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跃兵 作品数:24 被引量:103 H指数:6 供职机构: 郑州市儿童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儿童远视眼屈光演变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远视儿童的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对183例3-6岁学龄前远视儿童,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隐屈光度的变化。结果3-6岁儿童远视屈光度数每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为0.35D。第1年和第5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屈光程度与弱视程度呈正相关.与视力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远视程度逐年递减,年龄越小每年远视减小的越多。 卢跃兵 陈敏关键词:远视眼 屈光演变 弱视 小儿泪囊炎泪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05年 陈敏 卢跃兵关键词:小儿 泪囊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致病菌 儿童调节性内斜视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儿童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的眼位、屈光度、视力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方法搜集106例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准确验光后即时配戴全矫正眼镜,随访观察4年,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6个月以上,眼位正位者91例,占85.85%;部分性调节性内斜视,带全矫眼镜6个月以上,远视度数由初时的+6.5 4D,下降为4年后的+5.0 2D。视力由初诊时的0.36上升到4年后的0.82。结论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既要注重眼位的矫正、又要进行弱视治疗,同时注意建立双眼单视功能。 卢跃兵 陈敏关键词:屈光性 内斜视 调节性 儿童 学龄前儿童远视眼屈光演变分析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163例3岁-6岁学龄前远视儿童。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屈光度的变化。结果3岁-6岁儿童远视屈光度数每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为0.37D。第1年和第5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屈光程度与弱视程度呈正相关,与视力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远视程度逐年递减。掌握儿童屈光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合理配戴眼镜,有效的治疗儿童弱视。 陈敏 孙仙桃 卢跃兵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远视眼 屈光演变 学龄前儿童远视眼屈光演变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163例 3—6岁学龄前远视儿童。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屈光度的变化。结果:3—6岁 陈敏 孙仙桃 卢跃兵文献传递 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时机选择 2017年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时机及疗效。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64例(122眼)阈值期、阈值前期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4例)122眼患儿中包含阈值前1型病变11眼,阈值期病变111眼,将64例122眼分成2组,手术时矫正孕周≤38周38例,手术时矫正孕周>38周26例,观察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经激光治疗后ROP病变是否能控制及与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有无发生,统计分析激光治疗的平均孕周及高危因素,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中二次手术患儿所占比例分别为2.63%(1/38)、29.9 2%(7/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手术时矫正孕周≤38周患儿全身因素包括吸氧、贫血、呼吸暂停、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手术时矫正孕周>38周患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7,-0.502,-0.923,-0.721,-0.697,均P>0.05)。结论激光治疗ROP成功率高,明显减少手术次数,仍应为ROP治疗的首选方案。 孙爽 孙先桃 卢跃兵关键词: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弱视治疗结果及屈光状态的最后转归。方法追踪观察287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年龄、弱视程度、屈光度数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此病的眼位恢复一次正位率83.62%;远、近视功能均恢复者占57.14%;弱视的总治愈率为75.18%;屈光度大于或等于8.00DS时,治愈率为45.63%;重度弱视治愈率27.69%;年龄小于或等于3岁时治愈率91.57%,大于或等于8岁时治愈率56.92%;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中,67.61%的屈光度大于6.00DS。结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应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坚持长期配戴眼镜,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孙先桃 陈敏 卢跃兵关键词: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弱视 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及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究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及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遮盖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视力相关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初诊视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视力提高行数、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小儿弱视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儿的视力恢复与提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李萍 夏天 卢跃兵 王惠 孙爽关键词:阿托品 弱视 应用Suresight对1-3岁婴幼儿屈光状态的筛查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对1~3岁婴幼儿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了解婴幼儿视觉系统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体检的1~3岁婴幼儿239名,按年龄分成4组: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利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9名被检测幼儿中,有18名幼儿未检测出其屈光状态,其总检测率为92.5%,其中近视状态2例。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屈光球镜值分别为(+1.93±0.63)D、(+1.79±0.55)D、(+1.50±0.65)D、(+1.54±0.71)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062,P=0.000),屈光柱镜值分别为(0.82±0.40)D、(0.78±0.46)D、(0.69±0.49)D、(0.72±0.4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5,P=0.339)。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球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11,P=0.000),即1~3岁婴幼儿屈光球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柱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105,P=0.035),即1~3岁婴幼儿屈光柱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其相关性较低。结论建议婴幼儿应从出生后6个月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及屈光检查,密切观察屈光及视力的发育状态,保证视力健康发育。 卢跃兵 夏天 王惠 孙先桃关键词:婴幼儿 屈光状态 视力筛查 儿童单眼弱视182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单眼弱视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追踪观察门诊治疗的182例单眼弱视,对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76.86%(93/121);单纯斜视性弱视治愈率10.53%(2/19);斜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7.14%(3/42);轻度弱视治愈率88.00%(22/25);中度弱视治愈率66.97%(73/109);重度弱视治愈率6.25%(3/48);中心注视性弱视治愈率73.60%(92/125);非中心注视性弱视治愈率10.53%(6/57);其中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各组间疗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眼弱视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斜视伴屈光参差的弱视治疗效果最差。 孙先桃 陈敏 卢跃兵关键词:单眼弱视 斜视 屈光参差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