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辉
- 作品数:67 被引量:16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医院可持续发展扬子江研究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吉西他滨联合榄香烯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榄香烯辅助化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辅助化疗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1.0 g/m2+顺铂80.0 g/m2,观察组加用榄香烯500.0 mg/m2静脉滴注,3周/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2组患者均定期复查,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2.83个月、14.67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8个月、9.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4%高于对照组的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复发3例,2年内复发5例,复发率为19%,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2例,2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为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显著增加(t=11.428、4.666,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97,P〈0.05);观察组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1%、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9%、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4%,与对照组(49%、51%、3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榄香烯辅助化疗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彭旭阳吴旭辉吴功志曹卓
- 关键词:吉西他滨榄香烯
- 瓣膜置换术后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疗效观察
- 2014年
- 目的:观察对比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或间断注射呋塞米的疗效,及呋塞米剂量和对血脑钠肽浓度的影响。方法:126例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3例持续微量注射呋塞米,对照组63例间断注射呋塞米。根据常规术后处理,保持合理尿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每日呋塞米总剂量,记录术后4,12 h尿量,测定两组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脑钠肽浓度。结果:观察组呋塞米日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脑钠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 h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可减少呋塞米用量,利尿效果优于间断注射呋塞米,且不影响血脑钠肽浓度,无严重并发症。
- 吴功志吴旭辉彭丛兄张怀中彭旭阳吴亦志
- 关键词:瓣膜置换呋塞米持续静脉注射
-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比较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观察胸腔镜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的优越性。方法胸腔镜组15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常规开胸组20例,行开胸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无气胸复发。胸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浪县和术后住院天数、哌替啶用量、拆线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开胸组,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疤痕小等优点,完全可以代替常规开胸手术。
- 叶芃吴旭辉詹晓洪陈国兴
- 关键词:胸腔镜自发性气胸开胸术
- 成人H型气管食管瘘一例
- H型食管气管瘘很少见,因其食管的连续性正常,故发病比较延迟,往往就诊较晚。临床上常用造影、胃镜、气管镜、薄层CT扫描、气管三维重建等手段进行病理诊断。术前尽量通过各种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目前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治疗方式。自动...
- 吴旭辉彭丛兄吴功志
- 关键词:病理诊断手术治疗
- 大肠癌PCNA和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对 46例大肠癌中PCNA和P16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中PCNA以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5年生存率有关。P16蛋白表达与上述三者差异均无显著性。大肠癌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 :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判断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 胡向荣汤勇伟赵碧芬吴旭辉
- 关键词: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16蛋白
- 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施行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利用Medtronic射频消融装置进行射频消融,全部为双极消融。结果术后全部患者房颤均消失。随访12个月,15例为房颤心律,63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成功率为80.77%。术后心功能分级I级27例,Ⅱ级51例,与手术前比较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维持组左房内径为(67.5±3.2)mm,转窦组左房内径为(46.1±4.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左房内径以65mm分组,发现转窦组和房颤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中同期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颤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吴旭辉张海波王坚刚韩杰孟旭
- 关键词:风湿性瓣膜心房纤维性颤动置换术射频消融
- 腱索重建加瓣环成形治疗二尖瓣脱垂28例临床分析
- 目的:评价腱索重建加瓣环成形治疗二尖瓣脱垂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6年7月进行的28例腱索重建加瓣环成形术患者,均为腱索断裂或延长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期行冠状...
- 张怀忠吴旭辉吴功志彭丛兄彭旭阳黄彬吴亦志
-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瓣环成形术临床疗效
- 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镜治疗对控制术后肺部感染及远期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观察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镜治疗对控制术后肺部感染及远期复发的效果,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14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73例)及对照组(开胸手术,76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年气胸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7%,2/73VS 11.8%,9/76;χ~2=4.512,P=0.034),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11例肺部感染灶共鉴定出革兰阴性菌7株占63.64%及革兰阳性菌4株占36.36%;术后2天,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低于对照组水平,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气胸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0%,10/73vs 32.89%,25/76;Log-rankχ~2=7.994,P=0.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术后复发。
- 吴功志吴旭辉彭丛兄张怀忠彭旭阳黄彬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术后感染胸腔镜手术
- 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112例VATS术前行CT引导下留置HOOK-WIRE定位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VATS切除成功率以及中转开胸比例等指标.结果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97.3%)较高,定位时间(22.32±5.25)min较短.可以较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孤立性和单侧原发性肺结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明江吴旭辉叶芃林锡慧
- 关键词:肺小结节CT引导HOOK-WIRE胸腔镜手术
- 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被引量:2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采用两孔法治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优点。方法 5 6例青年人自发性气胸均全麻双腔插管 ,腋中线第 5或第 6 ,肋间作观察孔 ,于腋下第二或第三肋间作 2cm操作孔 ,探查肺尖 ,找到肺大疱并以卵圆钳夹住从操作孔拉出 ,于肺大疱基底部缝扎切除。结果 手术时间 15~ 4 5min ,平均32min。术后随访 2~ 4 2个月 ,气胸复发 1例 ,再次胸腔镜手术治愈。结论 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具有简化手术操作、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节约手术费用、复发率低等优点。
- 叶芃陈国兴杨勇吴旭辉程根苗董礼文王军
- 关键词: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自发性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