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斌
- 作品数:39 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评价肝脏血供的正常解剖变异被引量:5
- 2001年
- 文明史斌
- 关键词:螺旋CT肝脏血供
-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于重建的CT灌注图像上测量各ROI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测量病理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CBF均值、CBV均值及PS均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MTT均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胶质瘤CT灌注rCBV值与MVD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71,P<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rCBV值与MVD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 安冬会赵荣史斌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胶质瘤
-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3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胸片及CT表现。结果胸部淋巴结增大34例,其中两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22例,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一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肺部病变25例,其中多发结节18例,条索状影13例,磨玻璃样影11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5例,空气潴留4例,实变2例。支气管改变8例,胸膜病变3例。CT对纵隔内较小淋巴结及肺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胸片。结论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胸部结节病诊断容易;不典型者诊断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访。
- 向东罗天友吴景全史斌袁书伟吕发金
- 关键词:结节病放射摄影术胸部X线计算机
-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8例SBM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占92.1%,右侧大脑占73.7%。瘤体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占84.2%,且常明显强化。环状强化占65.8%,结节状强化占31.6%。幕上中、重度瘤周水肿占86.8%。结论:SBM常见于幕上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右侧多见;常呈环状及结节状明显强化,环壁厚薄不均,形态常不规则,结节状强化密度常不均匀,指状瘤周水肿显著,瘤体较小时瘤周水肿常较明显。
- 向东史斌袁书伟
-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继发原发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全文增补中
- 多种氨基酸峰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体素2D1H-MRS的多种氨基酸峰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脓肿和25例坏死囊变性脑肿瘤,在术前行常规MRI检查及多体素2D1H-MRS分析,分析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病灶区的多种氨基酸峰出现情况。结果12例脑脓肿病例中10例病灶区可见分布各异的多种氨基酸峰包括0.9ppmAA峰(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Ala峰(苯丙氨酸)以及Gly峰(甘氨酸),而所有坏死囊变性脑肿瘤病灶区均未见上述代谢产物峰。结论多体素2D1H-MRS的多种氨基酸峰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方维东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史斌吴景全
- 关键词:脑脓肿脑肿瘤神经胶质瘤肿瘤转移磁共振波谱学
- 开颅术后1~2周头颅CT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开颅术后短期脑CT改变。方法 4 2例开颅术 1周复查脑CT 1次 ,其中 15例术后 1~ 2周复查 2次 ,并术前后CT片对比。结果 颅骨缺损、术区出血、气颅、脑水肿为开颅术后主要脑CT表现。少见表现包括颅内积液、脑梗塞、脑积水和脑膨出等。术后 1周内脑CT改变主要为气颅、出血、脑水肿和积液 ,而第 2周则可出现脑梗塞、脑膨出等改变。结论 认识开颅术后短期脑CT表现 。
- 严敏罗天友史斌吕发金李咏梅袁书伟
- 关键词:开颅术CT表现
- 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运用多体素2D1HMRS,探讨胆碱复合物/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肌酸(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脓肿与20例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检查及2D1HMRS,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胆碱(Cho)和肌酸(Cr)相对值,并计算Cho/Cr-n相对值。结果脑脓肿的Cho/Cr-n相对值(1.12±0.25)明显低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上述指标(2.76±0.73和2.59±0.47)(P<0.01)。结论多体素2D1HMRS的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方维东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史斌吴景全
- 关键词:脑脓肿胶质瘤脑转移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CHO
- MR图像上脊髓侧后缘异常长T1短T2信号分析
- 2003年
- 目的:分析MR图像上脊髓侧后缘异常长T1短T2信号原因。方法:结合CT扫描,对20例脊髓侧后缘异常长T1短 T2信号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13例,黄韧带肥厚和(或)骨化7例,在MR图像上呈长T1短T2 信号。结论:MR图像上脊髓侧后缘异常长T1短T2信号,除为黄韧带肥厚和(或)骨化外,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也是一种常见病因。
- 袁书伟吴景全罗天友胡志华严敏史斌
- 关键词:MR图像黄韧带肥厚
- 镰状韧带旁肝左叶假病灶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镰状韧带旁肝左叶低密度假病灶 (简称镰旁肝假病灶 )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方法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 92 6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接受了肝脏或上腹部螺旋CT扫描 ,共检出 63例 (男 2 7例 ,女3 6例 ;年龄 15~ 73岁 )具有镰旁肝假病灶 ,详细观察和记录其部位、大小、形状以及平扫与增强各期图像上的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63例 ( 6 8%)共有 66个镰旁肝假病灶 ,均位于肝左叶内侧段 ( 5 7个 )或 (和 )左叶外侧段 ( 9个 )前缘镰状韧带旁。 60例 ( 95 %)为单个镰旁肝假病灶 ,3例 ( 5 %)各有 2个镰旁肝假病灶 (分别位于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而呈对称性分布 )。据镰旁肝假病灶在平扫与双期增强图像上的密度及其变化情况将其分为A型和B型 ,其中A型 5 7例 60个( 91%) ,B型 6例 6个 ( 9%)。结论 镰旁肝假病灶并非很少见。其发生部位特殊 ,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的密度及其变化有特征性表现。对镰旁肝假病灶应能正确识别 。
- 罗天友史斌李咏梅吕发金袁书伟向东吴景全
- 关键词:肝左叶镰状韧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膈脚后间隙淋巴腺病的MRI诊断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膈脚后间隙淋巴腺病的MRI鉴别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99例病人行腹部或胸部MRI扫描。分析了 4 0例膈脚后间隙淋巴结增大的特点及对淋巴瘤、肺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结果 (1)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常累及膈脚后间隙淋巴结 (91 3% ) ,多呈广泛增大 (敏感性为 95 2 % ,特异性为 86 9% ) ,而淋巴结转移性肿瘤较少累及膈脚后间隙淋巴结 (2 7 9% ) ,多呈局限增大 (敏感性为 84 2 % ,特异性为 94 1% ) ;(2 )腹膜后恶性淋巴瘤累及膈脚后间隙临床分期为Ⅲ期 ,应选择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3)肺癌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及部分下叶肿瘤 ,可通过膈脚后间隙淋巴引流 ,向腹膜后间隙扩散。结论 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累及膈脚后间隙淋巴结特点不同 ;膈脚后间隙是胸腹部恶性肿瘤淋巴扩散的途径之一。
- 吕发金罗天友石军李咏梅袁书伟史斌吴景全
- 关键词:淋巴腺病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