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新
- 作品数:74 被引量:56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肝癌动脉化学栓塞术后五种并发症的诊治(附208例次分析)被引量:3
- 1993年
- 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08例次中,并发以下5种急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1例、急性心功能不全4例、急性骨髓抑制2例、自发性肝癌破裂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总结这些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有助于临床更安全更有效地应用TACE 术。
- 吴建新于志坚郑毓荃黄介飞葛政举孟宪镛
- 关键词:肝肿瘤并发症栓塞疗法
- 肝硬化时血清透明质酸与肝功能储备的关系被引量:3
- 1993年
- 许多研究表明,透明质酸(HA)是反映肝纤维化的较好指标。在慢性肝病,其血清含量循着慢性持续性肝炎一慢性活动性肝炎一肝硬化依次增高。然而,HA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而降解减少的现象却缺乏进一步研究。本文将肝硬化患者按Chilb—pugh分级标准评分,探讨HA与肝功能储备之间的相关性。
- 吴建新孟宪镛赵凤霞
- 关键词:肝硬变血清透明质酸肝功能储备
- 转基因治疗在囊性纤维化胰功能不全的研究
- 1996年
- 转基因治疗在囊性纤维化胰功能不全的研究吴建新,徐家裕,江石湖,袁耀宗,吴云林囊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胰损害所致的胰功能不全表现为胰原性消化不良(脂肪和氮质性腹泻)与胰原性糖尿病,长期替代治疗受效甚微。近几年,重组DNA技术渗入...
- 吴建新徐家裕江石湖袁耀宗吴云林
-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转基因治疗基因治疗
- 胆囊炎如何治?
- 2002年
- 黄世全李定国吴建新
- 关键词:胆囊炎药物治疗胆囊结石手术治疗
- 生长抑素受体与肿瘤临床被引量:3
- 1996年
- 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的人类肿瘤中,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组织或细胞者居多,但也见于胃癌、大肠癌、胰腺癌、淋巴瘤和前列腺场等。应用核素标记配基进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及受体亚型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这些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而且有助于肿瘤特别是转移灶的定位诊断,进而指导临床内、外科治疗。
- 吴建新
- 关键词:生长抑素受体肿瘤
- 粉防己碱上调Smad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或给予TGFβ1(质量浓度5μg·L-1)和(或)Tet(1.6μmol·L-1)干预,分别以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3、Smad7以及αSMAmRNA和(或)蛋白表达。结果Tet(0.4~3.2μmol·L-1)能抑制培养HSC表达αSMA。Tet(1.6μmol·L-1)抑制TGFβ1诱导的HSCαSMA表达,伴有Smad7表达上调及TGFβ1表达下降,但不影响TGFβⅠ、Ⅱ型受体和Smad3表达。结论低浓度Tet抑制培养HSC的活化和TGFβ1促活化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mad7表达并抑制TGFβ1有关而不影响TGFβ受体表达。
- 陈源文李定国吴建新陈颖伟陆汉明
- 关键词:粉防己碱肝星状细胞SMADSSMAD7
- 血清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1997年
- 血清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曹娜英陈秀玲蔡雨萍吴建新孟宪镛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所致,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为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两种细胞外基质,测定其血清含量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检测指标〔1~5〕。本研究通过检测4...
- 曹娜英陈秀玲蔡雨萍吴建新孟宪镛
-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层粘蛋白透明质酸
- 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粉防己碱(Tet)是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1],这一作用可能与Tet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2].最近在动物实验发现较低浓度Tet(2.5~5 mg/kg)亦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3].为进一步了解低浓度Tet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低剂量Tet对静止期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1)促其活化作用影响,以及此过程中TGF β和其下游Smads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
- 陈源文李定国吴建新陈颖伟陆汉明
- 关键词:粉防己碱肝星状细胞跨膜信号转导HSC活化作用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病理改变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及空泡细胞毒素的关系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不同的病理变化与幽门螺杆菌 (Hp)致病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 (VacA)之间的关系。 方法 12 0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粘膜炎症和粘膜萎缩的程度以及有无肠化生进行分组 ,并抽取血清 ,用Westernblot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CagA( 116KD)和VacA( 89KD)。 结果 ( 1)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炎症的程度与CagA检出的阳性率显著相关 ,炎症程度严重患者的Cag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炎症病例 ( 85 .1%vs 5 3 .2 8%,P <0 .0 0 5 ) ;( 2 )胃粘膜重度萎缩者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粘膜轻度萎缩者 ( 77.8%vs 3 8.7%,P <0 .0 0 5 ) ;(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VacA抗体阳性者多有肠化生 ,其肠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acA抗体阴性患者 ( 84.1%vs 3 0 .3 %,P <0 .0 0 5 )。结论 CagA的表达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高阳性率患者的胃粘膜炎症活动度较重 ,而VacA的表达则同胃粘膜的萎缩及肠化密切相关 。
- 孟祥军吴建新李定国陆汉明
-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肠化生
- 重症胰腺炎二十碳烯酸类的异常代谢与大黄素、生长抑素的作用
- 1997年
- 重症胰腺炎(AHNP)胰组织出血、坏死被认为与二十碳烯酸类的异常代谢有关。在牛磺胆酸钠诱发大鼠AHNP模型,测定前列腺素E_1(PGE_2)、6-酮-前列腺素F_2(6-keto-PGF_2),血栓烷B_2(TXB_2)等变化,并以大黄素、生长抑素进行药物干预,以了解AHNP时二十碳烯酸类的异常代谢和上述药物的作用,结果显示,重症胰腺炎时血浆TXB_2显著增高,发病6小时达假手术组的4.5倍,而6-keto-PGF或PGE的测定值则呈降低趋势。应用大黄素或生长抑素后,TXB_2测定值显著降低,生长抑素组TXB_2测定值较之于大黄素组降低更为显著:6-keto-PGF_1和PGE_2则呈上升趋势。给药两组12小时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示给药两组腺细胞坏死等病理损害减轻。作者认为,大黄素和生长抑素对AHNP时TXB_2等异常代谢有明显调整作用,与此相关的改善微循环和细胞保护机制可能是两药治疗AHNP的重要药理基础:联合应用大黄素与生长抑素可能会有协同作用。
- 袁耀宗吴建新徐家裕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大黄素生长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