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法明
- 作品数:67 被引量:31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检测OsSGR基因型的引物对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OsSGR基因型的引物对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与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OsSGR基因ATG上游‑1377bp位点差异设计出特异性引物对,利用该特异性引物对对待检水稻DNA样品进行PCR扩增,...
- 巫明明张小明叶胜海朱国富俞法明翟荣荣叶靖
- 作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3年
- 植物个体发育进程是相关发育基因在特定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协调有序表达的结果。研究发育性状的遗传行为,对进一步阐明植物个体的发育机制、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有目的地控制植物个体发育、提高育种改良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作物数量性状的发育行为在近年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传统发育遗传研究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张小明叶胜海鲍根良俞法明严文潮石春海
-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发育遗传
- 粳稻伞穗型突变体的诱发与特性评价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60Coγ射线200Gy辐照处理晚粳稻密穗型材料U5纯系干种子,经加代筛选后,获得了粳稻伞状穗型突变体,取名为ET2。与原亲本比较,ET2穗部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异,其一次枝梗着生角度显著增大,与穗轴的张开角达30°~40°;其未成熟粒、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减少41.8%、39.8%和59.1%;其籽粒产量提高4.15%。分析ET2穗部不同部位籽粒特性表明,在未成熟粒和垩白改良方面,其穗下部显著优于穗中部,而穗中部又优于穗上部。ET2的诱发可能是培育籽粒优良、密穗型高产晚粳稻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 鲍根良郑涛骆荣挺左晓旭王俊敏俞法明吴益芳
- 关键词:晚粳稻辐射诱变突变体
-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籼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被引量:32
- 2009年
- 分别以稻谷、糙米、精米和精米粉为扫描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了籼稻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光谱预处理的校正效果比不采用预处理的好,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获得的籼稻稻谷、糙米、精米、精米粉的回归模型和交叉验证结果为:最优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分别为0.772 10、.507,0.888 40、.379,0.911 6、0.336,0.951 0、0.258,稻谷的误差最大,粉样的误差最小。育种实践中,低世代可选用糙米、高世代可选用精米和精米粉作为扫描样本测定稻米蛋白质含量。
- 俞法明陆艳婷严文潮刘庆龙金庆生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籼稻蛋白质含量
- 一种提高两系杂交早籼稻单穗总粒数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两系杂交早籼稻单穗总粒数的方法,以现有的携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两系不育系为母本,用生育期不长于母本2天的顶小穗2‑4粒簇生型早籼稻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携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和顶小穗...
- 俞法明张小明朱国富叶胜海翟荣荣叶靖
- 文献传递
- 水稻叶早衰突变体es33的鉴定和基因定位被引量:1
- 2022年
-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单季常规晚粳稻浙粳99,获得叶早衰突变体es33。为揭示es33突变体早衰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野生型浙粳99为对照,对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统计农艺性状和测定光合性能,并对早衰基因ES33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es33幼苗在播种后第10天,第2和第3叶的叶尖出现明显干枯早衰现象,与野生型相比,分蘖盛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叶绿体结构疏松、光合作用减弱、部分酶活性降低,成熟期植株矮小、分蘖少、衰老严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es33早衰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基因定位和重测序技术,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STS-15和G24之间,物理距离为977.8 kb,经测序确定LOC_Os03g31550为候选基因;ES33基因第11个外显子发生4个碱基的缺失,造成移码突变,导致蛋白(黄嘌呤脱氢酶)翻译提前终止;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得知,ES33蛋白在禾本科作物中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早衰基因ES33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郭铧艳叶胜海翟荣荣朱国富俞法明巫明明叶靖张小明
-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 不同早籼基因型水稻的空间诱变效应研究被引量:25
- 2004年
- 本研究结果表明 ,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除迟熟品种外均低于对照 ,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 ,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空间搭载对杂种 1代处理的SP2 代单株有效分蘖的分离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SP2 代在株高、分蘖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 ,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基因型材料差异较大 ,而且一些性状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空间处理的SP2 代就出现较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
- 严文潮徐建龙俞法明鲍根良金庆生
- 关键词:水稻空间诱变效应突变频率诱变效率
- 一种用于早籼稻育种小材料育秧的播种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早籼稻育种小材料育秧的播种装置,包括育秧盘、传送机构、播种机构;育秧盘内壁可拆卸连接有若干隔片,隔片将育秧盘内分隔为若干种植区域,育秧盘的外侧壁上设有防错组件;传送机构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地面上,传送机构...
- 俞法明巫明明翟荣荣叶靖朱国富叶胜海张小明林祯芃
- 文献传递
- 长江流域早籼育种就地异季加代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对不同收期收获的中迟熟早籼稻种子粒重、生活力以及根系活力、生产力的测定 ,结果表明 ,提早 3~ 6d收获对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及生产力等种子质量参数影响不大 ;5种化学药剂均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 ,提高发芽率 ,其中 0 2mol/LKNO3、 1%H2 O2 和 0 2mol/LH2 SO4 处理水稻种子 ,其发芽势明显高于对照。采用抽穗后 2 4d收获的水稻种子 ,经 1%H2 O2 浸种处理播种 ,是长江流域双季稻区早籼育种就地异季翻秋加代 ,促进水稻世代交替的有效措施。
- 严文潮叶定池张耿苗俞法明金庆生
- 关键词:长江流域早籼育种收获期
- 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早籼稻品种浙早33的选育
- 2024年
- 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早籼稻稻米品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而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在早籼稻育种材料中出现频率较低。浙早3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于2023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常规早籼稻品种。浙早33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熟期和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稻米适合粮食加工用途,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为29.3%、83.5 cm,属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文章介绍了浙早33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 俞法明张志红朱国富翟荣荣叶靖巫明明杨曙东
-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早籼稻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