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鹰
- 作品数:120 被引量:54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36例颅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导航组(18例),导航组采用神经导航结合 fMRI、DTI 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肿瘤切除率、术后生存质量及术后机体功能状态。结果导航组术前行 fMRI、DTI 成像,完成融合图像信息,术中结合神经导航仪成功标定肿瘤及功能区,导航组肿瘤切除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χ2=5.8997,P<0.05),导航组手术方式选择优于对照组(u =3.0652,P<0.05);导航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χ2=4.9846,P<0.05)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u =2.3671,P<0.05);导航组 fMRI 扫描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t =16.060,P<0.05),导航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 =4.901,P<0.05),导航组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u =2.3768,P<0.05)。结论fMRI、DTI 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可准确判断肿瘤与脑功能区关系,明确肿瘤切除范围,实现手术方案个体化,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区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状态,保护大脑功能区,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
- 聂柳王汉刘兴吉夏鹰金虎陈建强陈晓东林佳
- 关键词:神经导航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脑肿瘤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GCS评分≤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38例仅用常规治疗。根据GCS评分进行评价。两组于伤后6个月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清醒及清醒天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苏醒,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 王小言曹作为夏鹰林鹏李晓波
-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 拉克囊肿临床探讨
- 2014年
- 拉克囊肿(Rathke)是一种发生于鞍区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先天性非肿瘤性病变,多见于鞍内或鞍上。根据一宗大型尸体研究报告显示,在颅内鞍区小病变中,最常见的是拉克囊肿,约占22%。尽管其有较高的流行程度,但鞍区病变经鼻蝶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只有2%-9%的患者被诊断为拉克囊肿。大多数拉克囊肿无临床症状,
- 彭俊夏鹰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经颅手术76例治疗体会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经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颅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结果以术后6个月为最终视力评测:术前无光感者术后有效率34.7%,术前光感者术后有效率63.6%;术前为眼前手动者术后有效率100%;术前为眼前数指者术后有效率100%;术前5例昏迷患者术后有效率100%,总有效率69.7%。结论经颅神经管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手段,其手术效果与视神经的损伤程度、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均密切相关。
- 林鹏夏鹰金虎陈伟明彭俊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视神经管减压术颅脑损伤
- 急性脑梗死不同方式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时间窗、溶栓药物剂量。方法选择海口市人民医院急性发病12h内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治疗(术中联合采用介入接触溶栓+导丝机械疏通、球囊机械扩张、支架拉栓和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等),通过脑血管造影判断其血管丌通情况并对其治疗疗效(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率为55%(33/60).部分再通率为38.3%(23/60),未开通率为6.7%(4/60);临床治愈38例(63.3%),显著好转10例(16.7%),有效9例(15%),无变化3例(5%),死亡0例。结论经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规范其治疗措施,能较好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 陈焕雄夏鹰李钢颜山李智勇于正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效
- ApoE基因敲除构建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采用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构建稳定的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方法选用健康的6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大鼠100只,SPF级SD雄性大鼠100只,依据大鼠种类分为两组。用线栓法堵塞大脑中动脉2h,缺血后2h向外拔出线栓约2mm再灌注22h后行Zea-Longa评分,评分在2-3分为成功模型。统计不同种类大鼠成模成功率情况;在模型构建3d、7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NSS)和横木行走实验(BWT)评分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同时行核磁共振(MRI)检查了解各处理梗塞病灶范围及变化;再通后灌注7d断头取脑,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荧光染色观察梗塞范围变化情况。结果ApoE基因敲除大鼠与SD大鼠两组模型3d内成功率高,分别为76%和77%,7d内模型成功率分别为75%和7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poE基因敲除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再通灌注7d时NSS和BWT评分较3d时稍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SD大鼠模型组在缺血再通灌注7d时NSS和BWT评分较3d时稍减低,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MR影像显示缺血区域呈现明显高信号,随时间推移两组动物模型缺血范围呈先扩大后缩小趋势,SD组大鼠模型缺血范围较ApoE基因敲除组大。TTC染色缺血区染染成苍白色。ApoE基因敲除模型组荧光标记显示神经细胞大小、分布较SD组均匀,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SD组(P<0.05)。结论ApoE基因敲除大鼠可用于制备稳定的MCAO模型。
- 王雄邬玉芹陈红张武何占平陈泽谷夏鹰余丹陈晶
- 关键词:载脂蛋白E核磁共振缺血再灌注免疫印迹法磁共振
- 益智仁提取物原儿茶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应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原儿茶酸对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n=12):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原儿茶酸处理组(PC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腹腔注射PCA,25mg/kg、1次/d、连续7d。PCA组于预处理结束后24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PT-PCR法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半暗带NF-κB-p65及Notch1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PCA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缺血区半暗带NF-κB-p65及Notch1表达下调(P<0.05)。结论 PC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NF-κB-p65及Notch1的表达、减轻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 李智勇夏鹰陈晓东罗汉张海英
- 关键词:原儿茶酸NOTCH1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d痉挛消失。所有患者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 陈焕雄夏鹰史克珊陈敏郑忠涛于正涛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行颈内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治疗的85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评估,术中合理应用辅助监测手段,术后防治重点并发症。结果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改善,未出现偏瘫、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是防治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措施之一。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吴小莉王波涂国龙曹作为夏鹰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
-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脑挫裂伤患者术后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方法治疗的脑挫裂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全组106例,恢复良好88例,中残14例,重残3例,死亡1例,发生脑积水6例。结论脑挫裂伤术后持续行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血性脑脊液,在降低颅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CVS)及外伤性脑积水等方面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 林鹏曹作为夏鹰金虎
- 关键词:脑挫裂伤手术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