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洪美

作品数:20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浆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腺炎
  • 5篇结肠
  • 5篇急性胰腺炎
  • 4篇结肠炎
  • 3篇血管
  • 3篇血友病
  • 3篇血友病因子
  • 3篇内皮
  • 3篇聚体
  • 3篇葛根素
  • 3篇二聚体
  • 3篇D-二聚体
  • 3篇病因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动脉栓塞化疗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浆D-二聚...

机构

  • 14篇潍坊市益都中...
  • 5篇潍坊医学院附...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20篇周洪美
  • 13篇张银华
  • 12篇赵存新
  • 9篇金伟
  • 8篇栾春艳
  • 5篇董涛
  • 2篇崔荣丽
  • 2篇刘福国
  • 2篇李永柱
  • 2篇顾芳
  • 2篇李渊
  • 2篇丁士刚
  • 2篇董涛
  • 2篇金珠
  • 2篇牟文芝
  • 2篇王爱英
  • 2篇许建民
  • 1篇刘福国
  • 1篇原希荣
  • 1篇刘爱玲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葛根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和葛根素对其影响,并探讨葛根素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AP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38例及非葛根素治疗组35例。葛根素治疗组用基础治疗+葛根素;非葛根素治疗组除未用葛根素外治疗方法与葛根素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前后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血、尿淀粉酶用Somogyi法,同时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葛根素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40.6±15.8)ng/L]、NO[(62.3±27.6)mmol/L]明显下降,与非葛根素治疗组[(82.3±20.6)ng/L、(92.6±24.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淀粉酶[(802.0±170.0)、(4102.0±1126.0)U/L3、腹痛缓解时间[(2.20±0.72)d]与非葛根索治疗组[(1182.0±520.0)、(5623.0±1326.0)U/L和(5.12±0.7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ET、NO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葛根素可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拮抗ET、NO,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金伟董涛周洪美栾春艳赵存新张银华
关键词:胰腺炎葛根素内皮缩血管肽类一氧化氮
Churg-Strauss综合征与大动脉炎重叠性血管炎一例被引量:1
2001年
刘建中刘艳芳原希荣周洪美
关键词:CHURG-STRAUSS综合征大动脉炎CSS
复合乳酸菌胶囊加硝苯吡啶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2002年
周洪美张银华房显增
关键词:复合乳酸菌胶囊硝苯吡啶疗效观察
甘利欣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保肝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观察甘利欣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时的保肝作用。方法 2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动脉栓塞化疗当天给予甘利欣保肝 ,并设 18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变化 ,对照组胆红素 (BIL ) 3天升高 ,2周末降至正常 ,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3天、7天明显升高 ,2周降至正常 ,白蛋白 (Alb) 7天开始下降 ,2周回升 ,但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甘利欣可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 ,保护肝功能 。
刘希奎周洪美张银华
关键词:甘利欣肝动脉栓塞化疗保肝作用原发性肝癌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故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
周洪美金伟栾春艳曹显刚李春霞潘海英赵存新
关键词:D-二聚体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葛根素联合益生菌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和IL-6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益生菌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D-二聚体和IL-6的影响。方法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益生菌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D-二聚体及IL-6;所有患者1个月后均复查结肠镜。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D-二聚体、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有利于早期缓解腹痛、便血症状,明显提高总有效率,显著降低血D-二聚体及IL-6水平。
周洪美金伟王北京陈玉翠陈红梅董涛赵存新
关键词:葛根素益生菌D-二聚体IL-6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
<正>目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内镜检查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总结该病的胃镜及结肠镜下病变特点及活检的最佳部位,旨在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从2000年以来我科确诊的21例嗜酸粒细胞...
李渊顾芳金珠崔荣丽王爱英丁士刚周洪美
文献传递
胃癌患者VEGF和Endostat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并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炎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胃炎组及对照组(P均<0.01)。②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与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③胃癌组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血清Endostatin水平较术前升高(P均<0.01)。结论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是评价胃癌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程度的有效指标。
刘福国周洪美许建民栾春艳张银华赵存新
关键词:胃肿瘤ENDOSTATIN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葛根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III)变化,并探讨葛根素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AP患者78例,重型AP(SAP)26例,轻型AP(MAP)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40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静脉支持,抑酸药物,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等综合治疗,葛根素组联合葛根素注射液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前后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GMP-140、vwF:Ag、TM、DD,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活性、血尿淀粉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SAP患者血浆GMP-140为(86.26±15.28)ng/L、vwF为(236.22±31.78)%、TM为(65.70±12.27)μ/L、DD为(0.87±0.04)mg/L,血浆AT—In为(56.13±15.78)U/ml,与MAP组[(58.68±15.86)ng/L、(126.68±17.06)%、(9.80±6.98)斗g/L、(0.56±0.05)mg/L、(80.38±18.29)U/m1]和健康对照组[(32.56±18.17)ng/L、(95.12±31.68)%、(4.26±0.92)μ/L、(0.36±0.06)mg/L、(98.76±22.68)U/m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葛根素组治疗后血浆GMP-140为(31.52±15.81)ng/L、vwF为(93.32±28.62)%、TM为(4.36±0.82)μ/L、DD为(0.32±O.05)mg/L,较常规治疗组[(59.62±13.73)ng/L、(128.81±16.23)%、(11.23±7.62)μg/L、(0.68±0.04)mg/L]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3.283、-28.205、-43.419、-15.642,P均〈0.001),葛根素组血浆AT-Ⅲ[(97.68±21.69)U/m1]较常规治疗组[(76.86±17.92)U/
金伟王健董涛周洪美李永柱赵存新张银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葛根素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6年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以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消化道各层,1937年由Kajjser首次提出,其诊断标准为:(1)消化道症状;(2)经组织学证实嗜酸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从食管至结肠一个或多个部位;(3)不伴有其他器官浸润;(4)无寄生虫感染的证据。但临床上对该病仍缺乏足够认识,常常导致误诊。本研究总结了2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下特点,并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
李渊周洪美顾芳金珠崔荣丽王爱英丁士刚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粒细胞浸润消化道症状正确诊断率病理结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