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霞民

作品数:34 被引量:559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精神卫生
  • 9篇社区精神卫生
  • 8篇卫生服务
  • 7篇精神卫生服务
  • 6篇信息系统
  • 6篇社区精神卫生...
  • 5篇地震
  • 5篇精神障碍患者
  • 5篇管理治疗
  • 4篇重性精神疾病
  • 4篇精神病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精神疾病
  • 4篇分裂症
  • 3篇震后
  • 3篇受灾群众
  • 3篇群众
  • 3篇汶川地震
  • 3篇卫生资源
  • 2篇心理

机构

  • 33篇北京大学第六...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四川省精神卫...
  • 4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杭州市第七人...
  • 3篇山西省精神卫...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沈阳市精神卫...
  • 1篇重庆市精神卫...
  • 1篇平凉医学高等...
  • 1篇卫生部统计信...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33篇吴霞民
  • 28篇马宁
  • 21篇马弘
  • 19篇管丽丽
  • 15篇王勋
  • 14篇张五芳
  • 12篇于欣
  • 7篇陆林
  • 5篇刘津
  • 5篇向虎
  • 4篇何鸣
  • 3篇林红
  • 3篇党卫民
  • 3篇程文红
  • 2篇阎丹峰
  • 2篇王瑞儒
  • 2篇郭金华
  • 2篇叶锋华
  • 2篇吴宝明
  • 1篇张国礼

传媒

  • 13篇中国心理卫生...
  • 7篇中华精神科杂...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中国卫生政策...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后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的能力:来自四川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四川地震后部分极重及重灾区的精神病院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灾后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MHPSS )的能力。方法:参照联合国机构间常委会对MHPSS的定义和分级,自编问卷,包括卫生机构基本信息及目前提供服务的情况,近2年接受MHPSS培训及教材和参考书的情况,提供MHPSS的意愿及可行性。调查来自县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卫生院5所和村卫生室5所的医生共30名,从业年限1~42年(中位数12年)。并对其中10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个人从业经历、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学习和提供MHPSS的经历和感受等。结果: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科医师在辖区内的人口比例分别为0.68/10万人和0.83/10万人。震前无相关培训;震后11人接受过1~7天(中位数2天)的非分级培训,且教材和参考书严重不足。仅有19人表示有时间提供MHPSS服务,可能的时间为(6.9±2.5)h/周。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病院需管理地震前的已住院患者及震后新发病例。县精神病院开展了某些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只有2所乡镇卫生院提供灾后约20人/月的门诊心理咨询。精神科医师震前没有受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没有治疗诊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经验。基层非精神科医生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给受灾群众提供到位的服务。乡镇卫生院仅有地西泮这一种基本精神科药品。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建筑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乡镇级精神病院病房全部倒塌。结论:四川地震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的能力极为有限。建议今后对相关人员开展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分级培训;采取措施改变基层卫生机构缺乏基本精神科药品的现状;在新建或改造精神病院时。加强硬件的抗灾强度。
刘津管丽丽向虎吴霞民马宁梁晓琼吴宝明马弘
关键词:地震精神卫生心理社会
267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重性精神病的病耻感认知被引量:28
2011年
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是指因疾病受到的排斥和歧视的态度,其核心概念为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甚少,为数不多的研究多集中在调查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态度上。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以“病耻感”为关键词对1979年以来的文献进行检索,仅检索到29篇文章,其中无一篇针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研究。
易嘉龙刘津郭金华吴静吴霞民马弘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病耻感
汶川地震后部分极重灾区人群对心理社会支持的需求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部分极重灾区的受灾群众接受心理社会支持服务的情况及其需求,为灾后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服务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震后9个月,对138名来自北川县及安县的受灾群众,采用自编问卷结合访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74.6%的灾民希望得到心理帮助,51.4%听说过"心理"、"心理援助"或"心理干预"说法,但仅有34.1%实际接受过心理帮助。(2)接受过心理帮助者认为"帮助很大"的比例更高(23.4%vs.8.4%,P=0.002),灾民得到心理帮助的次数与其对心理帮助的印象呈负相关(r=-0.28,P=0.001)。(3)灾民认为最有用的心理帮助依次为交谈(27.7%)、提供心理支持(23.4%)、了解关心的问题和需要(17.0%)。(4)自从地震以来的9个月和最近的1个月,灾民报告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的前4位问题为住房问题、失去亲人、生活经济来源问题和就业问题。结论:随着获得心理帮助次数的增多,灾民对心理帮助的印象评价趋向于更好;大部分受灾群众对心理社会支持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有必要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卫生部门之内和之外的各种心理社会支持措施应当相互加强且彼此促进,并能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管丽丽向虎吴霞民马宁吴宝明程文红马弘肖泽萍
关键词:地震
“686项目”示范市(州)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采购情况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686项目)示范市(州)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采购种类和费用的特征。方法:对2011年"686项目"160个示范市(州)采购的抗精神病药品种、购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686项目"160个示范市(州)采购的抗精神病药品总金额为1659.96万元。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采购金额占总金额的74.46%,其中利培酮占采购总金额的46.74%。用药频度排在前6位的为氯氮平、舒必利、氯丙嗪、利培酮、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和奋乃静。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总用药频度占62.45%。结论:本项目主要支持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中,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使用比例较高。
张五芳马弘马宁管丽丽吴霞民王勋阎丹峰于欣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社区精神卫生
“686项目”示范市(州)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采购数据的地区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686项目"示范市(州)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采购种类及费用在各地配置使用情况,比较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地域性差异。方法:对2011年"686项目"示范市(州)药品采购资料,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西部地区抗精神病药物采购经费(596.35万元)明显高于东部(476.88万元)、中部(287.46万元)及东北地区(299.06万元)。东北地区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支出占总费用的比例(30.35%),明显高于东部(5.82%)、中部(2.19%)及西部(4.04%)。结论:本项目中抗精神病药物选用偏好上存在地域差异。
阎丹峰马弘马宁管丽丽吴霞民王勋叶锋华张五芳于欣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社区精神卫生
5.12汶川地震后9个月北川县部分受灾群众精神痛苦调查
马宁林红程文红党卫民马弘何鸣梁光明王荣科向虎吴霞民管丽丽王瑞儒谢永标
震后9个月部分受灾群众精神痛苦现况调查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的精神痛苦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找快速评估抑郁发作、自杀倾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方法。方法:利用方便取样,对绵阳永兴板房区和秀水镇农村的受灾群众(n=321)进行三步梯度评估。(1)使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20,SRQ20)及PTSD筛查表(7-items Screening Scale for PTSD,PTSD7)对所有受试进行初步筛查;(2)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进行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自杀倾向"评定,对PTSD7≥4者还进行MINI"PTSD"诊断评估;(3)对SDS评分≥50者进行MINI"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结果:(1)315人完成评估,其中SRQ20评分≥10或PTSD7评分≥4者占53.0%;SDS评分≥50者占37.1%,其中存在自杀倾向者18.4%;符合MINI目前抑郁发作及PTSD者分别占25.7%和27.3%,两者共病18.1%。(2)永兴板房区受试PTSD7评分及MINI"PTSD"检出率均高于秀水镇受试[(3.6±1.8)vs.(2.9±1.7),33.0%vs.16.0%;均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震时躯体受伤是目前抑郁发作(OR=2.579)和PTSD(OR=1.917)的危险因素;震后搬迁次数是PTSD的危险因素(OR=1.189)。结论:(1)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仍存在明显的抑郁发作、PTSD及自杀倾向。震时躯体受伤对抑郁发作和PTSD有长期影响,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进PTSD发生及症状加重。(2)SRQ20及PTSD7与MINI结合使用可作为灾后精神痛苦的快速评估方法。
马宁何鸣梁光明向虎王荣科吴霞民管丽丽王瑞儒谢永标林红程文红党卫民张燕李凌江马弘
关键词:地震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倾向
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资源状况分析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精神卫生资源分布及“十三五”期间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截至2020年底的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从类型、主办单位、所属行政级别、东中西部、省份、亚专科等方面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床位、人员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5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798191张(5.65张/万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50124人(3.55名/10万人),注册护士139642人(9.89名/10万人)。5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649家(1.09%)设有老年精神科病房,312家(0.53%)设有儿童精神科病房,1548家(26.08%)设有康复科。全国350个区县(12.31%)无精神卫生医疗机构,883个区县(31.05%)无精神科床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精神科开放床位、医师和护士数量较中部相差4倍左右、较东部差7~11倍。结论2015—2020年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数、床位数、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数等大幅增长,但仍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亚专科发展滞后等问题;未来制定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加强县级和中西部地区精神卫生资源建设;大力支持老年、儿童、康复等精神卫生亚专科发展。
马宁陈润滋张五芳王云锋白羽苏荣成李紫聿王文君吴霞民陆林
关键词:精神卫生卫生资源
重性精神疾病关锁患者解锁救治前后家庭照料者的负担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曾被关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负担在解锁救治前后的变化。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解锁救治的26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照料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解锁救治前后照料者看护患者投入时间占劳动时间的比例、受累家庭照料患者的机会成本、照料者对自身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的主观评价,以及解锁前后的家庭经济状况。结果:解锁救治后,家庭照料者看护患者投入时间占劳动时间的比例之和由解锁前的(62.2±35.1)%降至(30.2±28.0)%(P<0.001),受累家庭照料患者的机会成本减少[城镇地区(8771.4±4079.3)元vs.(5103.4±3899.6)元,P<0.001;农村地区(2827.1±1688.5)元vs.(1342.5±1346.7)元,P<0.001],照料者心理压力[(8.9±1.4)vs.(4.5±1.7)]和经济负担的主观评分[(9.2±1.2)vs.(4.9±2.1)]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负担在患者获得解锁救治后明显减轻,各地开展的解锁救治专项工作具有现实的社会经济意义。
管丽丽刘津吴霞民马弘于欣吴明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照料者
2016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67
2018年
目的分析2016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及与2014年和2015年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6年底,全国2801个区县(98.14%,2801/2854)使用信息系统。全国在册患者5401150例,报告患病率3.96%o(5401150/1362466686);在管患者4873977例,管理率90.24%(4873977/5401150),规范管理患者3665720例,规范管理率67.87%(3665720/5401150);服药患者2528143例,服药率51.87%(2528143/4873977);规律服药患者1594562例,规律服药率32.72%(1594562/4873977);病情稳定患者3265761例,病情稳定率68.68%(3265761/4754801)。病情稳定率与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8、0.733、0.495、0.536,均P〈0.05)。与2015年相比,系统使用区县增加27个,在册患者增加479645例,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分别增加3.84%、22.93%、3.16%、2.3l%、7.37%。2016年登记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分别为3.89、4.40、3.06、3.01、5.64、16.56年,均短于2015年。结论2016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系统覆盖范围扩大,登记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有所提高,未治期持续缩短。
王勋马宁王立英张树彬吴霞民张五芳管丽丽易乐来马弘于欣陆林王斌
关键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