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上颌中切牙的埋伏阻生发病率为1.7%,引起的原因主要为乳前牙外伤、乳牙根尖炎、多生牙等[1]。上中切牙埋伏形式复杂,牙齿经常出现形态上的变异,矫治难度大。上颌前牙阻生对牙弓的形态、咬合功能及患者的美观心理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应积极给予治疗。本文总结了我科3年来采用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的12例埋伏中切牙,报告如下。
- 刘颖萍
- 关键词:上颌中切牙正畸埋伏阻生
- 心理干预疗法在儿童早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口腔正畸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乳牙期或者替牙期的早期矫治,往往也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早期矫治的患者一般配戴的是活动矫治器或功能矫治器,在配戴过程中会出现牙齿疼痛、异物感、发音障碍、影响进食等现象。而且,由于乳牙期或者替牙期矫治的患者年龄偏低,患儿来就诊都是被动性的,依从性和合作性较差,但正畸矫治效果的好坏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如何提高早期矫治患儿的依从性,是摆在儿科正畸医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 刘颖萍梁惠惠
- 关键词:早期矫治乳牙期正畸医师干预疗法牙齿疼痛恒牙期
- 太原市3~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调查太原市3~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1136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6名3~5岁儿童中患龋754名,共发现龋齿3138颗。受检者患龋率为66.40%,龋均为(2.76±0.81),城区和乡镇儿童患龋率分别为64.50%和68.60%,龋均分别为(2.80±0.88)和(2.70±0.79),城区和乡镇儿童患龋率保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龋齿治疗率为14.00%,显著高于乡镇儿童(1.68%)(P<0.05)。每天有效刷牙次数能达到两次以上的儿童仅有89名,57.04%的儿童3岁以后才开始刷牙,44.01%的儿童在1.5岁以后还在喝夜奶,每日进食3次以上甜食的儿童占31.25%,能够每半年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的仅占3.96%。每天有效刷牙次数、开始刷牙年龄、夜奶戒断年龄、进食甜食次数、口腔检查周期是太原市3~5岁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结论太原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治疗率低,家长应主动学习口腔健康知识,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 王文亮刘颖萍郭冠英刘晓青王永亮郎晓彬郭海燕郝鹏翔葛日芳
- 关键词:龋病乳牙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 上颌全牙弓粘接固定树脂矫治器前方牵引治疗乳牙列安氏Ⅲ类错牙合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牙列前牙反牙合的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评估其效果。方法选择32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在上颌全牙弓粘接固定树脂矫治器,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获得良好的前牙覆盖关系,疗效显著。结论上颌全牙列粘接固定树脂矫治器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既能消除咬合干扰,又能实施上颌骨矫形治疗,是一种临床有效的矫治反牙合的好方法。
- 高文华张霞刘颖萍
- 关键词:乳牙列前牙反牙合
- 完全脱位年轻恒牙再植固定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探讨完全脱位年轻恒牙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就诊的28例7~ 10岁的外伤后完全脱位年轻牙35颗,经严格无菌处理后再植复位固定,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经过1~2年的疗效观察,35颗外伤牙中成功31颗,成功率为88.6%,失败4颗,占11.4%.结论:及时、有效、规范地处理能够提高脱位牙再植存活率,是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的关键.
- 郎晓彬郭海燕刘颖萍
- 关键词: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再植
- 固定矫治器对青少年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固定正畸是否会对牙周组织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尚存在争议。一些戴用固定矫治器后,口腔卫生差的患者会出现牙龈红肿增生,牙龈出血等一系列牙周问题,正畸诊疗中需寻求一种可在牙周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早期预警提示的评估方法,指导临床采取干预举措降低疾病发生率。龈沟液(GCF)量是反映牙周炎症的敏感指标,用龈沟液来研究牙周组织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它的成分与血清相似,主要有细菌、微生物代谢产物、细胞产生的间质液、血浆及宿主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破坏产物组成。
- 曹艳刘颖萍
-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牙龈红肿龈沟液牙周炎症固定正畸
- 铒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在儿童薄膜型舌系带过短中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语音功能恢复速度比较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铒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在儿童薄膜型舌系带过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语音功能恢复速度。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薄膜型舌系带过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传统手术治疗;n=44)、B组(铒激光手术治疗;n=58)。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舌功能与舌系带过短严重程度、术后语音清晰度及生存质量。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1周感染、出血、肿胀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布里斯托尔舌评估工具(BTAT)评分、Hazelbaker舌系带功能评估量表(HATLFF)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TLFF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语音清晰度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生存质量均高于术后即刻,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铒激光手术治疗儿童薄膜型舌系带过短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舌功能,促进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罗晓婷刘颖萍闫欢芳杨亚兰武聪聪
- 关键词:舌系带过短薄膜型儿童传统手术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sICAM-1、MMP-8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和矫正后3个月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福塞斯坦氏菌和中间型普里沃菌)、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探诊深度)、龈沟液sICAM-1和MMP-8水平、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矫正后3个月,两组各菌群水平均较矫正前升高,但研究组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福塞斯坦氏菌、中间型普里沃菌水平分别为0.29±0.06、0.33±0.06、0.33±0.08、0.27±0.06,均低于对照组(0.35±0.07、0.44±0.08、0.45±0.09、0.37±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矫正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和龈沟探诊深度与矫正前比较,以及组间矫正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和龈沟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正后3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较矫正前升高,且研究组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分别为(0.65±0.06)、(0.99±0.12)分,均低于对照组[(0.72±0.08)、(1.23±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3个月,两组龈沟液sICAM-1水平均较矫正前升高,MMP-8水平均较矫正前降低,研究组龈沟液sICAM-1、MMP-8水平分别为(166.26±21.02)、(22.12±3.39)ng/mL,均低于对照组[(178.52±23.05)、(26.77±4.1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矫正后3个月的咀嚼、固定、美观、舒适性、方便程度、言语功能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红肿、牙龈萎
- 罗晓婷刘颖萍
- 关键词: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8固定矫治器
- 替牙期倒置埋伏阻生上前牙的矫治体会被引量:3
- 2015年
- 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是临床上比较少见并且矫治难度较大的错畸形。由于其阻生情况各不相同,牙齿经常出现形态上的变异,以往多数都选择了拔除后修复,破坏了牙列的自然形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牙齿外形、功能和心理健康。随着正畸技术的日益提高及与口腔各学科相互合作,许多倒置埋伏的中切牙牵引至正常牙列得以保存。使其矫治适应证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 刘晓青刘颖萍
- 关键词:替牙期埋伏阻生正畸技术上前牙牙根发育
- 口腔治疗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儿童牙病治疗不同于成人,在治疗时,除了要求有稳、准、纯熟的医疗技术外,还需要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合适的诱导,这是能否进行成功治疗的关键所在,处理方法不当或时机选择不当,就会加重患儿的恐惧心理。
- 屈沛刘颖萍
- 关键词:口腔治疗儿童牙病心理行为生长发育状况个性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