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 作品数:169 被引量:26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 铁基非晶合金的表象激活能与玻璃转变、晶化、玻璃形成能力的关系
- 2006年
- 本文研究了Fe91-xBxZr5Nb4(FBZN,5≤x≤30 at.%)和Fe61-xCoxZr5B30Nb4(FCZBN,0≤x≤15at.%)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化,晶化,表象激活能,玻璃形成能力(GFA)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合金体系中的每个成分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Tx均满足如下关系:Tx=(αTg+β,其中α和β为常数,其数值可利用差式扫描量热计,通过不同的升温速率变温扫描并应用Lasocka公式得到.玻璃转化表象激活能Eg正比于α,与Tx和Tg.的关系为:Eg=3.527(Tx-β)/Tg+1.09.表征GFA的过冷液化区,ΔTx,与Eg和Tg满足公式:ΔTx=(Eg/3.527-1.309)Tg+β.
- 姚斌张可
- 关键词:FE基非晶合金晶化玻璃形成能力
- Cd掺杂和硫化对Cu2SnS3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简单的溶液法制备了不同Cd掺杂浓度的Cu2SnS3(CTS)薄膜,并对样品进行了封管硫化处理,研究了不同Cd掺杂浓度和硫化气氛对CTS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制备出了带隙(Eg)为0....
- 姜雨虹姚斌李永峰
- 关键词:硫化溶液法
- 文献传递
- BCN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 2005年
- 以石墨和六方氮化硼(h-BN)粉为原料,利用高能机械球磨和高温高压技术对BCN化合物的形成、结构及相变进行了研究.经120h球磨制备出BCN非晶体.在1400cm-1附近,BCN非晶有一宽化的强红外吸收峰,在740和1630cm-1附近观察到弱的红外吸收峰;在1330cm-1附近观察到一宽化的Raman散射峰.BCN非晶中B1s的结合能为191.9eV,C1s的结合能为284.9和286.8eV,N1s的结合能为398.3和400.5eV.将BCN非晶在4GPa和1473K下退火45min后转化为六方结构的BCN晶体,其晶格常数为a=0.2505nm,c=0.6664nm.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分别出现在1398,1103,1024,925和802cm-1.Raman散射峰分别出现在1328,1358,1582和1614cm-1.并对非晶BCN的形成和相转变机制进行了研究.
- 白锁柱姚斌黄保坤张士晶丁战辉郭星原周向东苏文辉
- 关键词:机械球磨高温高压拉曼光谱红外光谱
- 一种MgZnO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MgZnO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通过交流磁控溅射制备不同带隙宽度(3.37~4.13eV)的高质量MgZnO合金薄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真空热蒸发和湿法刻蚀的方法制备MSM结构电极...
- 蒋大勇张吉英申德振姚斌赵东旭张振中
- 文献传递
- 静高压在多层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制备中的作用
- 1996年
- 在3~5.5GPa的压力范围内,经过873K,30min等温热处理由非晶(Fe_(0.99)Mo_(0.01)_(78)Si_9B_(13)(FMSB)条带和纯金属Al片交替叠成的样品,制备出多层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静高压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影响非晶FMSB合金晶化相,Fe-Mo-Si-B纳米合金晶粒度和Al/Fe-Mo-Si-B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规律及机制。
- 姚斌王爱民丁炳哲胡壮麒幸志明耿义志隋桂玲
- 关键词:纳米合金复合材料铝
- 制备单一立方相结构的Mg<Sub>x</Sub>Zn<Sub>1-x</Sub>O半导体合金体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制备Mg<Sub>x</Sub>Zn<Sub>1-x</Sub>O半导体合金体材料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制备单一立方相结构的Mg<Sub>x</Sub>Zn<Sub>1-x</Sub>O半导体合金体材料的方法。将按...
- 秦杰明张吉英姚斌申德振赵东旭张振中李炳辉
- 文献传递
- 表面硫钝化对GaAs材料光响应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采用湿法硫钝化的方式,显著降低了砷化镓(GaAs)材料的表面态密度。钝化处理后的GaAs薄膜光致发光强度提高了约14倍,光电流和响应度均增大。从能带角度分析了样品性能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钝化处理有利于表面态密度和肖特基势垒高度的调节,进而提升了样品性能。
- 夏宁方铉容天宇王登魁房丹唐吉龙王新伟王晓华李永峰姚斌魏志鹏
- 关键词:砷化镓光致发光硫钝化光电流光响应
- 机械合金化及恒温热处理合成氮化钛纳米晶的机制研究
- 本文以研究具有岩盐结构的立方氮化钛(δ-TiNx)的合成机制为出发点,对钛粉和六方氮化硼粉的混合物进行机械球磨和恒温热处理,制备了氮化钛纳米晶(δ-TiNx)并对其合成机制、结构变化和喇曼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
- 丁战辉姚斌邱利霞白锁柱郭星原王巍然周向东苏文辉
- 文献传递
- WO3界面层对Cu2ZnSn(S,Se)4基太阳电池背电极的修饰及其影响
- 石琨栾红梅姚斌李永峰丁占辉
- ε-Fe_xN/BN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1997年
-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一般是由非磁性绝缘体和分散在它内部的磁性纳米颗粒(10~100nm)组成的。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和与基体的高浓度界面以及基体的绝缘性,使得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高密度信息存储、磁致冷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Fe-N合金在耐磨、抗氧化和抗腐蚀等方面优于纯铁,且具有较高的平均原子磁矩(如Fe4N为2.21μB,Fe3N为2.01μB),尤其是近2年发现α″-Fe16N2的巨磁性现象(平均原子磁矩达3.2~2.8μB),使得Fe-N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广大材料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兴趣。最近几年,人们通常以N2,NH3和NH3/H2气体为氮源,利用气相沉积、磁溅射并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各种结构的Fe-N合金薄膜和Fe-N合金纳米复合材料膜。然而,利用其他技术和材料制备Fe-N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尚无报道。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即以六方氮化硼(hBN)为氮源,利用高能球磨技术制备Fe-N/BN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在此方法中,Fe-N合金在Fe与hBN的球磨过程中原位生成,并均匀分布在绝缘BN基体上与BN基结合牢固且界面清洁。晶粒尺寸和相成分可通过球磨参量控制,经热烧结可制成块状材料,具有实用价值。
- 刘力姚斌李福山苏文辉王鸿燕丁炳哲
-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磁性材料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