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辉

作品数:3 被引量:7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地名
  • 1篇地名景观
  • 1篇地域分异
  • 1篇通识
  • 1篇通识教育
  • 1篇通识教育背景
  • 1篇文化景观
  • 1篇路向
  • 1篇模型分析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背景
  • 1篇景观
  • 1篇景观特征
  • 1篇高校学生
  • 1篇高校学生工作
  • 1篇佛教
  • 1篇佛教文化
  • 1篇高校
  • 1篇EOF
  • 1篇GIS技术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岳辉
  • 2篇王彬
  • 1篇李凡
  • 1篇陈宏胜
  • 1篇于洋

传媒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广东佛教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初探被引量:5
2011年
在分析文献典籍的基础上,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角度对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剖析比较,以解读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异和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佛教早在汉代即已传入,后随交通线和区域开发进程演变。在传播时间上,珠三角地区佛教传入最早,粤北和粤东北次之,粤东南潮汕地区则最迟;在空间分布上,广东佛教呈现明显的空间的分异现象,将广东佛教文化划分为三大文化区:广府、客家和福佬佛教文化区,分别以广州、韶关和潮州为中心,并在佛教信徒数量和比例关系及寺院规模等层面存在明显差别;在佛教文化景观表现上,三大佛教文化区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突出地表现在佛教建筑风格、语言、音乐和民俗层面。而佛教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化深刻反映着广东对外交通条件、区域开发进程和水平及地理环境的差异。
岳辉李凡王彬
关键词:佛教文化景观特征地域分异
GIS支持的广东地名景观EOF模型分析被引量:66
2007年
将广东全省划分为86个行政单元,并选取64个典型地名的通名,运用EOF模型进行运算;选取累积方差超过70%的前三项做主成分分析,并借助G IS技术输出其各自的空间分布图。研究发现:64个通名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地表现为不均衡性,即普遍分布和相对集中同时并存。以塘、坑、山、水等反映地貌特征的通名分布较为普遍,而以沥、厝、屋、板、六、都等民族或族群的方言通名分布则较为集中,其中以涌(冲、埇)、朗(塱)、沙、排、寮、塘、潭、沥、滘、基等通名主要分布在粤方言的珠江三角洲水网密集区,以坪、背、坑、岭、屋、畲(輋)、磜、溪等通名主要分布在粤东北和粤北及其它客家人分布区,以厝、洋、垄(垅)、田、寨、华、美(尾)等通名主要分布在粤东潮汕和粤西南雷州半岛福佬人分布区,以洞(垌、峒)、罗、六(箓、菉、弄)、板(曼、迈、麻)、那(纳)、古(过)、都(多)、云、栏(兰)等通名则主要分布在与广西交界的粤西和粤西南地区。
王彬岳辉
关键词:GIS技术地名景观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路向被引量:3
2013年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对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背景下的我国高校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工作必须在实现目标、开展过程和实施方式上与时俱进,通过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转变学生工作模式,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学生工作道路。
岳辉陈宏胜于洋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