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茅
- 作品数:64 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新课改中的“穿新鞋走老路”——兼与郭华教授商榷被引量:16
- 2011年
-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充满各种争议甚至非难中艰难地推进。有人将新课改遭遇的尴尬形容为“穿新鞋走老路”,并由此提出了学校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这种分析与判断对于导致新课改中的“穿新鞋走老路”的原因缺乏基本的学理分析。只有深入分析体制、惯习和利益博弈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新课改中的“穿新鞋走老路”之后,才有可能让广大教师真诚地接受新课改的主张即“穿新鞋”,进而更加自觉地推进新课改健康的发展即“走新路”,最终过渡到“穿新鞋走一段老路之后顺利走上新路”。
- 余小茅
- 关键词:新课改
- 多维视野中的教育学知识形态
- 历经40余年众多教育学人的艰难求索,当代中国教育学的研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其中,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在诸多方面得到学者广泛深入地研究,尤其在知识形态的形塑方面,出现了知识分类上的人文与科学、知识时间维度上的古与今...
- 余小茅刘旭
- 关键词:教育学知识形态
- 保卫教育的古典气质被引量:1
- 2009年
- 当今中国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过程中,教育越来越呈现出表浅化、功利化的物质主义倾向,教育本身应当拥有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底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保卫教育的古典气质,以切实捍卫教育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底蕴,为教育研究与思考注入一种古典的高贵气质。
- 余小茅
- 关键词:教育古典文化
- 建构书香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
- 2013年
- 建构书香校园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在国内不少地方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可是,将建构书香校园的做法拓展并提升到建构书香中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相关思考仍不多见。本文围绕着以建构书香中国这一根本目的,主要从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为实现建构书香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
- 余小茅
- 关键词:书香中国
- 课程知识难题的梳理及教育价值意蕴
- 2010年
- 一直以来,知识难题就是学者们有关教育问题,尤其是课程问题论争的中心问题,不同的知识主张成为人们追求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如何让不同种类的离散的知识类型在课程变革中统整起来?分析学者们对课程知识难题的梳理,让人(儿童)在完整的知识中生成,追求人(儿童)与知识的美丽相遇,让人(儿童)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显然是对于课程知识难题的梳理中理应包含的教育价值意蕴。
- 余小茅
- 关键词:知识观教育价值意蕴
-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发展创新的里程碑——《“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评介
- 2022年
- 叶澜,当代中国“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始人与持续引领者,其“生命·实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贯穿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陆续有新生力量加入教育学学派的创派工作,直至21世纪的最初数年尤其是2004年正式将该学派定名为“生命·实践”教育学,其间又历经13年的艰难求索,终于在2016年建成实体性的学术机构即“生命·实践”教育研究院。至此,由叶澜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才算拥有了名副其实的身份。
- 余小茅文香兰
- 关键词:现代教育学学术机构生命·实践实体性
- 细读+精读:我们对于文本的基本态度——与杨光斌先生商榷
- 2009年
-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经典文本,这在相当程度上凸显了人类辉煌的创造才能尤其是彰显了人类思想的伟大。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些蕴涵着人类伟大精神的经典文本呢?其实,"细读+精读"才是我们对待文本的基本态度。
- 余小茅
- 关键词:细读精读尊重文本
- 试论人的存在论及其教育意蕴被引量:3
- 2018年
- 人的存在有三种样式,分别为确定之"定在"、生成之"在"与尚未之"在"。在理论形态上可以表述为:定在论、生成论与尚未存在论。定在论关注人的确定之"定在",表明人的存在已然是一个确定性的事实,其教育意蕴旨在教育者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倡导自然主义教育观。生成论关注人的存在之"正在",表明人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教育意蕴旨在教育者要捕捉人之生成的教育时机,倡导动态调整的生成主义教育观。尚未存在论关注人的存在如何面向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在",表明人的存在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充满乌托邦式的希望之"在",其教育意蕴旨在教育者要前瞻人之未来的教育愿景,建构面向未来社会对于理想人之形象的教育希望观。
- 余小茅刘旭
- 关键词:教育意蕴
- 教育研究:什么教育?什么研究?——一个秦晖式提问的教育学反思被引量:1
- 2007年
-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即当代中国的教育研究历程与当代中国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同步。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当代中国的教育研究已积淀了相当丰厚的学术基础,无论是研究的方法手段,还是研究的具体成果。
- 余小茅
-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学十一届三中全会提问学术基础
- 关于“科学心理学”的思考——纪念陈立先生《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发表十周年
- 2008年
- 陈立先生撰写《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一文,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价值与深邃的人文关切,对于活跃当今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笔者谨以本文纪念陈立先生,进而引发相关的一些思考。
- 余小茅
- 关键词:平话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