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晓莉

作品数:25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生物炭
  • 3篇低聚木糖
  • 3篇植物
  • 3篇双歧杆菌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物量
  • 3篇木糖
  • 3篇杆菌
  • 2篇氮磷
  • 2篇杜鹃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植被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 2篇青春双歧杆菌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理化性质
  • 2篇喀斯特山地

机构

  • 22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福建省农业科...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连云港职业技...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苏塞克斯大学

作者

  • 22篇卜晓莉
  • 10篇薛建辉
  • 4篇王利民
  • 3篇吴永波
  • 3篇马文宝
  • 3篇黄东风
  • 2篇罗涛
  • 2篇徐勇
  • 2篇余世袁
  • 2篇姬慧娟
  • 1篇阮宏华
  • 1篇勇强
  • 1篇陈奇伯
  • 1篇韩峰燕
  • 1篇林新坚
  • 1篇朱丽珺
  • 1篇郑祥洲
  • 1篇陈娟
  • 1篇刘胜
  • 1篇邱孝煊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广东化工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化工时刊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炭-泥炭复合基质对马缨杜鹃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以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1年生幼苗为材料,用体积分数10%、20%、30%和40%木炭或稻壳炭与木炭组成8组复合基质,比较各组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差异,分析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复合基质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炭和稻壳炭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均不同。随木炭或稻壳炭体积分数的提高,复合基质的pH值、电导率、通气孔隙度、总孔隙度以及P、K、Mg、Na、Fe和Mn含量总体上逐渐升高,持水孔隙度和N含量总体上逐渐降低,Zn含量则无明显变化,且多数复合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与对照(泥炭)无显著差异。随木炭体积分数的提高,幼苗的株高、地径、单株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各器官干质量和单株总干质量以及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先升高后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逐渐降低;叶片的N、P、K、Mg、Na、Fe、Mn和Zn含量总体上逐渐升高。随稻壳炭体积分数的提高,除幼苗株高外,其他7项生长指标以及叶片的SPAD、Pn、Tr和Gs值总体上逐渐升高,WUE值总体上逐渐降低;叶片的P、Mg、Fe和Mn含量逐渐升高,N、K、Na和Zn含量波动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的株高和地径与复合基质各项理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叶片的胞间CO 2浓度和WUE值与复合基质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的叶片数、叶面积、叶干质量和根干质量以及SPAD、Pn、Tr和Gs值与复合基质的总孔隙度和Mn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pH值、电导率和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木炭或稻壳炭与泥炭组成的复合基质均可不同程度促进马缨杜鹃幼苗的生长、光合代谢和矿质元素吸收;添加体积分数20%或40%稻壳炭时,马缨杜鹃幼苗长势较佳、光合能力较强。
卜晓莉姬慧娟马青林马文宝张俊浩俞睿思薛建辉陈娟
关键词:马缨杜鹃生物炭复合基质光合特性
基础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革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基础化学实验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从精选实验内容、推行微型实验和串联实验、开发模拟实验、妥善处理废弃物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卜晓莉
关键词:环境污染基础化学实验
溶解性有机质化学结构表征的研究进展
2013年
溶解性有机质作为环境中重要的天然配位体和吸着载体,它的化学结构特性直接影响其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文章介绍了目前表征溶解性有机质化学结构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核磁共振、傅立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卜晓莉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核磁共振荧光光谱
低聚木糖各组分的层析分离及对双歧杆菌的增殖
本论文以农林废弃物木聚糖酶解渣为原料,主要研究了木聚糖酶解渣的高温降解,低聚木糖的层析分离,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及其利用低聚木糖的规律和代谢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表明,木聚糖酶解渣在高温180℃条件下,可被降解...
卜晓莉
关键词:层析分离低聚木糖青春双歧杆菌
腐殖质存在条件下膨润土对两种有机磷农药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了腐殖质存在条件下膨润土对两种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辛硫磷)的吸附作用及腐殖质含量、吸附时间、膨润土用量、农药浓度、pH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膨润土对毒死蜱和辛硫磷的吸附能力随腐殖质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分别在腐殖质含量为8%,6%时达最大,之后处于持平状态;膨润土对毒死蜱和辛硫磷的吸附分别在1.5 h和2 h时达到平衡,可用双速率吸附模型解释;腐殖质含量固定时膨润土用量加大对两种农药的去除率均增加,但吸附量随之下降;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膨润土对两种有机磷农药的吸附量加大,但去除率下降;pH升高对吸附有利。
朱丽珺汪学金卜晓莉宰德欣
关键词:腐殖质膨润土毒死蜱辛硫磷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物炭土壤效应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生物炭是指由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生成的有机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在土壤性质改良、土壤固碳减排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效果,越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情况、载文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论文的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与趋势等。结果表明,在我国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CNKI数据库共收录文献2 215篇,年度发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缓慢增长—平稳增长—快速增长3个阶段;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2009年发表在《应用生态学报》上的"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耿增超、陈温福和孟军是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的学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较高;《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刊载文献数量最多,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生态环境学报》刊载文献篇均被引频次最高;近阶段基于CNKI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生物炭植烟土壤效应、生物炭土壤NH_4~+吸附作用及N_2O减排机制、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物炭对黄瓜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以及生物炭紫色土效应等。上述研究结果从相关文献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了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现状与趋势,以期促进生物炭土壤效应的深入研究,并为相关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严陶韬高婷周之栋卜晓莉卜晓莉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知识图谱CITESPACE
苏北滨海盐土区稻田轮作的改良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分别以耕种两年的稻-菜和稻-麦轮作地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未轮作的滨海盐土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田轮作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稻田轮作对土壤均有程度不等的改良作用,尤以稻-菜轮作改良效果较佳,且上层土壤改良优于下层。与对照相比,稻-菜轮作0~2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pH值和全盐量分别减小了13.42%、0.94和71.48%,有机质、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0.48、0.61、3.50、0.17、8.11、4.50倍,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增加了128.14、13.83、1.54、24.66倍。因此,稻-菜轮作可以降低盐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是改良滨海盐土的有效措施。
王利民卜晓莉黄东风郑祥洲陈金林
关键词:滨海盐土轮作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
2008年雪灾对武夷山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氮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雪灾,通过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和异质性而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福建武夷山遭受冰冻雪灾不同危害程度(轻、中、重3种类型)的毛竹林为试验地,探讨了08雪灾干扰后毛竹林不同土层(0~10、10~25、25~4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25~4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硝态氮含量均随受灾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重度受灾竹林也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受灾竹林。不同受灾竹林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与土壤温度、雪灾输入林地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竹林郁闭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湿度不相关。本研究结果揭示,由于雪灾导致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改变,土壤中的氮可能以硝酸盐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形式从生态系统中流失。
丁九敏卜晓莉刘胜徐涵湄汪家社徐自坤阮宏华
关键词:雪灾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1
2014年
生物炭是指由含碳量丰富的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的条件下低温热解而得到的一种细粒度、多孔性的碳质材料。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都展现出应用潜力,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以及植物生长方面的影响机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炭的高孔隙度和表面面积,可以增加砂性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但这种增加效应是有限度的;生物炭的碱性属性使其能够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这对喜碱作物的生长具有积极意义;生物炭能够抑制土壤氮磷养分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生物炭的添加会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生物炭的添加改善了土壤性质、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微生物性质,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效应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和性质、植物种类、以及生物炭的特性和施用量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选择合适的生物炭,以期得到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今后应加强生物炭在林地土壤改良以及林木生长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探索生物炭在土壤中发生的生物和化学反应机理,并且要对生物炭的施用效果进行野外长期定位研究。
卜晓莉薛建辉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土壤酶活性植物生长
稻壳炭施用对太湖滨岸灰潮土氮磷淋失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探究稻壳炭施用对太湖滨岸灰潮土养分淋失的抑制效应,以及对灰潮土性质的改良作用,为太湖滨岸植被带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16周的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率(0%,1%,2%和5%)稻壳炭与肥料(NH4NO3和KH2PO4)混施后,对太湖滨岸灰潮土氮磷淋失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稻壳炭施用量的增加,灰潮土土柱渗滤液中铵态氮累积淋失量减少11.7%-26.6%,硝态氮累积淋失量减少32.4%-67.3%。然而,当稻壳炭施用率为2%和5%时,土柱渗滤液中磷酸盐累积淋失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2.1%和54.2%。稻壳炭施用16周后,灰潮土土壤总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和5%施用率下显著增加。同时,添加稻壳炭使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减少,而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稻壳炭添加增强了滨岸灰潮土土壤硝化作用。灰潮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2%和5%的稻壳炭施用率下分别显著增加了22.4%和36.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5%的稻壳炭施用率下显著增加了48.4%。随着稻壳炭施用量的增加,灰潮土土壤容重减小,而pH值、土壤总孔隙度以及土壤持水能力增加。因此,施用稻壳炭减少了太湖滨岸灰潮土土壤氮素的淋失,但当施用率为2%-5%时,增加了土壤磷素淋失的风险;添加稻壳炭使土壤总氮,有效磷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这将有利于太湖滨岸植被带的恢复。
卜晓莉汪浪浪马青林薛建辉
关键词:灰潮土有效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