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痉挛治疗
  • 1篇毒性
  • 1篇行为症状
  • 1篇性病
  • 1篇药物治疗
  • 1篇症状
  • 1篇致精神障碍
  • 1篇中国精神障碍...
  • 1篇无抽搐电痉挛
  • 1篇无抽搐电痉挛...
  • 1篇误诊
  • 1篇误诊原因
  • 1篇利培酮
  • 1篇利培酮治疗
  • 1篇脑炎
  • 1篇精神科
  • 1篇精神行为症状
  • 1篇精神障碍分类
  • 1篇痉挛
  • 1篇急性

机构

  • 3篇解放军白求恩...

作者

  • 3篇刘克祥
  • 2篇罗克勇
  • 1篇庄宁
  • 1篇刘知源
  • 1篇付华斌
  • 1篇谭晓蕾
  • 1篇王瑞超
  • 1篇陈峰
  • 1篇杨立宇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尽管疗效和安全性仍存争论,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目前仍然是精神科领域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中,无抽搐电痉挛治疗(1临床有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简称MECT)作为电痉挛治疗方法之一,正在被我国精神科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电痉挛治疗抑郁症患者可达到80%~90%的有效率。下面就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在临床实践和作用机制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刘知源刘克祥陈峰谭晓蕾杨立宇
关键词:电痉挛治疗抽搐非药物治疗精神科安全性
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误诊11例分析
2011年
我们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入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11例患者误诊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庄宁刘克祥罗克勇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脑炎致精神障碍误诊原因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具有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68例完全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及利培酮组,各34例。阿立哌唑组患者服用阿立哌唑,起始剂量2.5mg/d,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d;利培酮组患者口服利培酮,起始剂量0.5mg/d,最大剂量不超过3mg/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分析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于入组时和治疗第8周末分别检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LDL—C、HDL—C及体重。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2、4、8周后BEHAVE—A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阿立哌唑组:(14.8±4.2)、(10.2±3.6)、(6.8±2.8)分比(16.4±4.6)分;利培酮组:(15.2±3.9)、(11.8±3.8)、(7.2±3.0)分比(17.2±5.O)分,P〈0.05或P〈0.01]。2组患者间治疗前及治疗后BEHAVE—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8%(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末体重较治疗前增加明显[(71±6)kg比(66±6)kg,P〈0.05],TG及LDL—C升高[分别为(1.62±0.46)mmol/L比(0.96±0.29)mmol/L.(3.82±0.86)mmol/L比(3.08±0.74)mmol/L,而阿立哌唑组则改变不明显(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总体疗效、安全性与利培酮相当,但阿立哌唑对患者血糖、血脂及体重影响小于利培酮。
罗克勇刘克祥王瑞超付华斌
关键词:痴呆精神行为症状阿立哌唑利培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