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荣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肺栓塞临床价值研究的进展
- 2023年
-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漏诊率及致死率较高,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肺栓塞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肺栓塞的早期预测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就RDW对PE患者的早期预测价值、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赵慧芳吕荣华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肺栓塞
- 胰腺导管腺癌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0、-11的表达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 5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和MMP-11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 53例经病理医师确诊的胰腺导管腺癌为观察组,15例肿瘤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EIF5A2、MMP-10和MMP-11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组EIF5A2、MMP-10和MMP-1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EIF5A2、MMP-10和MMP-11表达与Ki67指数和脉管累犯有关,EIF5A2表达与神经累犯密切相关,MMP-10和MMP-1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 05)。三者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炎细胞浸润无关(P>0. 05)。观察组EIF5A2和MMP-10、EIF5A2和MMP-1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胰腺导管腺癌中EIF5A2、MMP-10、MMP-11三者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EIF5A2与MMP-10、MMP-11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 吕荣华关巍李肃侯明
-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作息、饮食等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已超过酒精性胰腺炎成为第二大常见原因,其具有发病年龄较轻、男性居多、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易复发、预后差以及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等临床特点。本文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等方面进行汇总,着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 杨晓敏吕荣华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机制
- 核酸阴性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多次阴性后被临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20年1月29日至3月1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病例资料。选取58例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临床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73例核酸阳性新冠肺炎患者作比较。结果与核酸阳性COVID-19组比较,核酸阴性组发病到入院时间较长,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较多(P<0.05),更容易出现咳痰和胸痛、头痛、头晕现象(P<0.05)。与核酸阳性组比较,核酸阴性组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低于阳性组,乳酸脱氢酶水平、D二聚体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58例核酸阴性患者影像学均呈典型COVID-19影像学改变,并以进展期为主,其中25例患者为重症期改变(P<0.05)。核酸阴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的病例数明显多于核酸阳性者、住院天数明显多于核酸阳性组(P<0.05)。结论核酸阴性COVID-19患者与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 李玉红胡学元潘红伟汪元浚吕荣华艾绍正焦峥侯芬莲谭晓斌侯明樊海宁沈有录
- 关键词:核酸阴性阳性
- 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5例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90例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1 mg及特布他林5 mg加入生理盐水5 mL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程均为7 d。于第0、3天记录动脉血气指标;于第0、3、7天记录主要症状、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优于对照组的82.2%(P<0.05);第3天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aCO2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第3天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喘憋及肺部听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观察组咳嗽、咯痰、喘憋及肺部听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6,IL-8及IFN-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 吕荣华侯明李素李道坤
-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给药雾化吸入
-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是一种急性功能障碍和器官损伤综合征,在ICU中,占所有AKI的一半。其发病机制仍然不太清楚,多种机制在不同患者及病程中以不同的强度作用,最终导致组织耐受,或者进一步导致肾小管、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从而产生不同的分型。脓毒症性AKI的主要诊断,包括尿量减少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然而,这些指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清肌酐对损伤的反应较慢,在功能损失超过50%之前不会发生变化,此外,肌肉质量、饮食、药物和脱水等因素影响。尿量无特异性,容易受到液体摄入量、药物和脱水等影响。这些缺点促使研究人员寻找新型AKI生物标志物,以及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以更早地检测脓毒症导致的肾脏应激或损伤,并预测SA-AKI的发展。
- 田雄吕荣华
- 关键词:病理生理机制生物标志物肌酐
- 简易立体定位仪定位微创血肿内引流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 侯明吴占庆甘桂芬李琳业刘晓兰梁立峰姚青刘玉秀吕荣华金俐明刘梅马德华马春剑
- 该课题以使用简易立体定位仪定位微创治疗的32例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微创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手术时机及血肿清除时间对病死率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的影响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利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
- 关键词:
- 关键词:立体定位仪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 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甲壳质酶蛋白40和s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甲壳质酶蛋白(YKL)-40和可溶性E(s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 7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YKL-40和sE-选择素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的评分、血清YKL-40和sE-选择素表达均显著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能改善血清中YKL-40和sE-选择素的含量,对优化内环境有一定作用。
- 吕荣华侯明李肃关巍
- 关键词:血必净脓毒症可溶性E-选择素
-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用于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200mg/次,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6±0.6)、(4.5±1.1)g/L,观察组分别为(3.5±0.6)、(3.1±0.5)g/L;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分别为(0.21±0.02)、(0.15±0.03)mg/L,观察组分别为(0.19±0.03)、(0.11±0.01)mg/L。观察组治疗前2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有1例出现DVT,发生率为2%;对照组有5例出现DVT,发生率为10%,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高凝倾向,降低DVT发生率,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DVT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 吕荣华侯明李素
- 关键词:脑梗死后偏瘫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下肢深静脉血栓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青海地区创伤后血气胸患者转归中的应用
- :研究在青海地区创伤后血气胸患者治疗转归中使用CO2监测仪进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监测并观察呼出气CO2曲线(呼气末CO2分压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波形变化,探讨呼气末CO2监测在创伤后血气胸患者转归中的应用,并...
- 吕荣华侯明李素
-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治疗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