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丽娟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气
  • 4篇脐动脉
  • 4篇脐动脉血
  • 4篇脐动脉血气
  • 4篇脐动脉血气分...
  • 3篇血气分析
  • 3篇窒息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窒息
  • 2篇胎儿
  • 2篇胎儿宫内窘迫
  • 2篇抢救
  • 2篇抢救处理
  • 2篇宫内
  • 2篇宫内窘迫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人胰岛素

机构

  • 4篇保定市妇幼保...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6篇司丽娟
  • 2篇支聪聪
  • 1篇李俊玲
  • 1篇刘晓静
  • 1篇杜宁
  • 1篇朱晓静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龙脷平喘汤抗痰瘀证小儿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医理论中的"鼻肺同治"以及对于龙脷平喘汤对于小儿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以及作用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实验中以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9只小白鼠进行实验,将小白鼠进行致敏和雾化激发从而进行痰癖证哮喘模型造模,之后分为三组,一组进行龙脷平喘汤治疗,一组进行地塞米松治疗,最后一组进行空白对照不作治疗。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对它们同时进行外血周EOS浓度、FasmRNA表达以及血清IL-4表达水平分析,同时对两组的治疗状况进行评级对比,从而验证龙脷平喘汤对于小儿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效果和机理。结果:通过龙脷平喘汤的治疗,小白鼠的外血周EOS浓度降低,FasmRNA表达水平提高,血清IL-4表达水平下调,同时治疗效果相对地塞米松更为显著。结论:中医中的"鼻肺同治"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并且论证了龙脷平喘汤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消除病变部位的炎症以及调整血液循环有关。
朱晓静司丽娟支聪聪杜宁许长宏
脐动脉血气分析用于评价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在评价新生儿窒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新生儿及产妇的临床资料,胎儿根据不同孕周分为早产儿和足月儿组,其中早产儿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和破宫产组,分析不同组别脐动脉血气分析和1minApgar评分结果。结果44例早产儿和31例足月儿1min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中,25例经阴道分娩,19例经剖宫产分娩。2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在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较好,应联合Apgar评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司丽娟
关键词:脐动脉新生儿窒息血气分析
应用脐动脉血气评价新生儿窒息临床研究
支聪聪司丽娟刘晓静李俊玲
课题选用分娩单胎新生儿共250例(足月儿206例,早产儿44例)为观察对象,以上新生儿均无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在新生儿娩出后呼吸之前立即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近新生儿端的一段长约15 cm的脐带,令其与新生儿和胎盘隔离,立...
关键词: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脐动脉血气分析注射器
75例胎儿宫内窘迫开展脐动脉血气分析及抢救处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不同孕周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以及生后发生窒息等并发症的概率比较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存在宫内窘迫史的新生儿75例,按照不同孕周分组,进行血气、生后发生窒息、出现呼吸困难等异常体征的概率比较.结果:胎龄愈...
司丽娟
关键词:宫内窘迫脐动脉血气分析抢救处理
775例胎儿宫内窘迫开展脐动脉血气分析及抢救处理的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 不同孕周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以及生后发生窒息等并发症的概率比较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存在宫内窘迫史的新生儿75 例,按照不同孕周分组,进行血气、生后发生窒息、出现呼吸困难等异常体征的概率比较.结果 胎龄愈小宫内窘迫的敏感性愈高,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差,生后发生酸中毒、呼吸困难等合并症几率增加.
司丽娟
关键词:宫内窘迫窒息血气分析
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对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用于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糖代谢异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分别于每天早晚经皮下注射人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持续注射12周,观察2组患者分别于早、午、晚餐前2 h血糖的变化值,观察2组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水平以及低血糖事件。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餐前、餐后2 h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能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同时可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能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司丽娟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人胰岛素糖代谢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