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强 作品数:6 被引量:44 H指数:3 供职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2015年5月19—20日两广地区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WRFV3.6模式对2015年5月19—20日两广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对其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500 h Pa上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的共同作用以及850 h Pa上稳定存在的切变线及低涡的影响而成;WRF3.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此次过程雨强及雨带分布;利用模拟结果诊断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高空大尺度西风槽的干冷气流的交汇,为本次暴雨的产生提供水汽条件;850 h Pa的低空切变线稳定存在于两广地区,并且低层强盛的急流建立起的水汽通道,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本次暴雨过程的上升运动强盛且深厚,有助于低层暖湿空气向上输送,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螺旋度的中低层正中心、高层负中心的结构配置以及ξ_(mpv1)<0,ξ_(mpv2)>0的湿位涡分布表明大气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田亚杰 王春明 崔强关键词:暴雨 WRF模式 切变线 水汽条件 南京2013年12月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利用NCEP6h再分析资料(1°×1°)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2月5日至8日南京地区一次大雾天气的演变过程,并用WRF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用液态水含量变化与用风速和相对湿度变化预报大雾演变过... 崔强 王春明 岳甫璐 毛天韵 鹿翔关键词:能见度 液态水含量 风速 相对湿度 文献传递 干侵入对我国东部一次强飑线过程的作用分析 干侵入是指从对流层高层下沉到低层的干空气,具有高位势涡度和低湿球位温的特征。干侵入对锋面系统及降水类型、爆发性气旋、强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有重要影响,在准线性对流系统和超级单体中,高层干空气下传会减弱系统的对流强度。干侵入... 崔强 王春明 岳甫璐 田亚杰关键词:飑线 干侵入 水汽图像 结构特征 干侵入对江淮流域一次强飑线过程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31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由东西向转为了南北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中高层大气相对湿度降低约50%,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崔强 王春明 张云关键词:飑线 干侵入 水汽图像 结构特征 “7·21”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的大暴雨过程中的地形作用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其对暴雨过程前后的热力、动力及水汽条件的影响。并利用WRFV3.2模式尝试进行一些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探讨地形改变后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高空槽配合中层切变线,在低层形成低涡,低涡的东移并加强引发了此次暴雨。暴雨发生前,中低层强的正涡度中心和负散度中心配合很好,它们在东移过程中,组织起了一个很好的垂直环流圈。此环流圈加强了迎风坡气流的上升运动;对流层中低层东南和西南两条水汽通道提供了强大的偏南气流,不断往北京地区上空输送暖湿空气,从而在低层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对流层中低层的位涡从高处往下传,且正位涡中心在东移过程中加强,对应山前迎风坡出现了局地大暴雨,由此说明位涡中心与暴雨落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验证了地形虽然对于整体降雨带的影响不大,但对于局地暴雨落区和中心强度的影响却很大。 岳甫璐 王春明 崔强 毛天韵 鹿翔关键词:暴雨 地形 位涡 暴雨落区 干侵入在一次飑线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及作用分析 1引言飑线是呈线状排列的中尺度雷暴群,包含许多雷暴单体,处于不同生命期的单体各自发展,侧向排列后形成飑线。飑线过境时,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发生剧烈变化,常伴有短时强降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1,2]... 崔强 王春明 张云 朱继鹏关键词:飑线过程 上升气流 假相当位温 干侵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