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IGF-Ⅱ)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 I患者32例,冠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3例,正常对照30例。入院后24 h内均抽取静脉血7 m l,测定IGF-Ⅰ、IGF-Ⅱ、PAPP-A及C反应蛋白(CRP),常规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脂、血糖等,各组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 I时PAPP-A、IGF-Ⅰ、IGF-Ⅱ、CR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IGF-Ⅰ、IGF-Ⅱ在SA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APP-A、CRP在SAP与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PAPP-A与IGF-Ⅰ、IGF-Ⅱ呈正相关,IGF-Ⅰ与IGF-Ⅱ呈正相关,PAPP-A、IGF-Ⅰ和IGF-Ⅱ与CRP均呈正相关,而与CK-MB、cTnI无相关性。结论AM I时PAPP-A、IGF-Ⅰ、IGF-Ⅱ与CRP参与了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与炎症反应途径密切相关。
- 李晓东贾晨红杨智勇曹乾张天毅孙立平
-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C反应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前后血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CHF Ⅲ~Ⅳ级患者40例,在服用原来抗CHF药物基础上加服ARB-缬沙坦80~160mg,从每日1~2次,服药前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
- 马淑梅孙志军曹乾张天毅孙立平牛铁生邹德玲孙英贤
- 文献传递
- 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 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 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 I)的变化及24 h平均血压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IV ST、PW T、LVM和LVM I明显下降(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并明显改善心室肥厚。
- 李晓东贾晨红扬智勇曹乾孙立平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ARB前后血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 2006年
- 马淑梅孙志军曹乾张天毅孙立平
-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ARB内皮素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