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光宗

作品数:7 被引量:11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牙鲆
  • 2篇鱼卵
  • 2篇稚鱼
  • 1篇性激素
  • 1篇雄性
  • 1篇牙鲆属
  • 1篇养殖
  • 1篇养殖试验
  • 1篇乙炔雌二醇
  • 1篇鱼类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态研究
  • 1篇授精
  • 1篇水温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清池
  • 1篇人工授精
  • 1篇仔鱼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吴光宗
  • 3篇阮洪超
  • 2篇杨东莱
  • 2篇黄瑞东
  • 1篇张英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科学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黑鲷性转换的人工诱导研究
1996年
硬骨鱼类中有些种类具有雌雄同体的现象,即性腺同时存在于卵巢和精巢组织,这种雌雄同体现象在一些鱼类中甚至可终生存在,并能自行受精,如(鱼旨)科鱼类Serranuscabrilla等。另外有些鱼类虽然在其生活史中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但卵巢和精巢并不同时成熟,不同年龄段表现为不同的性别,有一个性转换的过程。
阮洪超吴光宗黄瑞东
关键词:黑鲷卵巢清池雌性乙炔雌二醇
太平洋鲱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被引量:3
1982年
本文介绍了通过人工授精法取得的太平洋鲱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 大平洋鲱鱼的受精卵为粘性球形卵,无油球,卵径为 1.42—1.65mm。胚胎发育过程中对水温及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其胚胎发育形态同一般硬者鱼类大体相同,唯色素细胞的出现较晚。从受精至孵化在水温7.5—13.2℃条件下,约需经过9.6—12.5个昼夜。初孵仔鱼的全长为 5.94—7.66mm,肌节为 56—58节,卵黄囊呈卵圆形位于第 3—12肌节下方,消化管的末端位于第48—49肌节下方,沿消化管上方两侧各有一列枝状黑褐色素,在胸鳍基的下方及肛门开口处,各有一个黑褐色素斑。
杨东莱吴光宗
关键词:胚胎发育初孵仔鱼人工授精
牙鲆网箱养殖试验被引量:6
1995年
阮洪超吴光宗黄瑞东
关键词:牙鲆网箱养殖水温
人工诱导鱼类的性转换被引量:1
1994年
研究了鱼类性转换的人工诱导方法及其应用意义。人工诱导鱼类性转换,可获得所需性别的亲鱼,使亲鱼提前生殖;在单性养殖中,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诱导黑鲷性转换的实践认为,使用激素,经济实用,是海水鱼类养殖中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阮洪超吴光宗
关键词:鱼类性激素
牙鲆早期阶段存活率研究被引量:17
1993年
在牙鲆大规模苗种培育生产中,如何有效地提高鱼苗存活率,已成为国内外极为关注的课题,为此,深入研究牙鲆早期阶段变态的发生与完成,变态中的系列变化,以及伴随变态中的死亡高峰期——“危险”的确立,致因和对策等关键技术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攻克,无疑对鱼苗存活率的提高,将是十分有利的。作者在执行“胶洲湾水产开发技术研究”
吴光宗张英
关键词:牙鲆属存活率苗种
长江口海区鳀鱼和康氏小公鱼鱼卵和仔、稚鱼分布的生态特征被引量:44
1989年
于1985年8月—1986年8月间,在长江口海区(30°45′—32°00′N,124°00′E以西)周年生态调查表明:鳀鱼鱼卵和仔、稚鱼的出现数量,占该区各种鱼卵和仔、稚鱼总量的首位。其中,垂直网采到的鳀卵和仔、稚鱼分别为同网型总量的82.72%和45.90%,而表层网的则分别为82.73%和54.64%。鳀卵出现在全年的4月中旬—10月中旬,以5,6两月为鳀卵集中出现的月份。鳀卵分布区的表层水温为17.0—24.5℃,表层盐度为22.50—30.50‰;122°30′E以东的海区为鳀鱼的主要产卵场,成鱼在该区作自东向西,再折回东部的生殖洄游。 康氏小公鱼卵和仔、稚鱼的出现数量,占调查区第二位。其中在垂直网中的出现数量,分别占卵和仔,稚鱼总量的3.39%和3.48%,表层网的分别为5.12%和6.34%。生殖期在6月中旬—10月中旬,盛期在7—9月。产卵时的最低表层水温在21.0℃以上,适盐广泛。主要产卵场是122°30′E以西的南、北近岸河口浅水区,成鱼生殖时作自南向北的生殖洄游。 两种鱼在调查区的鱼类组成和食物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并有着较丰富的资源潜力。
吴光宗
关键词:鱼卵稚鱼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被引量:81
1990年
1985年8月—1986年10月(2,9月除外),在长江口海区进行了鱼卵、仔鱼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系由淡水鱼类、半咸水鱼类和沿岸、近海鱼类四种生态类型组成的鱼类生态结构,具有特殊复杂的生态特点;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皆受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及黄海冷水团等水系的相互消长、交换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海况条件所制约。目前该海区的鱼类种间数量对比关系发生变化。历史上的重要经济鱼类数量极少,而作为它们的主要饵料之一的鳀鱼数量却占绝对优势。这与渔业上的过度捕捞和滥捕有很大关系。因此,以发展增、养殖事业来转化和降低捕捞强度,对保护鱼类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杨东莱吴光宗孙继仁
关键词:长江口海区鱼卵仔稚鱼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