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晔

作品数:65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文学
  • 10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8篇文学
  • 11篇明词
  • 10篇明代
  • 6篇代文
  • 6篇词学
  • 5篇全明词
  • 5篇《全明词》
  • 4篇散曲
  • 4篇文本
  • 4篇明代文学
  • 4篇明人
  • 4篇古典
  • 3篇地理
  • 3篇学史
  • 3篇汤显祖
  • 3篇文学史
  • 3篇文学研究
  • 3篇明代文学研究
  • 3篇乐府
  • 3篇别集

机构

  • 55篇浙江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61篇叶晔
  • 5篇周明初
  • 1篇张剑

传媒

  • 9篇文学遗产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文化研究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文献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文史知识
  • 2篇江海学刊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文史哲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应策《苏愚山洞续集》的戏曲文献价值被引量:3
2008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苏愚山洞续集》(下文或简称《续集》)三十卷,是晚明陕西籍进士李应策的诗文别集,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戏曲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散曲小令488支,全部为谢伯阳《全明散曲》所失收,且现今所有散曲研究资料及论著皆未提及此人,具有补写明代散曲史的学术意义;
叶晔
关键词:戏曲文献续集山洞《全明散曲》图书馆藏诗文别集
明词视域下重观唐宋词的三种方式
2019年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叶晔
关键词:唐宋词研究古典词学
“五子”诗人群列与王世贞的文学排名观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社会有着悠久的排名学传统,从政治品阶至社交席次,无所不在。文学批评虽是一种较主观的行为,亦难摆脱序位排名之诉求。耳熟能详如《诗品》《诗人主客图》《江西诗社宗派图》《光宣诗坛点将录》等经典作品,构成了中国文学排名观念的一条历时演变脉络。在这条脉络中,明代王世贞的《五子篇》系列诗歌,远承《江西诗社宗派图》,近接"前七子"文人并称,在此古典文学排名理论的发展低谷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并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些新的文学批评元素和方法。
叶晔
明人分调编次观与唐宋词的分调经典化被引量:2
2016年
唐宋词的经典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明三百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非只有词籍整理那么简单。在元代词乐失传的情况下,明人对整个词谱谱系进行了重新建构,形成了一套建立在线性思维基础之上的定字分调的编次观念。由此形成的"例词"概念之于明清词学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乐调"概念之于唐宋词的影响。至嘉靖、万历年间,词谱、分调词选的大量编纂和刊刻,成为唐宋词分调经典化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关键一步。而晚明四大分调词选的出版,更成功地将唐宋词分调经典的塑造上升到了美学层面的高度。现今对分调经典的考察,应与分家经典、分类经典一起,共同构成唐宋词经典研究的多维图景。
叶晔
关键词:唐宋词词乐明词
明人域外赋双璧:董越《朝鲜赋》与湛若水《交南赋》被引量:4
2009年
有明以降,随着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结束,国家的对外事务开始呈现出一种内敛的发展趋势。除了战争状态外,明代文人的常规域外经历,只有出使属国一事,其中尤以朝鲜、安南为重。按照明代外交惯例,事关明朝,遣文官诏谕;事关朝鲜、安南,则遣内官敕封。其中文官多以翰林官员为正使,六科给事中为副使,能文者优先。
叶晔
关键词:域外湛若水明人宣德年间对外事务
文本网络与知识史:明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
2018年
纵观百年来的各家中国文学史,对明代诗文的评价,普遍较低(钱基博是个例外)。总体而言,现阶段的明代诗文研究,虽然成果丰富,却仍是断代文学研究内部的一种充实和完善,既缺少与前代文学研究之新方法的即时互动,遑论对其他断代文学研究的辐射力了。
叶晔
关键词:明代诗文中国文学史钱基博明代文学研究知识史辐射力
《全明词》新补12家45首
2009年
从国内所藏图书中陆续辑得38家150多首明词,大部分出自珍稀本古籍,难得一见。现依《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体例,整理刊布。此文所刊布为12家45首。
周明初叶晔
关键词:明代文学研究全明词古籍
中国古代文学中虚构人物的历史重塑
2012年
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中,随着演义小说、坊间话本、民间演剧的兴盛,出现了一批民众喜闻乐见的虚构人物形象,他们有着世代累积创作和民间口耳相传的演化特征,其历史原型带有强烈的模糊感和不确定性。随着这些人物形象的不断成熟,基于底层民众务真心理的诉求,以及上层统治者道德教化的需要,历史书写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方法和技巧,将虚构人物植入历史文献之中,使之变成一个真实的历史存在。对这一类文学形象演变的逆向考察,不失为拓宽古代文学研究视角的一次有益尝试。
叶晔
关键词:文学形象虚构人物
演事与题画:诗曲交侵下的组词类型及其形成被引量:4
2019年
唐宋联章词的出现及其基本特征,受到同时代已成熟的诗歌联章体制的影响;其"缘题立类"的创作观念的形成,是基于词调本意的"关键词"批评,与基于同调联章的"结构"批评,两种创作思想的合力结果。与普通联章词的平稳发展不同,北宋曲乐组词与南宋异调组词的代兴,基本上伴随着曲词转移、歌词式微、律词渐兴的两宋词发展轨迹。在这一从音乐文学转向案头文学的关键时候,两宋组词中的咏史、题画题材,不再只是两种自成特色的词类型,也反映了从艺人"咏"词到文人"题"词在创作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李纲的咏史八首,作为现存最早的文人异调组词,放在"演故事"与"题图画"的词类视野下考察,自有其超出咏史词、爱国词之外的丰富文本内涵及词史意义。
叶晔
关键词:题画词
提学制度与明中叶复古文学的央地互动被引量:9
2017年
明代的提学制度,是国家基层教学和人才选拔的重要保障,也是未第士子较早接触京城文风并建立学缘关系的一次机会。弘治陕西复古作家群的崛起,就与提学官杨一清、王云凤所创立的书院式集中教学法密切相关。后来李梦阳、何景明、边贡、李攀龙、李维桢、王世懋等复古派核心作家,亦借助各自在地方上的提学经历,采用督导教习、刊印图书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复古文学思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常规流动通道。由此形成了一条复古文学年轻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专门路径,得以制衡馆阁文学的庶吉士培养模式,保持了阁、部文学在发展规模上的相对均势状态。明代文学之馆阁、郎署、地方的三层文学格局,在此两两互动和竞争的关系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叶晔
关键词:文学复古央地关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