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哲 作品数:118 被引量:853 H指数:21 供职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历史地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稻城冰帽区更新世冰川测年研究 被引量:27 2004年 通过ESR和14C测年对典型冰碛物进行直接和间接定年,并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和位置,确定稻城冰帽区自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依次与MIS 16、MIS 6、MIS 3中期、MIS 2早期、全球意义上的末次盛冰期(MIS 2)和冰后期对应,冰川作用规模基本上逐渐减小.最早、规模最大的冰川作用发生在570kaBP前后,意味着本段高原面在570kaBP之前已进入了冰冻圈,且自那时起,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全新世到来之前,稻城冰帽全部消失了,它是一个随着气候冷暖波动逐渐后退的过程,不是以死冰的方式突然消亡.值得注意的是,末次冰期大间冰阶中期(MIS 3b)的冰川前进规模超过了末次盛冰期(MIS 2),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期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步性.其不同步的原因可能是:MIS 3中期,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相对较低,但其海陆分布状况能够诱发较强的南亚夏季风,它给以季风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海洋性冰川区带来较多的降水,结合该时段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冰川较大规模前进;末次盛冰期时,气候严寒,但夏季风微弱,降水稀少,冰川平衡线下降程度反而不及MIS 3b. 许刘兵 周尚哲 崔建新 王杰 David Mickelson关键词:ESR测年 青藏高原东南部 中国西部山岳冰川MIS3b冰进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2 2007年 对横断山的沙鲁里山、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天山西段托木尔峰南麓的阿特奥依纳克河流域等3个地区7个研究点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应用ESR测年技术在7个研究点特定的地貌部位共获得12个对应于MIS3(56~36kaBP)的测年结果,且年龄基本上都对应于MIS3b(54~44kaBP).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并对MIS3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MIS3强大的季风环流带来的丰富降水与MIS3b冷阶段的组合是川西高原的沙鲁里山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MIS3b冰进的主要原因,而天山西段阿特奥依纳克河流域MIS3b冰进则是不稳定的西风波动带来的丰富降水所致.这3个地区沉积有该次冰进的冰碛物. 赵井东 周尚哲 刘时银 何元庆 许刘兵 王杰关键词:晚更新世 冰碛物 ESR测年 季风环流 “8.2ka BP冷事件”的研究现状展望 被引量:5 2005年 统计了全新世早期气候突变事件'8.2 ka BP冷事件', 并对其触发机制及区域气候响应做了较深入的分析. 从各种气候记录的分布情况来看, 全新世早期的这次冷事件是全球性气候事件, 并非是一种局部气候变冷事件. 全新世早期Agassiz和Ojibway阻塞湖在大约8.47 cal ka BP时突然排泄, 可能是造成8.4~8.0 cal ka BP时期北大西洋地区突然降温的主要原因;另外, 8.4~8.0 cal ka BP期间的太阳辐射量减小或太阳活动减弱, 也可能对全新世早期的这次冷事件有一定强化作用. 由于西风带南移和季风环流减弱等原因的影响, 使得这次冷事件区域气候响应有明显的不同, 欧洲的中高纬度地区、东亚地区呈现一种冷干的气候状态;北美洲三分之二的地区降水量减少、风力加强;中美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均以干旱为主;东欧、地中海地区呈现普遍的冷湿气候环境, 亚马逊盆地、智利玻利维亚高原呈现低湿的气候状况. 王杰 周尚哲 许刘兵关键词:全新世 KA 气候突变 热盐环流 粤北长江镇红色风化壳的风化速率研究 华南地区发育了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基岩风化速率与风化壳发育的厚度同风化时间尺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可使用天然铀同位素作为示踪剂,通过铀放射系不平衡建立数学模型,对长江镇锦江流域内岩石、土壤和河流水中的铀浓度和234U/238... 杨虹 周尚哲关键词:红色风化壳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73 2011年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最早冰期为望昆冰期(0.7~0.5Ma),随后还有中梁赣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冰进,共6次主要冰川作用期。中国第四纪冰期启动时间远晚于极地和高纬地区;冰期系列也与极地和高纬地区不同步,尤其是存在大量MIS 3阶段冰川前进的证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强烈地依赖于山地的海拔高度,是构造抬升-冰期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前者使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到3000m的临界高度以上,导致青藏高原全面开始发育冰川;后者则直接导致了MIS 3b阶段冰进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期的启动。 崔之久 陈艺鑫 张威 周尚哲 周力平 张梅 李川川关键词:第四纪冰期 MIS3阶段 构造抬升 铀系不平衡在粤北花岗岩风化速率研究中的应用 2019年 为探讨粤北花岗岩化学风化过程中所表征的地貌演化和气候环境变化,选取锦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铀系不平衡方法,测试流域内河流水中铀的质量浓度、风化壳及岩石中铀的质量分数、234 U与238 U的放射性活度比,计算流域中花岗岩的化学风化速率.结果显示:在当前水热条件下,本流域中平均CIA值为86.84的花岗岩风化壳的化学风化速率为0.038 mm/a,即风化1 m厚的花岗岩需要约26 000年;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是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铀系同位素之间产生的不平衡适用于量化评估风化作用下水-土-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也为岩石风化及地表过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示踪手段. 杨虹 周尚哲关键词:铀系不平衡 风化程度 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花岗岩漂砾风化穴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对东帕米尔高原一冰碛平台上花岗岩漂砾风化穴的仔细观察,根据发生部位和形态特征对风化穴进行分类,并结合当地地形、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对风化穴的成因进行分析,初步认为本区花岗岩漂砾风化穴的主要类型为边墙形、蜂巢型、底穴型、沟槽型,是温差风化(含寒冻风化)、盐风化和山谷风侵蚀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谷风侵蚀在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郑景雄 周尚哲 王杰 郭向中西藏东南部更早冰川作用新发现 被引量:5 2021年 西藏东南部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及第四纪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通过对冰川沉积物的定量测年研究,业已建立起本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序列.其中,本区最早冰川作用即古乡冰期发生于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MIS-6).近年我们发现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波堆藏布谷地中高出古乡冰期冰碛500~600m的谷坡上有断续分布的高谷肩,其上残存更老的冰川沉积.应用ESR测年技术,获得冰碛物的年代为(506.3±60.4)ka.若考虑年代误差及气候环境,此次冰川作用发生于深海氧同位素12阶段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排除发生于更早阶段的可能性.根据冰碛物出现的典型地点,本研究将其命名为"尼通冰期". 周尚哲 谢金明 欧先交 许刘兵 孙永 曾雪真 温晓霞 陈仁容 杨虹 黄贤妹 周亚中 孙锦锦关键词:西藏东南部 ESR测年 第四纪冰川 川西硕曲河流阶地及其对山地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0 2007年 山地抬升和气候变化是影响内陆地区河流地貌发育的两个关键因素,不同地区的河流对它们的响应方式多种多样.位于川西高原西部活动构造区的硕曲河谷下游亚金段保留有6级河流阶地,运用ESR和TL技术对其中T2到T6级阶地的砾石层及邻近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并结合阶地沉积物特征分析了阶地对山地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亚金T2~T6级阶地砾石层均堆积于冰期;阶地基座均形成于间冰期-冰期过渡时段;形成这些阶地的下切过程均开始于冰期晚期,可分别与深海同位素阶段的MIS 2、6、8、14和16阶段晚期相对应.自MIS16阶段晚期以来,硕曲河谷亚金段平均下切速率约为1.22 mm.a-1,小于该地区山地同期平均抬升速率2 mm.a-1,这与"河谷下切速率不大于山地抬升速率"一致. 许刘兵 周尚哲关键词:河流阶地 气候变化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测年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5 2003年 第四纪冰川研究经历了与经典的阿尔卑斯冰期模式对比,与深海氧同曲线位素对比和技术测年3个阶段.由于近年测年技术的应用,国际上晚第四纪冰川作用研究有喜人的进展,2003年召开的第16届INQUA再度出现第四纪冰川热.我国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研究近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确定高原各山脉发生最早冰川作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天山和祁连山在450~470kaBP的氧同位素12阶段,横断山的沙鲁里山和玉龙山在560kaBP左右的16阶段,东西昆仑山在约700kaBP左右,念青唐古拉山在680kaBP.表明在青藏高原昆 黄运动后的全球历次冰期中,高原各部相继发育冰川,成为了冰期中地球中低纬度山地冰川的王国. 周尚哲 李吉均关键词:第四纪 冰川 测年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