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海英

作品数:42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肝炎
  • 20篇慢性
  • 14篇乙型
  • 13篇乙型肝炎
  • 13篇慢性乙型
  • 13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细胞
  • 10篇淋巴
  • 10篇淋巴细胞
  • 9篇亚群
  • 9篇外周
  • 9篇细胞亚群
  • 9篇淋巴细胞亚群
  • 9篇病毒
  • 8篇重型
  • 8篇重型肝炎
  • 6篇外周血
  • 6篇外周血T淋巴...
  • 5篇衰竭
  • 5篇儿童

机构

  • 34篇东南大学
  • 7篇东南大学医学...
  • 1篇泗洪县分金亭...
  • 1篇灌云县中医院

作者

  • 41篇俞海英
  • 28篇丁巧云
  • 23篇潘剑
  • 21篇曹兴国
  • 17篇郭银燕
  • 9篇杨觉民
  • 8篇张小玉
  • 8篇杨永峰
  • 6篇张小玉
  • 6篇杨毅军
  • 5篇王雷
  • 4篇方之勋
  • 4篇孙薇薇
  • 3篇蔡莉静
  • 3篇王松
  • 3篇陈彦
  • 3篇冯艳红
  • 2篇左凌云
  • 2篇袁春蓓
  • 2篇殷国庆

传媒

  • 16篇肝脏
  • 4篇江苏医药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十六次全国...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HBVDNA阴转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核苷(酸)类似物(NAs)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HBV DNA阴转后,根据HBeAg变化情况,指导后期的治疗用药,预测停药的时间及可能性。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口服NAs 6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BV DNA阴转6年后,HBeAg转阴例数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出现耐药与未出现耐药组、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的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学转换例数。并按初治单用拉米夫定者、阿德福韦酯者、恩替卡韦者分为3组,了解在HBV DNA阴转6年后,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例数。结果 (1)63例患者在HBV DNA阴转6年后,HBeAg转阴例数为23例,阴转率36.5%,血清学转换率11.1%;初治单用恩替卡韦组HBeAg转阴例数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单用恩替卡韦组HBeAg血清学转换例数最多,3组在HBeAg血清学转换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出现耐药与未出现耐药组患者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未出现耐药的患者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出现耐药的患者。(3)治疗前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NAs抗病毒治疗,在HBV DNA阴转后,通常需要4至6年的继续抗病毒治疗,才能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才有停药的可能。
俞海英丁巧云张小玉潘剑郭银燕曹兴国
关键词:HBV慢性乙型肝炎
阿莫西林导致胆管缺失型药物性肝损伤1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53岁,工人,因“乏力、纳差、尿黄3月”于2017年5月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饭量减少至平日二分之一,无恶心、呕吐,无明显厌油腻,无腹痛、腹泻,无白陶土色大便。小便色黄如浓茶色,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无皮肤瘙痒。近20年,有因牙痛自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病史。当地查肝功能异常,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缓解,今复查肝功能再次异常,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俞海英郭银燕杨永峰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性肝损伤缺失型肝功能异常胆管排尿困难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和肝衰竭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收集近五年来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正常儿童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30例、肝衰竭患儿30例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
郭银燕俞海英丁巧云潘剑曹兴国杨觉民张小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2、15、16变化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通过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IL - 12、IL - 15及IL - 16的变化 ,探讨IL - 12、IL - 15及IL - 16在重型肝炎的发病中的作用 ,从分子水平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寻找理论根据。方法  6 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另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L - 12、IL - 15及IL -16的水平 ,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 血浆置换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中TB、DB、TP、CHE有显著改善 ( P <0 0 2 ) ,血液滤过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有显著改善 (P <0 0 1) ,ALSS治疗后血清IL - 12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液滤过组治疗后IL - 16有显著下降 (P <0 0 1) ,IL - 15治疗前后无变化 (P >0 0 5 )。
王立蓉白浩杨毅军俞海英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清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6
肝衰竭抗病毒治疗时机及随访
2016年
目的:探讨我院肝衰竭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为今后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时机及疗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根据在肝衰竭早、中、晚期口服核苷类药物,住院期间未服抗病毒药物作为对照组,分4组,分析住院期间4组 HBV DNA 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总胆红素值、黄疸持续时间;观察出院后患者 HBV DNA 变化、肝硬化进展、病情复发等情况。结果4组患者住院期间 HBV DNA 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6,P 值<0.01);4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早中期组住院时间最长;早中期组与对照组相比,黄疸上升期及黄疸僵持的时间延长,黄疸指标峰值也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后半年至两年 HBV DNA 全部转阳,B 超提示出现肝硬化结节,早中期组在住院期间服用拉米夫定出院后约2~6年左右出现 HBV DNA 反弹,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ALT 一直正常。结论肝衰竭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在早中期可缓解肝硬化的进展,但延长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晚期服用对病情无明显改善。
丁巧云俞海英张小玉郭银燕潘剑曹兴国
关键词:肝衰竭长期随访核苷(酸)类药物
班替氏综合征误诊为缺铁性贫血1例
2012年
患者,男,16岁,学生。因反复鼻出血1年,乏力、腹胀1个月于2012年8月2日人院。患者于1年前反复出现鼻出血,量少,能自行止血,未予重视,1个月前感肢体乏力,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且进行性加重,偶感腹部隐痛,并出现面部及下肢浮肿,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皮肤瘙痒。
丁巧云潘剑俞海英郭银燕曹兴国杨觉民张小玉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反复鼻出血误诊肢体乏力进行性加重上腹部饱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或血液滤过并综合治疗前后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肝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变化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变化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分为血浆置换 +综合基础治疗组 2 5例 ,血液滤过 +综合基础治疗组 1 8例 ,对照组 2 0例仅接受综合基础治疗。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分别经血浆置换 +综合基础治疗和血液滤过 +综合基础治疗后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明显低于置换前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 (P <0 .0 5 )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继续下降 ,晚期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经血浆置换后 ,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白蛋白、胆碱酯酶明显升高 ;置换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下降与总胆红素下降呈正相关 ,r =0 .70 ,P <0 .0 5 ,与直接胆红素下降呈正相关r =0 .5 6 ,P <0 .0 5 ,与白蛋白、胆碱酯酶上升呈负相关 ,r =- 0 .6 8,P <0 .0 5、r=- 0 .71 ,P <0 .0 5。血液滤过后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明显下降 ,但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 (血浆置换与血液滤过 )可使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下降 。
俞海英杨毅军陈彦方之勋
关键词:肝炎乙型血浆交换血液过滤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4年
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又称为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2(Golgi phosphoprotein 2,GOLPH 2)和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ce protein,GOLM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 II 型高尔基体膜蛋白(Type II Golgi membrance protein)。该蛋白在多种疾病及癌变组织中都有高表达,与肝脏疾病关系尤其密切;多项研究显示,GP73在肝癌的血清学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优于 AFP,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也有研究报道其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也有高表达。现将 GP73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松俞海英杨永峰
关键词:磷酸化蛋白高尔基体肝脏疾病血清学标志物GOLGI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抑制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相关性。方法:将76例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为107~8、105~6、104copies.L-1进行分析,分别观察服药后1个月、3个月、0.5年、1年时HBV DNA载量,ALT、AST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HBeAg载量分层分别进行观察,了解服药后HBeAg载量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8、105~6、104copies.L-1者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个月内可使HBV DNA载量下降102copies.L-1左右,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基线的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ALT、AST复常率越高,恢复正常时间也越快。10 PIEU.ml-1以内的HBeAg载量的下降及转阴明显,阴转率42.85%。治疗前HBeAg的载量越高治疗后HBeAg载量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1年的患者血清HBVDNA持续受到抑制,ALT、AST恢复正常,HBeAg滴度持续下降。结论:恩替卡韦对初治或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裘强俞海英潘剑孙薇薇丁巧云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组给予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监测3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的ATL变化、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6.7%,86.7%,96.7%和93.3%;ALT复常率为分别为53.3%,96.7%,96.7%,90.0%,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0%,46.7%,66.7%,63.3%,HBeAb阳转率分别为0,40.0%,60.0%,53.3%,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和干扰素组(P<0.05)。三组病例均以野毒株为优势株,未发现变异。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及单用阿德福韦酯。
王雷张小玉俞海英杨觉明曹兴国丁巧云潘剑
关键词:干扰素阿德福韦酯乙型肝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