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真真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异常综合征
  • 6篇增生
  • 6篇增生异常综合...
  • 6篇综合征
  • 6篇骨髓
  • 6篇骨髓增生
  • 6篇骨髓增生异常
  • 6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贫血
  • 4篇再生障碍性贫...
  • 4篇障碍性贫血
  • 3篇地西他滨
  • 2篇蛋白尿
  • 2篇低剂量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血红蛋白尿
  • 2篇血红蛋白尿症
  • 2篇血细胞减少
  • 2篇血细胞减少症
  • 2篇阵发

机构

  • 1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3篇刘真真
  • 13篇何广胜
  • 11篇方宝枝
  • 10篇吴倩
  • 10篇孙爱宁
  • 10篇吴德沛
  • 9篇王秀丽
  • 9篇路丛
  • 7篇杨永
  • 7篇苗瞄
  • 7篇孙莺心
  • 5篇朱明清
  • 4篇阮长耿
  • 3篇岑建农
  • 2篇仇惠英
  • 1篇马骁
  • 1篇傅铮铮
  • 1篇唐晓文
  • 1篇金正明
  • 1篇常伟荣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江苏省第十七...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9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七例以难治性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以贫血及血红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慢性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和(或)含铁血黄素随尿液排出,将引发缺铁性贫血(IDA)。部分PNH所致IDA患者由于PNH病情隐匿,缺铁原因持续存在,补铁治疗多不易奏效,甚至由于补铁而加重PNH病情[1-2]。我们分析7例以难治性IDA为首发表现的PNH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孙莺心朱明清何广胜苗瞄王秀丽方宝枝路丛刘真真吴倩杨永吴德沛孙爱宁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缺铁性贫血首发表现血管内溶血补铁治疗
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输血依赖性低危[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低危或中危-1]MDS患者,以减低剂量地西他滨(20mg·m^-2~·d^-1×3d)治疗,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果25例低危MDS患者中3例(12%)获完全缓解,4例(16%)脱离成分血输注,8例(32%)达血液学改善,2例(8%)达疾病稳定,总反应率达68%(17/25)。在11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估的患者中,l例获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eRe)。1V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48%(12/25),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20%(5/25),无Ⅲ~Ⅳ级出血、Ⅲ-Ⅳ级恶心呕吐和Ⅲ一Ⅳ级肝功能损伤。治疗前Kamofsky活动状态评分(KPS)分值为47±16,治疗后KPS分值升高,为66-4-22(P=0.001)。治疗后更多患者预后改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的预后评分系统(WPSS)≤1或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MDACC)预后积分≤7的比例显著升高(44%比16%,P=0.031;64%比8%,P=0.022)。中位随访时间467d(14—881d),随访期间2例死亡,死亡时间分别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后的第14和156天。IPSS评分低危组和中危.1组治疗后第100天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2%,第600天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5%。结论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可以改善低危MDS患者的输血依赖,严重血液学毒性和早期病死率的发牛率低.改善预后.可能延长牛存期。
方宝枝刘真真何广胜苗瞄王秀丽仇惠英金正明唐晓文韩悦傅铮铮马骁孙爱宁吴德沛阮长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低危减低剂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克隆的演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6例AA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55例重型AA(SAA)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131例非重型AA(NSAA)予CsA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进行PNH克隆筛查,治疗后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2(18~76)个月。结果SAA组10例(18.9%)患者出现PNH克隆,NSAA组9例(7.4%)出现PNH克隆,前者出现PNH克隆比例高于后者(t=5.041,P=0.025),治疗后SAA组在6、12、18、〉24个月时PNH克隆规模大于NSAA组(13.38%比5.67%、14.88%比5.31%、20.00%比5.47%、18.85%比9.08%,P值均〈0.05)。PNH克隆对2种IST方案疗效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A患者予ATG联合CsA或CsA治疗后,均可出现PNH克隆,SAA患者ATG治疗后更明显。IST前后伴PNH青隆不影响IST疗撕。
孙莺心朱明清何广胜王秀丽方宝枝路丛刘真真吴倩杨永吴德沛孙爱宁
关键词:免疫抑制法环孢菌素细胞免疫球蛋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
2013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疾病分类提出的最早时期是参考FAB分型判断预后的.之后的评分系统中最常用的有国际评分预后系统(IPSS)、WHO分类为基础的评分预后系统(WPSS),但IPSS对低危组患者预后不够精确,且不适用于疾病发展任何阶段,对此Anderson研究中心研究了针对低危组患者的预后系统,还有充分利用MDS疾病特点的MDACC评分系统.WPSS的输血依赖这一参考变量主观性很强,欧洲研究者总结了R-WPSS评分系统,将贫血作为参考变量.此外非造血系统并发症、输血依赖史、骨髓纤维化对一般的MDS患者和移植的患者均有预后意义.随着对MDS分子学水平的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点对预后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刘真真何广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骨髓纤维化
D40.免疫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NH克隆的影响
孙莺心杨永吴德沛孙爱宁朱明清何广胜苗瞄王秀丽方宝枝路丛刘真真吴倩
文献传递
他克莫司替代环孢素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替代治疗环孢素A(CsA)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NSAA患者28例,CsA无效22例(其中10例合并CsA不良反应),CsA有效但不能耐受6例,均换用FK506治疗。维持FK506血药谷质量浓度在4~6μg/L,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评估血液学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CsA无效22例换药后12例(54.54%)获血液学改善,中位起效时间8周,其中10例的CsA不良反应均改善,肾功能恢复中位时间13周,肝功能恢复中位时间6.5周,牙龈增生改善时间6周。CsA不能耐受6例换药后不良反应均改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10周,牙龈增生改善中位时间6周,1例换用FK506后失去疗效死亡。结论 CsA治疗无效的NSAA患者换用FK506治疗部分患者血液学改善,且CsA继发的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均改善。
刘真真何广胜王秀丽方宝枝路丛吴倩杨永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他克莫司环孢素免疫抑制治疗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现状被引量:2
2011年
地西他滨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的剂量方案有15mg/m^2×3d、20mg/m^2×5d、10mg/m^2×10d等,研究结果表明20mg/m^2×5d,iv〉1h方案最优,低危组采用皮下注射,20mg/m^2×3d或每周3次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方面,地西他滨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表明,两者同时应用并没有增加额外的毒性;体外实验联合曲古抑素A(TSA)抑制SKM-1细胞株生长,激活CD14、C11b的表达。本文主要对上述单药和联合用药的治疗方面;并简要对治疗失败与预后、MDS甲基化水平与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刘真真何广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地西他滨
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RIP1、RIP3、CYLD在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T细胞、除CD3+T细胞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转录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MDS患者发病机制中是否存在T...
刘真真何广胜岑建农朱明清路丛孙莺心方宝枝杨永吴倩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
他克莫司替代环孢菌素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刘真真何广胜方宝枝路丛吴倩杨永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他克莫司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特异性转录因子Bcl-6、Foxp3和RORγt的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亚群中转录因子的异常。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0例IRH患者的骨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的自身抗体。采用免疫磁珠分选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细胞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维甲酸依赖性孤儿受体(RORγt)mRNA表达水平,以同期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期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RH组在干/祖细胞(CD34+细胞)、粒系(CDl5+细胞)、红系(GlyA+细胞)分别有67.5%(27/40)、65.0%(26/40)、75.0%(30/40)发现自身抗体,累及造血系统三系者为27.5%(11/40),两系者为52.5%(21/40),一系者为20.0%(8/40)。IRH组Bcl-6、Foxp3的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243(0.854~4.544)比1.211(0.131~2.816),0.124(0.073~0.198)比0.071(0.046~0.118),均P〈0.05],Foxp3/Bcl-6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H组与AA组Foxp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A组RORs,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H组[0.290(0.138~0.480)比0.133(0.068~0.189),P〈0.01],IRH组Foxp3/RORyt比值高于AA组[0.975(0.483~1.416)比0.500(0.240~0.795),P〈0.01]。结论IRH是由抗造血细胞自身抗体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症,可能与Bcl-5高表达有关,IRH免疫学发病机制与AA不同。
方宝枝岑建农朱明清何广胜苗瞄王秀丽吴倩刘真真路丛孙莺心吴德沛孙爱宁阮长耿
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BCL-6FOXP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