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媛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焦虑
  • 4篇社交焦虑
  • 4篇社交焦虑障碍
  • 4篇焦虑障碍
  • 2篇自我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治疗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完善自我
  • 1篇相关电位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张量
  • 1篇脑功能
  • 1篇静息态
  • 1篇静息态脑功能
  • 1篇集体心理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5篇邱昌建
  • 5篇冯媛
  • 5篇张伟
  • 4篇朱春燕
  • 4篇聂小晶
  • 2篇肖融
  • 2篇武瑞芝
  • 2篇孟雅婧
  • 2篇杜启峰
  • 2篇吴嘉
  • 1篇郑重
  • 1篇王维
  • 1篇邹可
  • 1篇吴薇莉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社交焦虑障碍集体心理治疗对防御机制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在社交焦虑障碍(SAD)病理心理学机制上设计的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疗效及其对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70例门诊及住院SAD来访者自愿参加,每个小组包括6~8例来访者及2名心理治疗师,集体治疗每周1次,每次2.0~2.5 h,共8周。疗效评定包括来访者的主观感受及自评Liebowitz社交焦虑评定量表(LSAS)、防御方式问卷(DSQ)。结果完成全部治疗者65例。来访者自述治疗后自我及社会功能改善,治疗后LSAS总分明显下降(Z=-5.673,P=0.000)。DSQ部分防御机制的使用有变化,治疗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Z=-4.866、-2.973,P=0.000、0.003),成熟型防御机制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Z=-2.780,P=0.005)。结论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能够促进SAD来访者接纳自我及治疗社交焦虑症状,改善负性思维及不良防御机制,治疗后成熟防御机制应用增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冯媛肖融邱昌建吴薇莉王维聂小晶朱春燕张伟
关键词:自我社交焦虑障碍集体心理治疗防御机制
社交焦虑障碍自我特征分类初探
肖融薇莉冯媛邱昌建张伟
社交焦虑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专题讲座)
冯媛邱昌建朱春燕聂小晶吴嘉武瑞芝杜启峰孟雅婧张伟
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了解焦虑症、抑郁症及共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不同的认知特点,以协助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使用日本Nihon Kohden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4例焦虑症患者〔Hamilton焦虑量表(HAMA)>14分,抑郁量表(HAMD)<17分〕,33例抑郁症患者(HAMD>17分,HAMA<14分),54例焦虑抑郁共病组〔(HAMA>14分,HAMD>17分)〕,37例正常对照的Cz导联的事件相关电位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焦虑症组P3a、P3b潜伏期延长,N2-P3b波幅降低;抑郁症组N2-P3b波幅降低;共病组N2、P3a潜伏期延长,N2-P3b波幅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间比较,焦虑症组和共病组P3a、P3b潜伏期长于抑郁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N2潜伏期长于焦虑症组和抑郁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抑郁症和共病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具有各自变异特点,事件相关电位客观上反映了两种疾病的认知功能差异,为了解焦虑症、抑郁症及共病的认知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依据。
朱春燕郑重邱昌建邹可聂小晶冯媛武瑞芝张伟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症事件相关电位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朱春燕邱昌建冯媛聂小晶杜启峰孟雅婧吴嘉张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