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燕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三言》、《二拍》“本末”冲突主题探析被引量:1
- 2004年
- 《三言》、《二拍》通过对明代商业活动的直观再现和商人阶层的真实描述 ,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本末”冲突这一时代主题。一方面 ,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崩溃 ,“农本商末”观念被改变 ,商人地位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 ,商人的自贱意识挥之不去 ,中国古代商业资本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封建体制所吞噬 ,大量耗费在田产购置和跻身仕途上 ,明代商人最终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周柳燕
- 关键词:社会价值观
- 从商业品质看元杂剧的兴衰
- 2003年
- 元杂剧作为劳动成果,其演艺谋生性盈利与市民娱乐性消费公平交换,现实而直接地实现其使用价值,具有独特的商业品质。从艺术行为到商业行为的发展变化,使元杂剧走向成熟,其中瓦舍勾栏的创设起着关键作用;以盈利为目的,以竞争创效益,名家名作不断涌现,优秀演员人才辈出,元杂剧迅速发展。雅化曲、教化剧的出现,观众消费群体不再成为杂剧艺术最后完成的能动主体,此乃元杂剧走向衰亡最根本的原因。
- 周柳燕
- 关键词:商业性元杂剧戏剧
- 王闿运文学创作的“湖湘文化”精神内核刍议
- 2010年
- 无所依傍的特立独行根性、心怀天下的爱民忧国意识、体用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特质,王闿运不随人热、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无所顾忌、秉笔直书的创作手法,伤悼时运多艰、世事纷乱的忧患笔调,以及寻绎御侮图存、国富民强救世良方的热切情怀,无不是"湖湘文化"精神内核的生动再现。这些创作精神在他培养的众多后学者身上发扬光大,兼之其卓然大成、领袖群伦的文坛地位,王闿运对"湖湘文化"乃至近代学风的影响颇为深远。
- 周柳燕
- 关键词:王闿运文学创作湖湘文化
- 文学视野里的明清经济发展态势刍议
- 2007年
- 明清文学是全面关注商贸活动的蓬勃发展,全方位展现商业社会的历史画卷。其中,对农业经营商业化趋势的表现,对以工商业为中心的繁华城镇的展示和商品流通活跃程度的描绘,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揭示等,真实、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 周柳燕
- 关键词:明清时期文学
- 关于“商业文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 2006年
- 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辨证关系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商业文学研究”是以教师的创新科研为基础开设的特色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周柳燕
- 关键词:教学商业文学
- 明清商业思潮的艺术观照
- 2005年
- 周柳燕
- 关键词:艺术观照思潮商品货币经济文学艺术社会意识民情风俗
- 明清戏曲涉商剧目探析
- 2005年
- 在明清戏曲的涉商剧目中,商贸活动和商人形象大多处于陪衬地位,不像在明清小说中那样得到淋漓酣畅的表现,这与当时蓬勃发展的商贸经济形成较大反差。许多固守传统价值观的戏曲作者依然视读书而后仕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和最大满足,元杂剧正面刻画“商”使古典戏曲表现社会热点的能量提前释放,戏曲艺术审美趣味的文人化嬗变等,造成商贸活动和商人形象在戏曲作品中被漠视。
- 周柳燕
- 关键词:明清文学戏曲商人形象
- 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被引量:3
- 2005年
- 明代小说家们摒弃鄙商贱利的价值标准,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较为全面而又直观地展现了商贾的行商际遇、生活情态及其精神状貌,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中罕见的商人形象,他们自强自立、敢闯敢干、精明理智、诚实守信、重情仗义、乐善好施,商人阶层第一次在文学作品里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同时,明代小说也为中国商业文学研究提供了大量令人信服的观照文本。
- 周柳燕
- 关键词:明代小说商人形象
- 略论传统文人艺术视角的挪移及明清士商关系的变化
- 2008年
- 十四世纪以前,传统文人对商人及其经营活动往往不屑一顾,极少在诗文作品中提及。明中叶以后,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使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士居高位、商列下等的思维定势有所改变,"商"取得高于"农工"而与"士"并列的地位。传统文人开始关注商人集团,诗文作品较多地表现了商业经营活动、商人的才干和价值,以及商人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推动等内容。这一变化生动地反映了明清士商关系由相互对立到渗透、融合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文化认知价值。
- 周柳燕
- 关键词:明清诗文商品经济
- 论王闿运诗歌中的现实之作
- 2010年
- 王闿运在创作中秉承以诗写史、补史、证史的传统精神,追写时事,大胆讥评,突破了其"自发性情,与人无干"的诗歌创作主张。他的诗或展现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或描摹百姓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或揭露清廷政权的腐朽及官僚的昏庸凶残,真实再现了他一生所历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夜,即中国社会大变革来临之际广阔的社会图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颇具汉魏六朝诗之风采。
- 周柳燕
- 关键词:王闿运诗歌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