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梅
- 作品数:31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酶标仪检测处理系统的开发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为解决医院检验工作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等问题,开发研制了酶标仪检测处理系统,经临床9000余例样品的检验应用,证实结果正确,操作简便,杜绝了人为错误,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高,效果令人满意。在使用酶标仪进行各项检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雷长海吴淑梅张乐平朱志年孙巍巍
- 关键词:酶标仪酶联免疫法
- 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SMC增殖早期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平滑肌细胞(SMC)增殖早期基因表达谱。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对照,以STZ诱导SHR构建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为实验组,分别在1周、2周、4周时抽提胸主动脉中膜的总RNA,获得两组cDNA的探针,与含有4 096条大鼠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差异表达基因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周时有差异表达的基因321条,160条基因表达下降(ratio<0.5),161条基因表达上升(ratio>2)。2周、4周时上述数据分别为414、238、176和403、202、201。分级聚类分析归为8类,3期全部高表达已知基因13条,其中4条持续升高的基因(CD74、Irf1、GAP43、CD36)都与细胞增殖有关。CYP2E1基因的表达大幅上调(ratio 1 w=34.54;ratio2 w=24.82;ratio 4 w=33.57)。结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SMC增殖是多基因综合改变的结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高表达是主要病理基础,CYP2E1基因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SMC增殖较重要或关键的基因。
- 叶勇张传森吴骋李西林吴淑梅张喜
- 关键词:高血压肌细胞平滑肌
-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
- 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属于用计算机处理酶免法比色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步骤。包括计算机控制酶标仪检测、接收酶标仪检测结果数据、识别OD值、保存检测结果数据到文件、在设定的灰度范围下判断阴、阳性并存入数据库、...
- 吴淑梅雷长海朱志年沈茜孙巍巍张乐之
- 文献传递
- HBV DNA与HBV血清学指标及pre-S1抗原相关性被引量:3
- 2005年
- 王智华张乐之吴淑梅方超平李华良陈金俤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
- 141名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 2001年
- 吴淑梅高默杰赵砚中解用会马静
- 关键词:高血压中风
- 文字、警示号提示在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报告计算机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吴淑梅雷长海朱志年张乐之孙巍巍沈茜
- 关键词:文字HBV标志物计算机处理系统
- HBV血清标志物e抗原假阴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e抗原(HBeAg)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防止HBeAg阳性漏检。方法:凡用ELISA法检测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结果为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1、5阳性)而HBeAg为阴性的,应用4家试剂2种方法联合复检HBeAg确认结果。具体措施:(1)对每天用A试剂检测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测得结果仅1、5阳性的样品,用A、B、C试剂(ELISA法)联合复检HBeAg。(2)无论A、B、C哪种试剂,只要HBeAg复检结果为阳性、弱阳性或样品测定D值在灰区范围的,必须用D试剂(化学发光法)进一步复检确认阳性,以D试剂复检结果为最终确认结果。结果:274份样品用A、B、C试剂复检HBeAg(室内质控值在控),A试剂结果仍然全部阴性,阳性漏检率为2.18%,B试剂结果5例阳性,阳性漏检率为0.36%,C试剂结果6例阳性(5例阳性与B试剂复检样品号码相同,1例A、B试剂复检为阴性C试剂复检为阳性),无阳性漏检。复检6例HBeAg阳性的样品用D试剂复检确认仍为阳性,无阳性漏检。结论:ELISA法A、B试剂存在比例不等的HBeAg假阴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仅1、5阳性的样品结果,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eAg是非常必要的。
- 吴淑梅林云王辉唐平秦琴沈茜
- 关键词:HBEAG假阴性反应化学发光测定法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化瓜氨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抗环化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相对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存在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RF测定采用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2例抗CCP抗体阳性,其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6%;RF44例阳性,敏感性80%,特异性为84%。57例其它风湿性疾病患者只有3例抗CCP抗体阳性,且均为低滴度。而CCP阳性者有14例,30例正常对照二种抗体均阴性。抗CCP抗体的含量与RF含量之间无相关性(t=0.132,P>0.05)。结论抗CCP抗体具有RF相近的敏感性,而特异性明显高于RF,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比抗CCP阴性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可通过放射性方法检测到的关节损伤,抗CCP抗体是RA的一个高度特异的新指标,如能与RF联合测定,能提高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率。
- 郭品娥秦琴吴淑梅沈茜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ELISA法
- 红细胞载体研究概况被引量:1
- 2002年
- 张乐之万里军郭峰吴淑梅
- 关键词:红细胞载体
- 携带HCV核心蛋白原核表达质粒与真核表达质粒的减毒伤寒沙门菌诱导小鼠免疫应答之比较被引量:17
- 2007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是丙肝疫苗的重要候选抗原,然而,该蛋白因具有免疫调控作用而影响免疫应答的诱导。构建了HCV核心蛋白的两种表达质粒,一种是体内激活型原核表达质粒pZW-C,另一种是真核表达质粒pCI-C。将该两种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得到重组菌SL7207/pZW-C和SL7207/pCI-C,分别将重组菌口服接种小鼠,检测小鼠的免疫应答,结果发现:①SL7207/pCI-C免疫鼠的CD3+CD4+T细胞持续降低,而SL7207/pZW-C免疫鼠的CD3+CD4+T细胞无明显改变;②SL7207/pCI-C免疫只诱导低水平抗HCV核心蛋白抗体,加强免疫对抗体阳转率及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而SL7207/pZW-C免疫组所有小鼠均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核心蛋白抗体。③SL7207/pCI-C免疫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以及加强免疫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均明显不及SL7207/pZW-C免疫鼠。结果提示:携带真核表达质粒pCI-C的沙门菌因在小鼠细胞内表达天然形式(结构以及磷酸化修饰)的HCV核心蛋白,可能通过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而弱化免疫应答。而以携带原核表达质粒pZW-C的沙门菌免疫可避免这一问题,并具有接种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从而可望作为基于HCV核心蛋白为靶抗原的HCV疫苗的候选免疫方式。
- 陈志辉赵平吴淑梅曹洁张斌万谟彬柯金山戚中田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