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春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大量咳痰为表现的支气管肺泡细胞癌1例
- 2013年
- 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半年于2012年3月3日入院。患者半年来持续咳嗽、咳痰,咳痰夜间明显,呈白色泡沫样.量约150mL/d.伴有间歇发热,体温38℃左右,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但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改善。曾多次胸片及胸部CT提示左下肺实变影,病灶在整个病程中有所进展。病程中无胸痛,无消瘦,无咯血,
- 刘伟春孙嵘倪军袁玉屏王蒨
- 关键词:咳痰症状持续咳嗽体温正常泡沫样肺实变
- 纳络酮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 2005年
- 孙嵘胡国萍刘伟春
- 关键词:纳络酮肺性脑病血气分析呼吸衰竭
- 肺癌合并T2DM 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2009年资料完整的198例住院肺癌中合并T2DM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合并T2DM患者占同期肺癌住院患者的21.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T2DM确诊在肺癌之前、同时及之后的发生率分别为68.8%、62.5%、77.7%;肺癌的病理类型以小细胞肺癌多见,占66.7%;鳞癌次之,占30.0%,腺癌占17.9%。结论肺癌患者合并T2DM的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早期、规律的抗肿瘤治疗及控制血糖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孙嵘刘伟春倪军胡国萍
- 关键词:肺肿瘤
- 低分子肝素钠辅助治疗D二聚体升高的老年重症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1月自2012年12月闸北区中心医院住院的D二聚体(D-D)升高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予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5000IU/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D-D、静脉血C反应蛋白浓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2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观察2组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抗凝组治疗后D-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为(0.66±0.38)mg/L和(1.19±0.55)mg/L。抗凝组治疗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77.4±12.9)mmHg和(62.8±12.3)mmHg。且抗凝组平均住院天数减少,平均住院费用更低。治疗组病死率为9.09%,观察组病死率为20.4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缺氧,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 倪军林宏孙嵘刘伟春郑海燕王倩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D二聚体重症肺炎
- 卒中后肺脓肿1例
- 2014年
- 患者男,66岁,间歇发热3月入院。患者2013年2月患脑出血,治疗后遗有失语、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进食呛咳,3个月来间歇发热,持续时间从3 d-2周不等,体温波动于37.4-38.5℃左右。经抗感染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停用抗生素,体温又有波动,略有咳嗽、咳痰,咳嗽无力,咳痰不畅。入院前1周患者体温再次升高,最高体温达39℃。
- 刘伟春林宏杨涌居旭王蒨郑海燕
- 关键词:肺脓肿卒中后体温波动抗感染治疗肢体活动障碍持续时间
- 上颌窦结核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孙嵘刘伟春胡国萍
- 关键词:鼻旁窦原发性
- 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小导管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临床确诊合并自发性气胸,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传统引流方式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取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率为90.63%,对照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2.5±0.3)d,对照组为(6.8±2.2)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疼痛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宏倪军刘伟春
- 关键词:持续负压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发性气胸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1
- 2010年
- 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000IU/d×5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 刘伟春孙嵘胡国萍吴奇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