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全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弗吉尼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肌注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松6~12周,造成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增高。结果证实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 王心生康文成许振华陈凤苞崔全军刘保民王柏生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
- 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评价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4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9~49岁,平均37岁。其中FicatⅢ期35髋,FicatⅣ期13髋,髋臼相对正常。41例患者(48髋)均采用金属半髋表面置换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2年。平均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01),疼痛由术前的3.1分提高到9.1分;步行由4.4分提高到9.2分;活动由5.5分提高到7.1分。按UCLA评分标准,FicatⅢ期35髋术后的满意率为88.6%;FicatⅣ期13髋术后的满意率为69.2%(P=0.25)。8髋疗效差,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改善,术后X线检查发现7髋呈髋内翻植入了假体(插入的短柄与股骨轴线的夹角均小于130°)。假体的5年生存率为83.0%。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的前提下,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满意。
- 肖增明詹新立李世德陈前芬王国照崔全军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股骨头坏死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1细胞系)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D1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对照组+低浓度ACTH组、对照组+高浓度ACTH组、成骨组、成骨组+低浓度ACTH组、成骨组+高浓度ACTH组;各组孵育细胞6 d后通过茜素红染色法评价成骨分化;分别孵育细胞1、3、6 d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定量分析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黑皮质素受体-3(MC3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孵育细胞3、6 d后,采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和骨涎蛋白(BSP)表达水平。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RT-PCR检测结果发现,第3天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mol/L)组黑色素3蛋白受体(MC3R)表达(1.33±0.01)低于成骨组(1.8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9,P<0.05);第6天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mol/L)组Runx2表达(0.72±0.01)低于成骨组(1.1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2,P<0.05);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mol/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达(0.58±0.02)显著低于成骨组(2.2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8,P<0.05);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mol/L)组茜素红染色吸光度(A)值(0.270±0.012)显著低于成骨组(0.361±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5,P<0.05);在蛋白水平,Runx2、BSP基因蛋白表达都有下降的趋势;成骨组+低浓度ACTH(1×10-9 mol/L)组茜素红染色A值(0.363±0.013)同成骨组(0.360±0.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P>0.05),且对成骨基因和蛋白表达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ACTH(1×10^(-8)mol/L)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而且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对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尚国伟寇红伟姬彦辉杨新林刘宏建崔全军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应用于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富勒烯(Fullerene)及其衍生物自被发现以来,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无可比拟的理化性质,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富勒烯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体现在对自由基的吸附清除作用和强抗氧化性,被赞誉为"自由基海绵"。诸多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自由基(ROS)调节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细胞功能。在骨科领域,ROS则与细胞成骨分化、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类风湿关节炎炎症的介导、骨坏死、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等疾病发生机制密切相关。富勒烯及其衍生物通过影响ROS水平,间接达到不同的生物学目的。现从生理和疾病产生的机制入手,就富勒烯C60及其衍生物在骨组织干细胞工程、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质破坏、椎间盘退变及其诱发腰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马宏道刘宏建杨新林金莉崔全军尚国伟
- 关键词:富勒烯抗氧化剂活性氧骨科应用
- 糖皮质激素受体研究进展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 1991年
- 受体(Receptor)是指存在于靶细胞,能和激素、药物、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细菌、病毒、抗原等呈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生物效应的物质。1968年,Schaumburg和Munck首先证实了大鼠胸腺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CR)
- 崔全军杨伶康文成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受体骨科
- 地塞米松调节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及成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6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激素对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特异性基因aP2mRNA及成骨基因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地塞米松 (1× 10 -7mol/L)作为诱导剂 ,采用完整细胞斑点印迹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aP2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aP2mRNA含量4847.7± 40 6 .4明显高于对照组 15 7.6± 10 .8,其Ⅰ型胶原mRNA含量 44 2 .3± 5 7.8明显低于对照组 5 35 3 .6± 36 4.6。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从基因调控水平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减少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这可能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有关。
- 殷力李月白许建中夏磊翟福英廖文胜王义生崔全军
- 关键词:骨坏死地塞米松成骨分化
- 非创伤性骨坏死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1997年
- 非创伤性骨坏死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崔全军刘勋华1骨坏死的概念和分类骨坏死是指骨器官的坏死。骨器官中各种组织细胞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发生变性、坏死、溶解,继之细胞外基质也发生分解。软骨最初并不受影响,仅在骨坏死的修复过程中,软骨下骨组织发生塌陷时...
- 崔全军刘勋华
- 关键词:非创伤性骨坏死病因发病机理
- 富勒醇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氧化应激和成脂分化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DEX)对骨髓间质干细胞(D1细胞系)成脂分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抗氧化剂富勒醇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D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DEX±谷胱甘肽组、DEX±富勒醇组,分组孵育细胞14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含量;孵育21d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的成脂分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P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骨钙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结果 第14天,同对照组比较,经地塞米松处理的细胞中,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由91.0%增加到94.7%,染色阳性细胞最低的为经1.0μmmol/L富勒醇处理组.第21天,经DEX处理组的吸光度值为0.439±0.015,较对照组(0.169 ±0.020)及同时应用抗氧剂组均高.最低的为经1.0 μmmol/L富勒醇处理组.DEX明显增加D1细胞中aP2和PPARγ基因的表达,降低Runx2、骨钙素、SOD和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增加ROS水平,促进成脂分化,富勒醇可明显拮抗DEX诱导的上述效应.结论 富勒醇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减少成脂分化、增加成骨分化.
- 尚国伟孙京涛刘宏建杨新林崔全军
- 关键词:富勒醇间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成骨分化
- 骨内高压减压前后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实验研究(简报)被引量:23
- 1992年
- 目前已知许多骨科疾病如骨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等均有骨内压异常增高。骨减压疗法是治疗骨内高压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骨内高压产生及治愈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以往仅限于病理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应用血液流变学方法研究骨内压迄今尚未见有报道。由于骨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是维持正常骨内微循环的基础。
- 崔全军许振华刘保民
- 关键词:骨内压骨内高压血液流变学
- 血液流变学方法在骨内高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2年
- 概念的引入骨是血液循环极其丰富的器官之一。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对骨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研究造成极大困难。因而对许多骨病的发生机制,特别是对其病理生理过程尚缺乏足够的认识。骨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血流量、血流速度、血压和血管阻力。研究的方法有:骨内压测量、骨血流图描记、同位素和微球体等技术。许多学者在骨内压测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崔全军刘勋华许振华
- 关键词:骨内高压微球体血流速度骨科疾病血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