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妮妮

作品数:2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南宋
  • 9篇理学
  • 6篇南宋后期
  • 5篇真德秀
  • 5篇政治
  • 3篇理学家
  • 2篇学术
  • 2篇诗歌
  • 2篇刘禹锡
  • 2篇南宋时期
  • 2篇父子
  • 2篇父子关系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特征
  • 1篇典范
  • 1篇学派
  • 1篇学术发展
  • 1篇学术建构
  • 1篇学者
  • 1篇战略防御

机构

  • 17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22篇孔妮妮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2篇求索
  • 2篇历史教学问题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史林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古籍研究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古代文明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孝与道:南宋诸儒对父子关系的典范书写
2021年
为重归儒家道德传统,南宋诸儒在对孝的阐述屮将“孝”与“道”紧密结合,使“道”的传承与践行成为“孝”的核心内涵,并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彰显。随着理学从思想领域向社会领域的拓展,南宋诸儒在淡化孝的政治特征的同时大力凸显其道德特征和社会意义,不断推进社会理想在各领域的实现。
孔妮妮
关键词:儒家道德父子关系道德特征南宋
南宋时期权臣秉政与制词书写中的政治博弈
2022年
南宋一朝权臣相继,秦桧两据相位十九年,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长期独专国秉。为操纵“上意”,南宋权臣通过掌控词臣的任免权不断强化对两制的控制,使体现君主意志的制诏逐渐流为溢美攻伐以逞权臣私欲的工具。词臣主司代王言的喉舌之任、履行纠正偏失的封驳之职,不仅要在制词书写中传达君主旨意,也要以公允纪实的立场体现公议。虽然权臣秉政对南宋政治产生了严重影响,但士大夫对“祖宗之法”的维护使得词臣参与决策的政治地位和坚持公议的政治立场仍然得以保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君权和相权的制衡。在南宋时期的制词书写中,鲜明地展现了君主、权相、词臣之间的政治博弈及其背后的权力斗争,凸显了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趋势和演变特征。
孔妮妮
关键词:南宋权臣政治博弈
居乡状态中的南宋理学士人——以朱熹为辐射中心的群体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南宋一朝,在理学内因和社会政治两方面的作用下,理学士人居乡化态势日趋明显。朱熹是南宋杰出的理学大儒,也是南宋居乡士人的典型代表。他行道乡邑,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努力构建理学框架下的基层秩序。以朱熹为中心,其亲友弟子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居乡士人群体,在乡闾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对地方政府而言,他们是稳定地方、和谐乡里的优佳辅翼者;对基层民众而言,他们是下情上达、济贫恤困的有力护翼者。作为持道秉义、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第三种力量",他们不断扩大着自身对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度,在乡闾间进行潜移默化的改造,将理学家的社会理想落到实处,不仅为理学在基层的深入拓宽了空间,同时也基本定型了居乡理学士人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向。
孔妮妮
关键词:南宋
孝与道:南宋诸儒对父子关系的典范书写被引量:1
2021年
父子关系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从先秦到宋代,士阶层作为传承儒道的中坚,其对孝的理解和践行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在理学社会化进程中,对孝道的价值诠释成为南宋诸儒强化道德认同、引领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为重归道德传统,南宋诸儒在士阶层中选取符合儒学价值观的慈父典范大力推扬,父教子以道而不惑于利禄,为子移孝作忠、行道践履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有力支持。不同于守礼抑情的夫妇关系,南宋诸儒重视父子间的深笃情感,充分肯定父子亲情对稳固伦理制度的意义,爱敬无违与先意承志是树立孝子典范的重要标准。较之高官显爵尊崇父位,孝子以立身行道扬名显亲更能体现先秦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以子继父志、守父善道为至孝的观念在士阶层中日渐深入,其核心思想在家风、家训中被传承发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妮妮
关键词:父子关系
论佛学思想对刘禹锡贬谪时期创作的重大影响
2002年
刘禹锡是中唐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与唐代大多数有成就的诗人一样,刘禹锡并不甘心将自己的人生角色仅仅定位为“文士”,他强烈渴望在政坛上树立起自己的丰碑,“故厚自淬琢,靡遗分阴’,积极投身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横扫安史之乱以来的中唐弊政。
孔妮妮
关键词:刘禹锡贬谪文士弊政
论南宋后期理学官员对基层社会秩序的构建——以真德秀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南宋后期理学官员的杰出代表,真德秀采取宣扬伦理道德、更易民俗风习、强化社会保障等多种方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基层社会秩序的构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理学的社会化进程。
孔妮妮
关键词:真德秀南宋基层社会秩序
论晚宋理学家对君臣观的学术建构与价值诠释——以真德秀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权臣擅政的痼疾,以真德秀为代表的晚宋理学家将"君为臣纲"的政治伦理贯彻在学术体系的建构中,进一步加速了理学由思想领域向政治领域的拓展。继承了先儒"正君而国定"的辅治宗旨,真德秀在以《大学》为框架建构帝王之学的同时,也以"正己""格君""谋国""用人"为纲目建构辅臣之学,从而形成了君臣之学双翼并行的经世理论体系。晚宋理学家通过对君臣观的价值诠释,大力弘扬"不谋功利"的道德准则和"以道相合"的政治理想,在引导意识形态、重塑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真德秀对君臣之道的阐述彰显了儒家政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历代为政者奉为政教之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妮妮
关键词:真德秀君臣观学术建构
《柳宗元刘禹锡贬谪作品的对比研究》
该文从创作渊源,政治理念和宗教影响三方面对柳宗元、刘禹锡的贬谪作品进行了对比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刘柳二人对楚辞的不同继承角度.人刘柳贬谪作品中不位鲜明体现出二人对楚地风物彼此各异的审美取向,在对屈骚精神实质的把握上,刘柳...
孔妮妮
关键词:刘禹锡屈骚精神
文献传递
从人才荐举论真德秀对理学经世化进程的推动被引量:2
2011年
正君、济民、化俗是理学家的最高理想,也是理学发展的真正旨归。通过荐举,真德秀将大批学问笃实、勤恪干练的优秀人才纳入理学的"外王"体系中。他所举荐之人在朝廷为诤臣,在地方为循吏,忠实地执行着理学家正君行道、造福生民、化育社会的施政方略,使理学家的社会理想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力度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从而大大增强了理学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有力地保障了理学在经世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孔妮妮
关键词:真德秀荐举理学
论南宋诸儒对士阶层夫妇形象的典范书写与价值诠释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理学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南宋诸儒家国天下的同构理想更加宏大。以夫妇为核心的家庭被视为价值观的承载者,是建构秩序的基石。通过对典范形象的价值熔铸,南宋诸儒对循理节欲的夫妇关系给予了导向性诠释,两性情感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收敛,夫妇之义作为儒学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被充分彰显。传统意义上的夫妇之职在"天理"的范畴中得到合理系联,原本无涉外事的阃内之政逐渐拓宽边界,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社会化特征。在重建礼制、增进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南宋诸儒着意对"女士"形象进行了道德重塑,夫妇以道相合成为典范书写的重要标准。双方均需以道自任,共同肩负践行和传承儒道的使命,夫妇同志作为士阶层的理想婚姻被南宋诸儒大力倡导。
孔妮妮
关键词:典范价值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