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孕酮受体基因内含子G插入306碱基对多态性(PROGIN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意义。方法2005-06-2006-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解放军463医院将66例手术及组织学证实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56例,通过人末梢血提取白细胞DNA,PCR检测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野生型T1和突变型T2)频率。结果两组比较突变型T2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0·14,对照组0·04,OR:4·54(95%CI:1·50-13·78),P=0·004。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有2例纯突变型T2(3·0%)。结论PROGINS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
- 吕艳文张淑兰王丹波高红吴冰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31例不孕症妇女双相基础体温监测排卵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2
- 1993年
- 基础体温(BBT)监测排卵虽简便经济,但准确性差。本文分析了31例有双相BBT的不孕妇女的排卵率及其排卵日判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经B超等指标监测排卵,31例双相了BBT中有排卵者29例,占93.55%,无排卵者2例,占6.45%。设BBT最低日为假定排卵日,实际排卵分别发生在假定日者48.28%,假定日前一天27.59%,前二天3.45%,后一天13.79%,后二天6.89%。
- 吕艳文岑瑶华
- 关键词:基础体温监测排卵不育症女性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6年
- 吕艳文王丹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 子宫内膜异位症孕激素受体B基因失活与CpG甲基化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PRB)基因失活与CpG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PCR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例组)和3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行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A与PRB CpG的甲基化率,免疫组化法测定PRA和PRB的阴性表达率,并分析甲基化与PRA和PRB的阴性表达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PRA的甲基化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B的甲基化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PRA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B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例组患者PRB的甲基化与免疫组化PRB的阴性表达率相关(P<0.01)。结论CpG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RB基因表达缺失而致病有关。
- 吕艳文张淑兰王丹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甲基化
- 宫颈粘液中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的周期性变化与预测排卵被引量:1
- 1993年
- 分别用连续监测法、固定时间荧光比色法研究22个正常月经周期宫颈粘液(CM)中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排卵的关系。其中8例分析了两种酶与生殖激素的关系。结果:CM中POD、AKP有周期性变化规律,排卵期两酶含量与卵泡期和黄体期比较,差异均显著(P<0.001,P<0.01)。8个周期血清雌二醇(E_2)及孕酮(P^0)与两酶作相关分析,卵泡期与E_2均呈负相关(P<0.005,P<0.05),黄体期与P^0的关系不显著(P>0.1,P>0.1)。
- 吕艳文岑瑶华郭兑山
- 关键词:宫颈粘液过氧化物酶排卵
-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探讨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集因内异症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子宫切除的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分别为内异症组和对照组研究标本。RT-PCR检测两组在位子宫内膜与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表达。结果内异症组28例,对照组15例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呈阳性表达,两组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表达情况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全部呈阴性表达,与配对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缺乏17βHSD2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 吕艳文张淑兰王丹波姜丽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改良射频消融术治疗较大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对比常规射频消融术、改良射频消融术及改良射频消融术后取瘤治疗较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0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63医院经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155例,瘤体直径>5cm。分为常规组38例,改良组62例,取瘤组55例,分别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时间和治疗后一个月取瘤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三维彩超测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比较3组患者术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情况。结果术后3组各有部分患者阴道有少量血水、肉末样物或肉块样物排出;瘤体吸收期间出现低热,多自行缓解。射频治疗后3组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进行性缩小。术后1个月时3组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缩小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取瘤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较其他两组明显缩小(P<0.05)。术后6个月时常规组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改良组治愈6例,显效20例,有效31例,无效5例;取瘤组治愈25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3组疗效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子宫肌瘤采用改良射频消融术后取瘤治疗可明显减少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术后不良反应少。
- 吕艳文王玉贤李光实孙陆丹王英华牛锦华
- 关键词:肌瘤子宫肿瘤导管消融术
- 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
- 本研究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分子生物学和临床上具有激素依赖性和遗传学家族聚集性的特点,以及“孕酮抵抗”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的理论,重点着眼于孕激素受体(PR)开展研究。分别研究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孕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 吕艳文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
- 宫颈粘液中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的周期性变化与排卵的关系
- 吕艳文
- 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方法采集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为在位内膜,并种植于裸鼠腹腔为内异症组和对照组的异位内膜。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PRA与PRB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异症组和对照组的在位和异位内膜PRA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内异症组的在位和异位内膜PRB蛋白呈阴性表达,而对照组在位和异位内膜PRB蛋白呈阳性表达。对照组与内异症组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的PRA蛋白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B蛋白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RB的阴性表达可能与内异症有关。
- 吕艳文张淑兰王丹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孕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