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风
  • 3篇血压
  • 3篇透刺
  • 3篇前顶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高血压
  • 2篇血脂
  • 2篇血瘀
  • 2篇血瘀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中风后
  • 2篇中风后便秘
  • 2篇中风先兆
  • 2篇天枢
  • 2篇气虚
  • 2篇气虚血瘀
  • 2篇气虚血瘀型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16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吴雪梅
  • 6篇白桦
  • 6篇于颖梅
  • 5篇袁玉亮
  • 5篇张博
  • 5篇李冰
  • 4篇丁文涛
  • 3篇吴玉敏
  • 2篇王卫东
  • 2篇任鹏
  • 2篇刘贵建
  • 2篇吴宝
  • 2篇张淑英
  • 2篇李影华
  • 2篇王娜
  • 2篇袁宏伟
  • 2篇庞博
  • 2篇李树斌
  • 1篇郭明浩
  • 1篇王新佩

传媒

  • 3篇北京中医药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合物,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记录鼻塞、流涕、鼻痒、喷嚏、鼻粘膜肿胀、鼻甲肿大等症状、体征,应用统计软件对积分进行分析,评价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为9...
吴雪梅白桦
文献传递
“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观察"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临床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风热犯鼻证患者76例,脱落剔除病例4例,其余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观察组以"麻杏石甘合辛夷汤方"为治疗药物,1剂/d。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开瑞坦口服或加曲安奈德鼻喷雾剂,1次/d。治疗周期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鼻症状、体征、鼻内镜积分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鼻症状、体征均较前有一定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以观察组为优。临床疗效比较上,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1. 43%,优于对照组72. 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观察组疗效最好。随访半年,观察组有效率65. 71%,明显优于对照组27. 03%。结论:"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能够有效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并且在改善症状及临床疗效上可能更加持久和稳定,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吴雪梅白桦李树斌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祛风化痰
北京社区体检人群餐后与空腹血脂水平的比较分析及意义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非空腹血脂异常判定标准在北京社区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检验科于2018年1至10月招募社区体检者839名(男性292名,女性547名),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0(54, 66)岁,同时检测空腹和标准餐后4 h血脂谱水平,采用配对 t检验或者配对非参数检验比较空腹和餐后4 h血脂水平,空腹血脂分层下的餐后4 h血脂水平变化和餐后血脂异常百分比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 结果:与空腹相比,餐后4 h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A1(ApoA1)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轻微降低,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升高0.27 mmol/L、甘油三酯(TG)升高0.7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或 Z值分别为10.26, 22.94, 24.22, 4.71, 16.61, 26.92, -23.58, -19.35, P<0. 05)。参照国外非空腹血脂异常截断值标准,空腹合适水平组TC、LDL-C、HDL-C、non-HDL-C、TG和RLP-C分别有10.0%、16.6%、10.1%、12.3%、30.0%和34.9%的人群处于餐后血脂异常升高水平。TC、LDL-C、non-HDL-C和HDL-C的餐后4 h变化程度均随空腹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F值分别为9.50, 6.18, 8.07, 3.86, P<0.01),最大变化程度TC≤3.5%、LDL-C≤6.8%、non-HDL-C≤2.9%、HDL-C≤6.3%;RLP-C的餐后4 h变化程度随空腹水平的升高而减少(50.8% vs. 33.2%, F=10.40, P<0.01),TG的餐后4 h变化程度随空腹水平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51.3% vs. 57.9% vs. 39.2%, F=19.05, P<0.01)。在空腹血脂异常分层标准基础上建立餐后4 h血脂异常浓度截断值为TC≥5.1 mmol/L、LDL-C≥3.2 mmol/L、HDL-C≤0.9 mmol/L、non-HDL-C≥4.0 mmol/L和RLP-C≥1.0 mmol/L,TG边缘升高和升高组截断值分别为≥2.2 mmol/L和≥3.4 mmol/L。 结论:初步建立社区人群餐后TC、LDL-C、HDL-C、non-HDL-C和RLP-C的异常浓度截断值,可应用于体检人群常规血脂谱�
王娜杨忖卿吴雪梅任鹏张淑英庞博袁玉亮刘贵建谷春
关键词:空腹血脂餐后血脂
针刺配合中药足浴治疗脑卒中后偏身麻木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笔者运用针刺配合中药足浴,治疗脑卒中后遗留偏身麻木症状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29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针灸科住院患者,11例患者来自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1±14)岁,病程30~180d,
袁宏伟吴雪梅于颖梅刘云霞
关键词:脑卒中后中药足浴针刺配合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温针灸天枢、关元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温针灸天枢、关元穴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采用头针配合温针灸天枢、关元穴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头针配合温针灸天枢、关元穴治疗,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线期与治疗1周、治疗3周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温针灸天枢、关元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吴玉敏吴雪梅丁文涛王卫东
关键词:温针灸中风便秘
“二乌散”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二乌散"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二乌散布袋外用热敷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42例,良8例,优良率为89.3%,而对照组优29例,良9例,优良率为67.9%,两组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乌散布袋热敷比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更优。结论通过"二乌散"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简单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玉敏吴雪梅丁文涛王卫东
关键词:外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初步建立适合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状态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TG)的参考区间,为餐后血脂代谢异常的判断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369名,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标本,随后进食符合本地膳食习惯的标准早餐,并于进食后4 h再次采集静脉血液标本。使用AU582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餐后4 h的血清TG水平。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之间餐后TG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餐后与空腹TG之间的对比采用两个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依照CLSI EP28-A3c文件的相关要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95%置信区间,以P2.5,P97.5表示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45~59岁和≥60岁两组餐后4 h TG中位数分别为1.65(1.25,2.13)mmol/L和1.58(1.25,2.00)m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0,P>0.05);餐后4 h TG水平在45~59岁组的男性1.69(1.22,2.31)mmol/L和女性1.63(1.26,2.12)mmol/L间无统计学差异(Z=-0.179,P>0.05),在≥60岁组的男性1.64(1.22,2.06)mmol/L和女性1.53(1.28,1.99)mmol/L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6,P>0.05);与空腹TG中位数1.05(0.87,1.29)mmol/L对比,餐后4 h血清TG中位数1.61(1.25,2.09)mmol/L明显升高(Z=-16.449,P<0.01),餐后-餐前差值中位数为0.52(0.30,0.85)mmol/L;餐后4 h血清TG的参考值区间为0.82~3.02 mmol/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群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的参考值区间。
王娜谷春许丹庞博吴雪梅任鹏张淑英刘贵建袁玉亮
关键词:中老年人
百会透刺前顶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百会透刺前顶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1、2级(中低危)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1次/d,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疗程4周,随访12周。观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治疗组为优。前后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吴雪梅李冰白桦于颖梅张博袁玉亮吴新芳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症状
不同频次温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的艾灸频率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4组,在脑血管病常规危险因素控制的基础上,对艾灸组分别给予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艾灸干预,于治疗第1日,治疗第30、60、90天进行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检查,比较不同的艾灸措施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结果按照足三里穴每日5壮,百会、大椎、肩井(双)、曲池(双)每穴3壮的艾灸干预方式,表明艾灸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每日一次的艾灸,连续60日的艾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的效果最明显。而每3日一次的艾灸频率改善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效果不理想。结论不同的艾灸频率,不同的艾灸强度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影响不同。
于颖梅李冰张博屈天青冯玮丁文涛吴雪梅
关键词:温灸中风先兆血脂
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2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病例21例,最终治疗组纳入49例,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平滑指数,并进行降压疗效比较。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2周时各指标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周时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时各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第4、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显著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可持续、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仅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吴雪梅李冰吴宝袁玉亮于颖梅张博白桦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健康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