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少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肺癌
  • 5篇病变
  • 4篇多药
  • 4篇多药耐药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免疫
  • 4篇耐药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分化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神经内分泌
  • 3篇神经内分泌分...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7篇余少平
  • 11篇熊永炎
  • 9篇田素芳
  • 4篇蓝菁
  • 3篇彭芊芊
  • 3篇戴文华
  • 3篇汪必成
  • 2篇王伟飞
  • 1篇陈佑明
  • 1篇刘永学
  • 1篇贺艳丽
  • 1篇黄敬
  • 1篇余梅香
  • 1篇高月
  • 1篇蒋菊丽
  • 1篇陈桃香
  • 1篇张伟
  • 1篇王琼
  • 1篇刘红梅
  • 1篇黄勇强

传媒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癌症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O-hm_1R工程细胞株的建立及乙酰胆碱对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获得表达人毒蕈碱样乙酰胆碱Ⅰ型受体(hm1 R)的工程细胞株 (CHO hm1 R)并鉴定表达受体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活性。方法 以健康人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hm1 R之cDNA ,并构建pcDNA3 .1 (+) hm1 R表达载体 ,转染CHO K1 细胞获得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将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细胞 ,以Fura 2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同时 ,观察阿托品预处理对乙酰胆碱作用的影响。结果 成功得到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乙酰胆碱 1 0 ,1 0 0 μmol·L-1 均可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此反应可被阿托品 50 0 μmol·L-1 完全阻断。结论 CHO hm1 R工程细胞株可以用于hm1 R配基的检测 。
余少平熊永炎王琼贺艳丽伍仕敏高月高沛永刘永学
关键词:乙酰胆碱钙离子浓度细胞
抗人血红蛋白单抗粪便隐血试验对进展型结直肠病变的诊断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粪便隐血对进展型结直肠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应用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试剂对患者进行粪便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70例有完整结肠镜、病理和粪便隐血试验结果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对进展型结直肠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70例中病理诊断为进展型结直肠病变35例,非进展型结直肠病变35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36例,阴性34例;阳性组诊断为进展型结直肠病变25例,非进展型结直肠病变11例;阴性组诊断为进展型结直肠病变10例,非进展型结直肠病变24例。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试剂对进展型结直肠病变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68.6%,阳性预测值为69.4%,阴性预测值为70.6%。结论用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试剂检测粪便隐血对进展型结直肠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作为结直肠癌普查试剂。
余少平余梅香陈佑明黄敬戴文华彭芊芊蒋菊丽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隐血试验
生活中结肠癌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结肠癌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经病理切片确诊的新发结肠癌病人作为病例,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期住院的非癌症病人作为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低发病有关;而吸烟史、饮酒史等则与结肠癌的发病无关。结论蔬菜摄入频率过低、家畜肉和动物内脏摄入频率过高、缺乏锻炼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等因素与结肠癌发病无关联。
戴文华彭芊芊王伟飞余少平
关键词:结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中神经内分泌分化和多药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神经内分泌(NE)分化与多药耐药(M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酶连接(SP)免疫组化法检测113例NSCLC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和嗜铬素A(CgA)的表达,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对同一病例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NSCLC中NSE、SYN、CgA的阳性率分别为53.1%,26.6%和6.2%。至少有2种NE标记物表达者有24例(21.2%),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②MDR1和MRPmRN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3%,80.5%,二者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无关,二者在NSCLC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相关(P<0.01);③2种MDR相关基因mRNA在具有NE分化的NSCLC中的表达均较不伴NE分化者为低(P<0.05)。结论:NE分化可能与NSCLC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余昶熊永炎余少平刘琳
关键词:肺肿瘤神经内分泌多药耐药原位分子杂交
p53、p21^(WAF1)及p16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研究 p5 3、p2 1WAF1、p16在胃癌前病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 6 5例、肠化 93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94例、胃癌 6 0例中三者的表达。结果 随着病变的发展三者均有较明显失活 (P <0 .0 5 )。结论 p5 3、p2 1WAF1及 p16的失活对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p5 3和 p2 1WAF1的失活有协同性属于癌症发生的相对晚期事件 ,p16的失活发生于病变早期。
蓝菁熊永炎田素芳余少平
关键词:胃癌胃癌前病变P53P27^KIPLP16
大肠癌在社区医院的健康管理及防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调查大肠癌在社区医院的管理和防治情况,探讨如何提高社区医院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肛肠专科就诊的283例居民和本院的72名医护人员进行大肠癌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和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同时收集病人诊疗资料,分析该病的诊治情况。结果仅42名(58.3%)医护人员得分及格;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较差,大部分患者希望通过在社区医院获得疾病相关知识;其中4例由于受健康教育启示就医时要求结肠镜检查而被及时发现。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对大肠癌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学习,以提高大肠癌诊治水平;居民在疾病的知识和行为方面有获取帮助的愿望,社区医院可通过综合性手段以提高健康管理和防治水平。
黄勇强余少平张淳池景泉
关键词:大肠癌健康管理
多药耐药基因与细胞凋亡基因产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及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113例NSCLC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 π)、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突变型 p5 3和bcl 2的表达。 结果 NSCLC中MRP、GST π、LRP、p5 3和bcl 2的检出率分别为79.6 5 %、75 .2 2 %、80 .5 3%、6 1.95 %、5 9.2 9%。MRP、LRP和bcl 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p5 3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的恶性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MRP与GST π、LRP表达之间 ,p5 3和bcl 2表达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的多药耐药性各不相同 ,且其耐药性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检测NSCLC的多药耐药性有助于指导肺癌的化疗。
陈桃香熊永炎余少平田素芳
关键词:多药耐药细胞凋亡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被引量:9
2010年
临床教学基地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本院建立了"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科教科-教研室-临床"分级管理的临床教学管理系统,并健全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责,层层落实、步步紧抓。同时,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强临床科室对实习生的具体管理,注重信息沟通和反馈,对促进和不断改善临床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方面,也具有显著意义。
刘红梅李淑华车英林余少平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学质量教学保障
胃癌及其有关病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抑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02年
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确定的胃癌致癌因子,但其致癌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p53、p21WAF1、p16为主要的细胞周期负调控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及其有关病变中,上述3种抑癌基因的作用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HID-AB(pH2.5)-PAS、SP免疫组化染色及Warthin-Starry染色,对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93例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94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gastricepithelialdysplasia,GED)及60例胃癌(gastriccarcinoma,GC)中3种抑癌基因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胃癌发生的不同阶段,p53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升高,在CAG、IMⅠ~Ⅱ、IMⅢ、GEDⅠ级、GEDⅡ~Ⅲ级及GC中分别为0、1.64%、6.25%、5.45%、23.08%、70.00%。p21WAF1和p16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降低,p21WA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5.08%、100%、100%、71.79%、45.00%,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8%、81.97%、78.13%、89.09%、69.23%、40.00%。三者表达在GEDⅡ~Ⅲ与GEDⅠ组间、GC与GEDⅡ~Ⅲ组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同一病变中,Hp感染阳性组p53、p21WAF1及p16阳性表达率虽然高于Hp阴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突变及p21WAF1。
田素芳熊永炎余少平蓝菁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抑癌基因
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端粒酶活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的活性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 ,对 4 2例慢性胃炎 (CG)、81例肠上皮化生 (IM )、75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 (GED)及 84例胃癌 (GC)组织中的Hp感染及hTERT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1)从CG→IM→GED→GC ,其hTERTmRNA的表达从无到有 ,由低到高。GC中表达率最高 ,分别显著高于IMⅢ和GEDⅡ~Ⅲ (P <0 .0 1)。 (2 )在GEDⅡ~Ⅲ和肠型GC组 ,Hp阳性病例中hTERTmRNA表达率均分别明显或显著高于Hp阴性病例 (P <0 .0 5 ;P <0 .0 1)。结论 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 ,主要是在胃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型胃癌中 ,Hp感染与hTERT活性密切相关。Hp感染可通过激活端粒酶而使细胞永生化的途径导致胃癌的发生。
熊永炎蓝菁汪必成田素芳余少平
关键词:胃粘膜病变端粒酶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