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戈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两岸
  • 3篇司法
  • 2篇选举
  • 2篇事务
  • 2篇司法互助
  • 2篇犯罪
  • 1篇代表大会制度
  • 1篇行政
  • 1篇行政程序
  • 1篇行政程序法
  • 1篇行政机构
  • 1篇行政组织
  • 1篇行政组织法
  • 1篇选举制
  • 1篇选举制度
  • 1篇一国两制
  • 1篇约束力
  • 1篇政党
  • 1篇政党轮替
  • 1篇人民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警察学院

作者

  • 12篇刘文戈
  • 1篇陈晗婧

传媒

  • 3篇台湾研究集刊
  • 3篇海峡法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台湾研究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东南司法评论
  • 1篇闽台关系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公民投票案”对台湾地区公权力机构的约束力被引量:3
2019年
对台湾地区"公民投票"问题的研究应从"公投前"问题延伸到"公投后"问题,从"公民投票法"本身拓宽到构成"公民投票"制度的台湾地区宪制性制度。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公民投票",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公民投票案"。"公民投票案"虽不属于台湾地区"形式意义上的法",但"公民投票法"的规定赋予其约束力。尽管台湾地区学理上肯定"公民投票"结果的约束力,"公民投票法"具体规定保障已通过"公民投票案"的落实,但受到"公民投票法"限制性规定、司法监督制度以及公权力机构责任机制不足等因素影响,"公民投票案"的实效有限。台湾地区各公权力机构在落实"公民投票案"过程中存在裁量空间,具有能动性。重复提案限制规则和"一案一事项"原则限缩"公民投票案"的约束力,也给未通过投票的"公民投票案"的再次提出以空间。
刘文戈
关键词:公民投票约束力两岸关系
台湾地区新一轮“司法改革”初探:模式、法理与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台湾地区"司法改革"的模式及"政党再轮替"后台湾地区"司法权"的变化应予重视。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均提出过司法政策论述,蔡英文的司法论述在内容上回应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总统’领导司法改革"的司法改革组织模式。"‘总统’领导司法改革"的司法改革组织模式受制于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权限,"民主正当性"、"院际调解权"、"司法独立"等理论与规范为支持者与反对者提供了强弱不等的法理依据。台湾地区"司法改革"的新模式将引发台湾的司法决策中心转移和司法改革资源汇流,进而影响到"司法权"的未来运行。
刘文戈
关键词:政党轮替司法改革
在大陆犯罪的台湾居民适用缓刑的调研报告——以厦门市为样本
2018年
部分在大陆犯罪的台湾居民在大陆没有住所,司法机关无法进行审前社会调查,对其适用缓刑存在监管难题,诸多问题导致本可以宣告缓刑的台籍犯罪人被判处实刑。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对因犯罪在大陆受审的台湾居民依法适用缓刑实行社区矫正有关问题的意见》旨在妥善解决缓刑适用难问题。在实践中,审判机关的标准不一,未能根除'同案不同判',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弱化等问题影响着台籍犯罪人适用缓刑的实效。为此,我国有必要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改进检察机关角色定位、探索实行附条件出境,落实同等待遇。
刘文戈蒋晓焜
关键词:缓刑社区矫正
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回顾与展望
2024年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台湾同胞作为中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是台湾同胞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关于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相应安排,并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经验。当前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岸关系及台湾地区现实情况对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的相关资格确认产生影响,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制度保障仍需不断完善,台湾同胞人大代表的代表性有待优化。随着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发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作用,拓宽台湾同胞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祖国统一方面的作用。
刘文戈刘文戈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台湾同胞
台湾地区出入境事务机构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台湾地区出入境事务机构从民国时期的外事警察机构承续而来,伴随着台湾社会的变迁而历经演变,从军事机构再到警察机构,再脱离警察系统实现主体文职化,最终建立起出入境与移民事务并重的体系,并与警察机构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从这段变迁历史可以发现其因应台湾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形势而转型,并深受西方国家影响,逐步演进为“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工具。但是两岸出入境事务机构之间仍存有不少相似、相通之处,有益于两岸交流及统一后台湾地区出入境及移民事务的平稳过渡。从这段变迁史可鉴,祖国大陆需加快发展移民融入服务,为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加分。
陈晗婧刘文戈
关键词:历史变迁
论两岸司法互助的数字化转型——以司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中心被引量:1
2024年
两岸司法互助是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司法区块链是新兴数字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典型应用,受到两岸司法部门共同认可,目前两岸司法部门都积极推进各自的司法区块链应用建设。司法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两岸司法互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当前内地方面宜主动推进涉台案件中的司法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两岸实现数字司法技术互信。通过共商在两岸司法互助中应用司法区块链技术,推动两岸司法互助的数字化转型,两岸有望携手共创数字时代的中华司法文明。
刘文戈李致远
法官造法、统一法律见解与两岸司法互助取证的证据能力认定--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十年实践的回顾
刘文戈
论台湾地区判决先例的查明及适用被引量:1
2017年
台湾地区奉行成文法系传统,制定法是台湾地区民事法律的主要渊源。20世纪初我国所建立的判决先例制度在台湾地区施行至今,现存的民事判例经过实践肯定,亦构成台湾地区民事法律的重要渊源。查明和适用台湾地区判决先例,对于在涉台审判中正确适用台湾地区民事法律不可或缺。台湾地区判决先例的查明须依法定方法,综合运用司法互助、台湾地区权威出版物和互联网数据库等渠道,并注意所查明判决先例的效力。适用台湾地区判决先例,应警惕"政治解释",遵循台湾地区判决先例适用的法律方法。
刘文戈
海峡两岸有关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的机制比较
2013年
两岸对于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有着不同的规定模式。大陆对于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附属于行政组织法,而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以行政程序的规定性文件为依据。两岸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均包括了协商性机制和裁决性机制。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未来需要向着透明、高效的方向改进。
刘文戈
关键词: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协商
保守侦查秘密的制度发展--以马英九、黄世铭所涉“泄密案”为例
2018年
"九月政争"引发的马英九、黄世铭系列"泄密案"涉及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法律争议。作为主要法律争议的台湾地区刑事诉讼制度中"侦查不公开",呈现"权力"和"权利"两种脉络。台湾地区检察权与行政权之间的非制度关系并未成为正当化检察官"泄密"行为的事由,"内部指令权"和"外部指令权"的区别得到法院的支持。上下级法院对公法上台湾当局领导人职权的不同理解,影响到"阻却违法事由"的认定,成为马英九是否有罪的主要争点。相关案件的上诉有待第三审法院的判断,公法上的争议需要有权解释厘清。
刘文戈
关键词:检察制度泄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