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荣
- 作品数:56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德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福建省宁德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基于超声破碎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破碎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方法,包括:将所保藏母种斜面活化,活化菌种转至平板培养,长出菌落后用打孔器于菌落近边缘打孔,挑取琼脂块菌种至液体培养基培养,然后利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对培养后的菌种进行破碎,...
- 刘盛荣张维瑞江胜滔匡云波阮俊峰
- 一种玉米秸秆枝条型食用菌固定化菌种生产及栽培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枝条型食用菌固定化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以玉米秸秆枝条型薄片为载体,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灭菌,培养基冷却后接入均质化的食用菌液体菌种,150 rev/min、30℃培养,收集吸附大量食用菌菌丝的薄片,即...
- 刘盛荣张维瑞匡云波阮俊峰吴发旺
- 文献传递
- 一种食用菌组织分离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组织分离器,包括组织分离件、组织转移件,所述组织分离件包括薄壁的空心杆件,所述空心杆件内部穿插有实心杆件,所述实心杆件一端部为限位法兰,所述空心杆件外部穿设有套环,所述组织转移件为实心杆,所述实心...
- 刘盛荣张维瑞江胜滔匡云波阮俊峰
- 文献传递
- 食用菌污染袋白色链孢霉分离鉴定及特性初探被引量:12
- 2008年
- 从食用菌污染袋中分离到2株链孢霉,1株产红色分生孢子,另1株产白色分生孢子,根据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显示这2株链孢霉均为好食链孢霉。研究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这2株链孢霉在pH值为9.0的环境中均不生长,为今后链孢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吴小平彭建升刘盛荣
- 关键词:ITS生物学特性
- 袋栽食用菌菌丝生长期虫害诊断和防治措施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袋栽食用菌走菌期虫害因难以识别而常被疏忽的问题,采用缺氧法、太阳曝晒法诊断菇蚊、菇蝇类的为害,采用有色塑料薄膜覆盖观察法诊断螨类的为害,并采取加强培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人工诱杀、熏蒸防治等技术措施防治害虫,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 张维瑞刘盛荣黄聿善苏贵平阮峻峰
- 关键词:食用菌虫害
- 植物乳杆菌发酵添加太子参的培养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优化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太子参的培养基,为太子参资源的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以菌体密度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菌体细胞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培养基组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的中心点,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利用优化培养基发酵并测定发酵液(冻干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太子参水提物适合作为植物乳杆菌发酵的培养基成分;响应面法优化的培养基为麦芽糖29.7 g·L^(-1)、酵母粉27.5 g·L^(-1)、太子参水提物7.6 g·L^(-1)和MgSO40.5 g·L^(-1),优化条件下菌体密度达到1.11×10^(8)CFU·mL^(-1);优化培养基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未发酵培养基(对照),低于MRS培养基发酵液(参照),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高于对照和参照。结论:太子参水提物可作为植物乳杆菌发酵的优良培养基成分,提高菌体密度;植物乳杆菌发酵可提高抗氧化活性。
- 张余赵生月王颖颖叶祖云阮少江刘盛荣何丽君
-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太子参响应面优化抗氧化活性
- 一种提高ε-聚赖氨酸发酵产量的营养液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ε‑聚赖氨酸发酵产量的营养液制备方法,属于发酵工程技术以及废弃物高值化利用领域。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所产生的菌渣如杏鲍菇菌渣、真姬菇菌渣或金针菇菌渣等为生产原料制备ε‑聚赖氨酸发酵用营养液。本发明利用食...
- 刘盛荣张维瑞杨小鹃孙端方
- 文献传递
- 用于检测太子参病毒的双重RT-PCR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太子参病毒的双重RT‑PCR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试剂盒包含了混装在一起的2对特异引物:TuMV‑F/R和BBWV‑F/R。所述病毒为侵染太子参的两种主要病毒TuMV和BBWV。采用本发明分子诊断试剂盒...
- 匡云波叶祖云叶炜薛俊轶刘盛荣吴明霞
- 文献传递
- 离心过滤结合荧光染色判定液体菌种细菌污染情况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过滤结合荧光染色快速判定食用菌液体菌种细菌污染情况的方法,其具体是以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的培养液作为样品,将其过滤去除菌丝体后进行离心过滤,使细菌富集,再通过CTC染色检测及CFDA染色检测...
- 刘盛荣吴小环游飞燕林雯张维瑞郑世仲魏奇肖泳淇
- 文献传递
- 1种食用菌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的菌种分离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研究1种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食用菌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的菌种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细菌总数。栽培种捣碎后悬于无菌水,分别以短时(5 min)涡漩振荡、摇床振荡(180 r/min)、低温静置(4℃)3种方式处理;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无菌水淋洗木屑接种至PDA斜面,培养使其生长。以未经处理木屑为接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栽培种细菌数为15500 cfu/g;对照(30支)以及采用短时涡漩振荡处理所接30支斜面全部细菌污染;摇床振荡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20%、30%、46.67%及63.3%;低温静置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3.3%、10%、46.67%和60%。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悬于无菌水经1-4天振荡或浸湿再分离的基内菌丝分离法可有效分离纯化菌种。
- 刘盛荣张维瑞阮俊峰江胜滔
-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种菌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