EFS、OS均显著优于PIK3CA突变患者。初诊乳腺癌患者中,PIK3CA突变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王淑慧周雅卿赵永林贾丽君何蕊韦巍管海涛
-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