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茗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4篇出血
  • 3篇顽固性
  • 3篇顽固性腹水
  • 3篇介入
  • 3篇抗血小板
  • 3篇腹水
  • 3篇肝硬化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
  • 2篇新鲜血
  • 2篇新鲜血浆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小板治疗
  • 2篇置管
  • 2篇治疗肝硬化
  • 2篇疗效
  • 2篇介入术
  • 2篇介入术后

机构

  • 9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9篇刘茗
  • 4篇杨东红
  • 3篇张静
  • 3篇王爱军
  • 2篇何涛
  • 1篇宋学慧
  • 1篇赵俊精

传媒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CI术后合并急性胃黏膜出血的抗血小板方案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并评价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廊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PCI且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9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替格瑞洛组(n=43,替格瑞洛90mg,2/d,口服)和常规双抗组(n=50,阿司匹林100mg,1/d,联合氯吡格雷75mg1/d口服),定期随访监测血小板聚集试验,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临床出血事件情况。结果单药替格瑞洛组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常规双抗组(P<0.05)。两组共93例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均未出现MACE事件。单药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与常规双抗组相比降低0.819(HR=0.819;95%CI:0.510~0.930)。结论替格瑞洛作为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强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单药应用即可显著降低PCI术后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后患者再次临床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
杨东红刘茗薛剑许爱斌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抗血小板治疗
刘茗杨东红张静何涛宋学慧赵俊精
临床针对PCI术后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的处理尚缺乏统一标准,是否继续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存在明显争议。该研究结果认为PCI术后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后尽早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再缺血事件及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而不...
关键词: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后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的PCI术后6个月内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均予以相同的抑酸、止血、补液营养支持治疗;A组为出血后14 d加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B组为出血后5 d加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C组为出血后5 d单用替格瑞洛90 mg,2次/d;以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为时间截点,对比3组的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血管内血栓形成比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与血管内血栓形成比率均低于A组(P<0.05);C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与血管内血栓形成比率均低于B组(P<0.05)。B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再出血发生率与A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再出血发生率与B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后尽早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再缺血事件及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而不增加再出血风险;PCI术后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后3个月内单一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效果优于双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单一抗血小板治疗更安全。
刘茗杨东红张静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抗血小板治疗再出血
阿司匹林相关气道高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评估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阿司匹林相关气道高反应的相关性,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气道高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3例新发冠心病且既往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完善血小板聚集试验、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气道反应性,分为气道高反应组与气道正常反应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血小板聚集率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结果:52例(55.91%)患者气道激发试验阳性。根据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是否<10%,分为血小板低聚集率组和血小板高聚集率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低的患者气道高反应发生风险增加2.5倍(OR=2.50,95%CI:1.079~5.792)。吸烟可能增加2.9倍气道高反应发生的风险(OR=2.87995%CI:1.182~7.014)。结论: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10%)和吸烟是阿司匹林介导气道高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及监测血小板聚集试验对阿司匹林相关哮喘发作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杨东红王晶晶任文静袁方刘茗薛剑
关键词:阿司匹林气道反应性血小板聚集试验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MCP-1水平变化及其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效能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并发UGIB者46例、未并发UGIB者6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MCP-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MCP-1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发UGIB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189.25±20.45)、(86.65±15.20)pg/mL,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中并发与未并发UGIB者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46.52±25.66)、(145.34±20.29)pg/mL,二者比较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预测消化性溃疡并发UGIB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截断值为190.5 pg/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50、0.9066。结论消化性溃疡并发UGIB患者血清MCP-1水平升高,血清MCP-1>190.5 pg/mL提示患者并发UGIB的可能性较大。
张静何涛刘茗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ROC曲线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刘茗
康复新液灌肠治疗不同病变范围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用不同剂量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用不同剂量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32例UC(直肠、左半结肠型)患者。[结果]32例UC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康复新液灌肠治疗直肠、左半结肠UC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满意。
王爱军刘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康复新液保留灌肠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10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行腹腔置管放腹水,每次1000ml,隔日1次,同时输注新鲜血浆200ml,1次/d。结果患者精神食欲好转,腹围明显缩小,腹胀症状减轻或消失,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较前好转,复查B超提示腹水减少或消失。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王爱军刘茗
关键词:腹腔置管新鲜血浆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腹水和水肿。晚期肝硬化患者因严重的尿钠潴留可进展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RA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RA是临床医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临床上多采用限钠、限水、保肝、利尿、腹腔穿刺放腹水、补充清蛋白等综合治疗,本文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给基层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王爱军刘茗
关键词: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