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光海

作品数:89 被引量:451H指数:12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1篇流行病
  • 21篇流行病学
  • 20篇伤寒
  • 17篇副伤寒
  • 16篇疫情
  • 12篇螺旋体
  • 12篇钩端螺旋体
  • 11篇手足
  • 11篇手足口
  • 11篇手足口病
  • 8篇伤寒副伤寒
  • 8篇鼠疫
  • 7篇流行病学特征
  • 7篇螺旋体病
  • 7篇聚集性
  • 7篇钩端螺旋体病
  • 6篇疫源
  • 6篇炭疽
  • 6篇甲型
  • 6篇病例

机构

  • 79篇贵州省疾病预...
  • 19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贵州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贵阳医学院
  • 3篇黔南州疾病预...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安顺市疾病预...
  • 2篇贵阳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遵义市疾病预...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黔东南州疾病...
  • 1篇重庆市南岸区...
  • 1篇铜仁地区疾病...
  • 1篇贵阳市动物疫...

作者

  • 79篇姚光海
  • 44篇唐光鹏
  • 35篇王定明
  • 24篇邹志霆
  • 22篇田克诚
  • 20篇王丹
  • 17篇李世军
  • 16篇游旅
  • 15篇黄荷
  • 15篇刘英
  • 13篇聂炜
  • 11篇马青
  • 11篇胡灿
  • 10篇周敬祝
  • 10篇黄艳萍
  • 10篇黎明
  • 9篇刘昭兵
  • 9篇郭军
  • 8篇龚晓俊
  • 8篇陈贵春

传媒

  • 15篇医学动物防制
  • 10篇中国人兽共患...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贵州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回归法预测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
2014年
目的预测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进一步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贵州省2004-2012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数据,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趋势回归模型的选择,然后利用合适的模型对该数据进行拟合,并预测2013、2014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建立的贵州省2004-2012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模型为二次多项式趋势回归模型,即y=0.3 821x2-5.8 632x+24.785,决定系数R2=0.9 909,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13年和2014年预测发病率分别为4.36/10万、6.52/10万。结论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预测发病率有所升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胡灿姚光海唐光鹏黎明杨敬源
关键词:发病率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供防控工作参考。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累计发生104起,病例183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46/10万,死亡6例,年均死亡率0.002/10万。全年可发病,5-10月报告病例最多(149 例,占81.42%)。以25~60岁发病最多(142例,占77.60%)。男女病例之比为6.96∶1。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162例,占88.52%)。散发77起占总起数的74.04%。聚集性病例106例占总病例57.92%。2013-2017年的人间炭疽中86.67%(13/15)有病死家畜接触史。实验室确诊4例。消毒前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5.79%(9/57),消毒后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2.21%(16/131)。结论 贵州省人间炭疽疫情下降明显,农村尚存在潜在聚集性疫情风险,疫源地消毒亟待规范,部门间联防联控有待落实,需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姚光海马青胡灿王丹黄荷聂炜唐光鹏李世军
关键词:炭疽
贵州省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各县(市、区)收集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基本信息及患者标本送属地市(州)疾控中心,标本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对301起聚集性疫情采集608例病例的粪便和/或咽拭子标本检测,阳性起数207起,检出率68.77%,单一感染中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最多,占46.38%(96/207),其次为EV71感染,占25.12%(52/207),混合感染以EV71+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居多,占12.08%(25/207)。九市(州)均有肠道病毒检出,毕节市检出率最高87.18%(34/39),贵阳市最低为10.34%(3/29),各地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4,P=0.00)。各月均有肠道病毒检出,检出有2个高峰,主峰为3月-5月,次峰为10月。暴发疫情检出率93.33%(14/15),以合并EV71+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居多,占50.00%(7/14)。不同场所聚集性疫情均存在肠道病毒的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结论贵州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多样,需进一步加强监测、传染源管理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姚光海郭军王丹李法锦邹志霆唐光鹏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监测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流行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359/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0.0023/10万。高发地区为黔东南州(113例,0.2840/10万)。全年除1月、3月和4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8-10月报告病例最多(117例,占82.98%)。以10~65岁发病最多(130例,占92.20%)。男女病例之比为5.13∶1。职业发病以农民最多(103例,占73.05%),其次是学生(26例,占18.44%)。流行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散发。稻田捕鼠942只,捕获率10.93%(942/8621),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412只,占43.74%),分离钩端螺旋体82株,分离率8.70%(82/942),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均分离自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9.90%(82/412)。报告疑似钩体病例的钩体抗体阳性率42.45%(59/139),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6例,占61.02%);发病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53.33%,明显高于非发病区的11.89%(χ^(2)=38.85,P=0.00)。结论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下降显著,局部区域高发,需警惕历史自然疫源地的潜在流行风险,应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
姚光海刘英黄荷胡灿王丹聂炜邹志霆李世军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
贵州鼠疫疫源地鼠形动物的部分生物学调查被引量:4
2003年
为查明鼠疫疫源地的鼠形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 ,为鼠疫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用日夹法和笼捕法捕获野外和住宅内鼠形动物 ,进行分类鉴定 ,用粉迹法和日夹法调查鼠形动物密度。捕获的鼠形动物有 3目 4科 10属2 3种 ,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住宅内优势鼠种 ;黄胸鼠为野外优势鼠种 ;住宅内鼠形动物的平均鼠迹阳性率为 72 .62 % ,野外鼠形动物的捕获率为 4.5 4%。黄胸鼠、褐家鼠和锡金小鼠的妊娠率分别为 2 4.2 2 % ,2 8.99%和 2 8.13 %。家栖鼠类是鼠疫预防控制中的主要防制对象 ,药物灭鼠的最适时间在 3月和 11月。
陈贵春姚光海董黎龚晓俊刘昭兵吕太富王昭孝黄红武
关键词:鼠形动物鼠疫疫源地
2005年贵州省健康人群和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脑病原菌带菌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健康人群流脑病原菌带菌状况,为流脑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分析。结果从904份健康人群标本和56份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中分别培养出17株和6株脑膜炎奈瑟菌,其中19株(82.61%)为 A 群,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88%和10.71%。10~14岁年龄组学生的带菌率最高,为5.56%。从44份病人脑脊液标本培养出5株脑膜炎奈瑟菌,均为 A 群。结论目前贵州省流脑的流行菌群仍然以 A 群为主,高危人群主要以14岁以下学生为主。提示今后贵州省预防控制流脑的重点应该是加强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流脑病原学监测。
游旅田克诚姚光海聂炜邹志霆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者
灰色理论在贵州省9种肠道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确定肠道传染病中的优势病种并对其进行疫情预测,为肠道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省2008~2012年网络直报的9种肠道传染病(关联度为ri)手足口病(r1)、细菌性痢疾(r2)、其他感染性腹泻(r3)、甲肝(r4)、伤寒副伤寒(r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r6)、未分型肝炎(r7)、戊肝(r8)、阿米巴痢疾(r9)进行灰关联分析,找出优势病种并按灰关联度排序;用灰色模型GM(1,1)对优势病种进行建模,再用后验差比C和小误差概率p 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对模型精度较好的传染病进行2013年疫情预测.结果:9种肠道传染病灰关联度ri均大于0.6,均为优势病种,排序为r3>r2=r9>r5>r7>r4>r6=r8>r1;所建灰色数列模型GM(1,1)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精度不合格外,其余均较好,精度较好的传染病预测发病率分别为细菌性痢疾(14.24/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31.83/10万)、未分型肝炎(1.48/10万)、手足口病(227.84/10万)、甲肝(1.50/10万)、伤寒副伤寒(1.74/10万)、戊肝(2.06/10万)、阿米巴痢疾(0.13/10万).结论:灰色理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优势病种确定及疫情预测;9种肠道传染病均为优势病种,不同病种与总发病率关联强度各不相同;细菌性痢疾、未分型肝炎、甲肝、伤寒副伤寒、阿米巴痢疾预测发病率有所下降,其余有所升高;应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
胡灿黎明杨敬源唐光鹏姚光海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优势病种疫情预测
贵州省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贵州省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探讨疫源地性质。方法对37株鼠疫菌进行生化试验、营养需求试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和脉冲场电泳分析。结果37株鼠疫菌均不发酵鼠李糖和甘油,发酵麦芽糖和阿拉伯糖,脱氮阳性。选择20株代表菌株检测均为苯丙氨酸依赖(Phe+)、谷氨酸半依赖(Glu±);用Pla、Cafl、inv、hms4对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均得到456、249、1000和700bp的目标基因条带;随机引物(RAPD)分析均获得505、790、1140和1680bp的条带;脉冲场电泳图谱显示338、242.5、168和77kbp的条带。结论贵州省鼠疫菌株的生物学特征与云南省滇闽居民生态型鼠疫菌相同。
陈贵春海荣张志凯董黎姚光海龚晓俊刘昭兵黄红武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脉冲场电泳疫源地生物学特征生化试验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综合防治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对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开展综合防治,以摸索贫困地区伤寒副伤寒防制经验,为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发热患者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在干预区实施对传染病规范管理,对重点水源消毒管理,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结果主动搜索疑似伤寒副伤寒发现率0.08%,主动发热就诊病例监测,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例发现率0.33%;对3 664例发热就诊病例采血319例作伤寒沙门菌培养,检出伤寒沙门菌12株,伤寒副伤寒阳性率3.76%。干预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区下降60.06%%,比干预前发病率下降71.2%。结论开展就诊发热病例监测,及时采血培养,是早期发现伤寒副伤寒传染源的关键,采取规范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
唐光鹏张静刘发文孙军玲姚光海田克诚王定明王子军王小力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平坝县伤寒干预项目持续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贵州省平坝县伤寒干预项目的持续效果,为肠道传染病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伤寒、副伤寒资料,分析干预区和对照区疫情特征;现场调查收集人群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KAP)资料,比较干预前后近期及干预后远期的持续效果。结果干预区发病率下降多于对照区,且维持在较低水平(1.00/10万),对照区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8.12/10万);干预后近期和远期效果指数分别为0.54和0.49;干预后远期人群KAP总答对率63.3%、知识总知晓率49.3%、正确态度总持有率55.6%、良好卫生行为形成率78.8%,均高于干预前、低于干预后近期。结论贵州省的伤寒和副伤寒干预项目降低了发病率、改善了人群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后人群KAP远期效果不如近期效果显著,说明健康教育开展要有持续性过程。
胡灿姚光海王丹黄荷张静申涛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疾病控制健康教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