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活跃于抗战中的重庆校园文艺社团——突兀社被引量:1
- 2005年
- 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的突兀文艺社是一个由重庆兼善中学学生发起成立并延伸至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国立剧专、载英中学等多所大、中学的校园文艺社团。突兀文艺社凝聚力强,倾向明确,有刊物,有阵地,其活动持续近十年,并在文学大师茅盾与老舍的指导与影响下,留下了一批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抗战时期重庆颇具典型意义的校园文艺社团。
- 李文平吴阳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存在的影响很大,表现在道德生活、学习生活、经济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其中社会和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是引起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学校诚信教育的缺陷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 杨江水吴阳红
- 关键词:诚信问题大学生
- 战争烽火中的校园文艺社团:中国学生导报社被引量:1
- 2006年
- 抗战时期,中国学生导报社是一个活跃于战时首都重庆的校园文艺社团。在战争烽火之中,中国学生导报社在校园和社会上都开展了大量的文艺活动,并且得到了文艺前辈的指导,创作了一批颇具价值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创作内容上通俗晓畅,充满了战斗的时代气息,极大丰富了抗战时期的校园学生文艺。
- 吴阳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文艺活动文艺创作
- 贫困生问题在大学城建设中的解决思路
- 2008年
-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全国众多城市先后进行了大学城建设,这无疑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大学城多数地处偏远,高校贫困生无法继续开展勤工俭学,经济的担子又一次摆在了面前,这也给高校贫困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荣辱观教育、精神解困、心理教育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了贫困生问题在大学城建设中的解决思路,让贫困生教育从贫困生思想这一根本出发,转变贫困生观念,摆脱贫困阴影。
- 吴阳红
- 关键词:大学城建设贫困生荣辱观教育精神解困心理教育
- 英格兰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志愿者英国中文教学竞争力提升路径探索
- 2024年
- 本文通过了解英格兰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提升志愿者中文教师在英格兰中文教学竞争力的现实意义,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志愿者在英格兰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竞争力的提升路径: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与生活化教学、梯队建设与团队合作、教学实力与职业资格、传统面授与网络教学。以此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在英格兰地区的市场拓展。
- 吴阳红
- 关键词:志愿者
- 抗战时期重庆高校校园文学社团的杰出贡献
- 2022年
- 抗战时期,在当时抗日陪都重庆,校园文学社团积极踊跃进行抗战文艺普及宣传,鼓舞激发了战时地区广大城乡人民群众文艺的革命战斗文化热情,通过校园文艺的宣传普及激励了广大群众自觉坚定地继续投入到了抗日战争。本文从抗战中重庆的校园文学社团入手,分析研究了学生文学社团对于抗战的贡献与影响。战时重庆比较具有规模、影响较大的有三个高校学生校园文学社团:“中国学生导报社”、复旦大学“复新社”、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从分析中提炼出重庆校园学生文学社团对抗战的三大贡献:拓宽文学社团创建方式、抒写学生视角下的文学救亡、探索文学形态多样化延申。
- 吴阳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校园文学社团
- 大学城建设中网络文化对校园的影响与冲击
- 2008年
- 大学城地处相对偏僻,网络成为学生们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但网络中良莠不齐,这就给大学城教育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给学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了大学城建设中网络的利弊,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力争最大程度地推进大学城网络文化发展。
- 吴阳红
- 关键词:大学城网络文化
- 战争烽火中的学生文艺——论抗战时期的重庆校园文艺社团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进行的神圣战争,文艺是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翼,文艺服务于抗战并在抗战中使自身获得了新的发展。
学生文艺在抗战中以校园文艺社团为支撑,起到了...
- 吴阳红
- 关键词:抗战文学文艺作品
- 文献传递
- 战争烽火中的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
- 2006年
- 本文探索战争中的乡村文艺宣传,以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为例做出了考证。“乡村宣传团”是一个活跃于战时首都重庆的校园文艺社团。在战争烽火之中,“乡村宣传团”开展了大量救亡与启蒙的文艺宣传;以话剧演出的形式突出地加以表现;点燃了战时青年的文艺激情,创作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文艺作品。
- 吴阳红
- 关键词:话剧演出
- 高校办学理念在大学城中的运用
- 2008年
- 大学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沿革,大学城教育应承袭其所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优良传统,作为大学城办学的指导思想,彰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使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并驾齐驱,并合理、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就业。
- 吴阳红
- 关键词:大学城办学理念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