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蕊蕊
-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格网GIS的县域生态安全空间评价——以湖北省曾都区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以30m×30m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借助PSR模型选取16个指标构建县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各项评价指标空间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使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图层运算得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数据,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状态进行分级评析.从整体上来看,曾都区生态安全状况良好.生态安全评价值的空间分异明显,大致以市区为中心呈环状格局,由内到外递增.研究表明:基于格网GIS的空间评价,既能提高评价精度,又能实现评价结果可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周蕊蕊喻光明李伟
- 关键词:生态安全格网层次分析法
- 人工不透水面对夏季极端高温的影响研究
- 2013年
- 本文以影响气温的因素为出发点,在自然因素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去研究影响夏季闷热桑拿天气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修造的人工不透水面。并分析了建筑面积的增加对城市、郊区气温升高的影响,得出人工下垫面是引起夏季天气高温闷热这种天气的主要原因。
- 周蕊蕊李伟
- 关键词:热岛效应
- 基于旅行社线路的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 2013年
- 根据武汉市旅行社旅游线路,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个体网络指标、整体网络指标、聚类子群以及核心边缘模型,研究了武汉市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研究显示:1)在武汉市内部旅游流分布结构中,红楼(辛亥革命博物馆)外向程度中心性最高为11.728;在内向程度中心性方面,长春观最高为22.222;而黄鹤楼的外向、内向接近中心性值最高,分别为64.286、69.231;东湖20.352为中介中心性最高值;黄鹤楼、东湖、户部巷、长春观、江汉路/粤汉码头等旅游节点的结构洞水平比较高.2)整体网络密度为2.1868,旅游流网络中心势分别为外向程度中心势7.79%、内向程度中心势18.86%,中介中心势14.80%,外向接近中心势37.92%、内向接近中心势31.08%.3)凝聚子群分析共得到8个子结构,黄鹤楼、户部巷、红楼、首义园为第1子结构并是武汉市旅游核心区,剩余为其他7个子结构及城市旅游边缘区,两者相互验证.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线路组织、旅游设施系统规划、旅游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管理、旅游空间优化以及相关旅游地的联合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周蕊蕊李伟胡静洪永磊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 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结构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根据游客在武汉市各旅游景区的游玩选择,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3个指标,研究了由旅游节点构成的旅游空间系统结构,并对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1)黄鹤楼景区外向程度中心性最高(CD,out(ni)=17),古琴台内向程度中心性最高(CD,in(ni)=13),户部巷、长江大桥的接近中心性值最高,均为0.133;长江大桥中间中心性最高(CB(ni)=18.39);(2)长春观(CD,out(ni)=0)、汉阳动物园(CD,in(ni)=0)、黄陂木兰天池(Cc(ni)=0.018;CB(ni)=0.00)分别具有最低的外向程度中心性、内向程度中心性和接近/中间中心性;(3)武汉市内景区景点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交通区位、资源禀赋要素和周边服务设施、地理空间位置等对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 李伟胡静周蕊蕊程绍文冯娟
- 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59
- 2013年
- 以武汉市18个主要旅游景区特殊时段旅游流为研究对象,使用地理集中G指数、绘制饱和曲线和斯泰恩斯峰值指数M图进行分析;用基尼系数(Gini)和不平衡指数S来分析其空间特征,并利用洛伦兹曲线检验。结果显示:①在各段时间上,来武汉观光游览的游客分布较为均匀;探亲访友、商务会议、购物美食在时间上分布的集中度较高,旅游流在短期内涌涨,具有明显的突出高峰。②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Gini系数均大于0.8,呈现集中分布特征,且分布不均匀。旅游流分布在各景区的不平衡指数S为0.4412,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汉口江滩、武汉大学、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户部巷8个景区。③通过对比分析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案例景区的地理空间结构,发现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对区域旅游地理结构的响应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响应模式。
- 李伟胡静陆汝瑞程绍文邢增丽周蕊蕊
- 关键词:旅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