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薇

作品数:125 被引量:883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3篇超声
  • 70篇造影
  • 66篇超声造影
  • 55篇消融
  • 52篇射频
  • 51篇射频消融
  • 39篇肿瘤
  • 34篇肝癌
  • 21篇肝转移
  • 21篇超声检查
  • 20篇射频消融治疗
  • 20篇细胞
  • 20篇消融治疗
  • 19篇造影剂
  • 18篇消融术
  • 16篇肝肿瘤
  • 14篇导管
  • 14篇导管消融
  • 14篇导管消融术
  • 12篇细胞癌

机构

  • 89篇北京大学肿瘤...
  • 13篇北京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临床...
  • 10篇北京肿瘤医院
  • 9篇哈尔滨市第一...
  • 4篇北京市肿瘤防...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121篇吴薇
  • 108篇严昆
  • 99篇杨薇
  • 97篇陈敏华
  • 44篇戴莹
  • 41篇尹珊珊
  • 30篇张仲一
  • 28篇范智慧
  • 23篇李荣杰
  • 21篇王凇
  • 18篇武金玉
  • 12篇张晖
  • 10篇王艳滨
  • 10篇高文
  • 9篇李吉友
  • 8篇吴洁
  • 7篇王延杰
  • 5篇林淑芝
  • 5篇付静静
  • 5篇白静

传媒

  • 21篇中华超声影像...
  • 9篇中国介入影像...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华医学超声...
  • 4篇2013中国...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肝癌电子杂志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2篇2018
  • 10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99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评价患者总体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5例(102个病灶)胃癌肝转移患者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45%、42.90%、20.32%及10.16%。RFA治疗后1个月,肿瘤灭活率94.12%(96/102),肿瘤局部复发率15.69%(16/102),肝内新生转移灶发生率52.73%(29/55)。单因素分析示年龄(P=0.015)、肿瘤数目(P=0.011)、RFA前是否有肝外转移(P=0.026)、RFA后是否化疗(P=0.03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示年龄(P=0.033)、肿瘤数目(P=0.004)、RFA后是否化疗(P=0.001)是独立预后因素。RFA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2%(1/55),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癌肝转移治疗方式,年龄、肿瘤数量、RFA后联合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姜彬彬张仲一严昆杨薇吴薇李荣杰陈敏华
关键词:胃肿瘤导管消融术肿瘤转移
郭鹤年时期的《南华早报》
本文使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了1993-2003年郭鹤年时期的香港《南华早报》。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对香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和报业竞争环境的考察,分四个阶段对该报在1993年之...
吴薇
关键词:《南华早报》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81例射频消融前采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CEUS组),83例射频消融前未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男121例、女43例;年龄38~72岁,平均52.4岁.造影前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平均直径超声造影组3.6 cm,对照组3.5 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结果超声造影组81例造影后9例(11.1%)因发现肿瘤数目 >5个 (5例)、范围测量>8 cm(2例)、侵及2支大血管或肠管(2例)被确定为非射频消融适应证,余72例101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超声造影新发现≤1.7 cm 8例12灶中,5例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病例,3例7个灶为肝细胞癌卫星灶.另有16灶为常规超声不能定性或误诊良性,经超声造影确认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两组随访6~36个月,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5.0%和89.6%(P>0.05).对照组新生率高于超声造影组(22.9% vs 9.7%,P<0.05).结论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有助于筛选适应证,显著减少新生转移病例.造影所获信息为早期检出微小癌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陈敏华吴薇杨薇高文戴莹尹珊珊霍苓严昆
关键词:超声检查导管消融术肝癌射频消融适应证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肝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研究
吴薇陈敏华SUN Maryellen严昆杨薇
经皮阻断肝癌血供对提高射频消融疗效的可行性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阻断荷瘤血供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肝癌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101例非手术适应证拟行射频消融(RFA)的血供丰富肝癌患者中71例74灶行经皮射频消融阻断荷瘤动脉(PAA)后按常规方法消融肿瘤其他区域(PAA+RFA组),对照组83例102灶按常规行单纯射频消融(RFA组);另30例经动脉导管化栓塞疗效不佳者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荷瘤动脉栓塞(PAE)后行常规治疗(PAE+RFA组),23例单纯RFA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即刻行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血供阻断状况,并在治疗后1、3、6月行增强CT/核磁共振评价RFA疗效。结果PAA后87.8%(65/74)主荷瘤血供阻断;即刻RFA治疗1月后肿瘤灭活率为90.5%(67/74),对照组为90.2%(92/102);6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7.6%(13/74)和31.4%(32/102)(P=0.038);两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2.76±1.12)、(3.36±1.60)个球灶(P=0.01)。PAE后88.6%(31/35支)主荷瘤血管阻断成功;PAE+RFA组RFA后1月、1年肿瘤灭活率为92.6%(25/27)、85.2%(23/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2%(15/23)(P=0.030)、56.5%(13/23)(P=0.024)。结论经皮PAA和PAE阻断肿瘤血供联合RFA,可提高肿瘤的灭活率,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其中PAA容易操作,为RFA治疗血供丰富大肝癌提供简便易行的附加治疗策略。
侯毅斌陈敏华严昆武金玉张晖杨薇吴薇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血管栓塞
超声造影诊断≤3cm的胆囊腺肌瘤和胆囊癌的应用价值
张仲一吴薇丛悦严昆杨薇高文陈敏华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炎性病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无肝硬化背景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C)与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无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背景、已行超声造影且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男15例,女10例)及13例肝脏炎性病灶患者(男7例,女6例)为本研究对象,病灶中位大小4.9cm(范围1.8~11.4cm)。两组临床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病例常规超声图像及CEUS灌注特征,探讨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结果病理确诊的ICCC病例中,超声造影后有2例(8%)误诊为炎性病灶,3例(12%)未能得出明确诊断;病理确诊的炎性病灶中,有1例(7.7%)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7.7%)未能得出明确诊断;动脉期ICCC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环状高增强(48%,12/25)或片状强化(52%,13/25),炎性病灶多表现片状强化(84.6%,11/13),二者在动脉期均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开始廓清时间ICCC为(34.5±3.5)秒,炎性病灶为(62.7±12.6)秒(P=0.001)。利用时间-强度曲线,注射造影剂3分钟时肝实质强度与病灶强度差ICCC为10.5±4.7,炎性病灶为3.1±1.8(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常规超声17例(68%)ICCC显示病灶周围胆管扩张,炎性病灶为1例(7.7%)。结论无肝硬化背景的肝内炎性病灶与ICCC的鉴别诊断需联合联合常规超声及CEUS信息,尤其需重视开始廓清时间及廓清程度。
尹珊珊严昆崔秋丽吴薇杨薇鲍丽萍陈敏华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超声造影
经皮射频消融对终末期肝转移癌治疗价值
武金玉徐倩严昆林淑芝吴薇陈敏华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炎性病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无肝硬化背景的肝内细胞癌(ICCC)与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无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背景、己行超声造影且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男性15例,女性10例)及13例肝脏炎性病灶(男性7...
尹珊珊严昆崔秋丽吴薇杨薇鲍丽萍陈敏华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超声造影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个体化诊断标准鉴别肺周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参数对肺周病变个体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超声造影检查后获得明确病理或临床诊断的肺周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记录病灶、肺组织及胸壁的初始增强时间(atT,atL,atC),并计算肺周病...
白静杨薇王凇付静静张晖吴薇严昆陈敏华
关键词:超声造影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