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产
  • 2篇丹参
  • 2篇血瘀
  • 2篇血瘀证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孕妇
  • 2篇肾虚
  • 2篇肾虚血瘀
  • 2篇肾虚血瘀证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瘀证
  • 2篇细胞
  • 2篇卵巢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2篇复发性流产
  • 1篇丹参酚酸
  • 1篇丹参酚酸B

机构

  • 10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南阳市第一人...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11篇康宁
  • 4篇刘银姣
  • 4篇张娥
  • 3篇李强
  • 3篇刘蔚霞
  • 3篇郑雅萍
  • 2篇贺燕
  • 2篇岳静宇
  • 2篇马素娟
  • 2篇桑锋
  • 2篇刘真
  • 1篇刘志斌
  • 1篇陈萍
  • 1篇韩永梅
  • 1篇周静
  • 1篇王娜梅
  • 1篇卫爱武
  • 1篇苗艳艳
  • 1篇金小琴
  • 1篇崔琳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潜在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文献检索获得丹参活性成分。依托TCMSP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检索习惯性流产的疾病靶点,进而获得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运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相关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Ledock软件对丹参活性成分及其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丹参筛选获得74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774个,疾病相关靶点1 956个,两者交集靶点共303个。PPI分析显示TP53、CDK1、AKT1、STAT3及CDKN1A蛋白在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中起主要作用。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习惯性流产交集基因的细胞组分为质膜、细胞溶质、细胞外间隙、核质等,分子功能涉及酶结合活性、蛋白质结合活性、ATP结合活性等,而生物过程包含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炎症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主要包括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的蛋白多糖通路、Rap1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作用特点。
康宁段晨晨张清燕岳静宇刘银姣刘银姣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网络药理学肾虚血瘀证
基于CCR5受体的中药化合物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活性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以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5)为靶点,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中的虚拟筛选技术、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细胞毒性测试以及分子动力学实验筛选出低毒性、高抗艾滋病病毒(HIV)活性的中药化合物抑制剂,并探究其内在结合机制。方法: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Ledock、AutoDock Vina对接软件对于CCR5结构灵敏性,选择适合CCR5抑制剂筛选的对接软件,运用多级筛选的策略对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的中药化合物进行筛选。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检测中药化合物的抗HIV活性,细胞毒性实验测试中药化合物对MAGI-CCR5、L02细胞毒性,分子动力学实验验证中药化合物与CCR5的结合作用。结果:ROC曲线确定了分子对接软件(Ledock,AUC=0.899),虚拟筛选得到8种潜在拮抗CCR5的中药天然小分子;抗HIV活性实验及细胞毒性测试获得2个低毒性、高抗HIV活性中药化合物MT[IC50,(21.79±4.12)μmol·L^(-1);CC50MAGI-CCR5,(170.20±7.75)μmol·L^(-1);CC50L02,(108.04±11.64)μmol·L^(-1)]及FY[IC50,(6.69±1.40)μmol·L^(-1);CC50MAGI-CCR5,(97.82±10.57)μmol·L^(-1);CC50L02,(114.70±10.40)μmol·L^(-1)]。分子动力学实验表明,MT-CCR5、FY-CCR5体系均方根偏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值均较小,平均分别为2.77?、2.18?,表明两化合物可与CCR5紧密结合,两者与CCR5结合的主要作用力包括氢键(结合氢键平均个数分别为5.19和4.65个)、范德华力(MTΔEvdw=-232.04±3.45 kJ·mol^(-1),FYΔEvdw=-193.66±0.56 kJ·mol^(-1))及非极性相互作用(MTΔEvdw±ΔGnonpolar=-255.73±4.03 kJ·mol^(-1),FYΔEvdw±ΔGnonpolar=-222.39±0.60 kJ·mol^(-1))。结论:中药化合物MT和FY可与CCR5结合从而具有一定的抗HIV活性,可作为先导抗病毒中药化合物进行下一步结构改造。
段晨晨邓博文康宁康宁桑锋钱洁玉刘真刘志斌张清燕李杰
关键词:假病毒活性检测
经脐单孔与多孔腹腔镜术对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与多孔腹腔镜术对卵巢良性肿瘤(BET)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孔组和多孔组,单孔组35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多孔组34例行多孔腹腔镜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结果单孔组手术耗时长于多孔组,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多孔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多孔组(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24、72 h疼痛评分低于多孔组(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多孔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术前,同时单孔组患者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低于多孔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效果较多孔腹腔镜术更好,可改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且美观性更好,值得推广。
康宁郑雅萍张娥
关键词:卵巢良性肿瘤
苍附导痰汤通过miR-29a靶向调节PGC-1α表达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苍附导痰汤通过miR-29a及其靶向PGC-1α信号通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胰岛素抵抗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argetScan4.0及Pictar程序预测miR-29a可能的靶基因为PGC-1α,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卵巢颗粒细胞(Ovarian granulosa cells,OGCs),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miR-29a mimic进入OGCs,转染48h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构建含野生型及其突变型PGC-1α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pMIR-PGC-1α-3'UTR)的pEGFP质粒,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空载体组,转染miR-29a组,PGC-1α3'组,PGC-1α3'突变组,分别转染至大鼠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OGCs中,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各组萤光素酶活性变化,并采用RT-PCR确定PGC-1α、NRF-1、ERRα的mRNA表达量。结果 OGCs转染miR-29a mimic 48h后,PGC-1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均下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显示,转染miR-29a组可特异抑制带有PGC-1α的3'UTR报告基因表达(P<0.05),转染组PGC-1α、NRF-1、ERRα的mRNA表达量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苍附导痰汤组可逆转转染miR-29a造成的PGC-1α、NRF-1、ERRα的mRNA表达量表达下降,与转染miR-29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验证PGC-1α是miR-29a的靶基因,在OGCs中过表达miR-29a能特异抑制带有PGC-1α的3'UTR报告基因表达;苍附导痰汤通过miR-29a靶向PGC-1α信号通路改善PCOS胰岛素抵抗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苍附导痰汤通过抑制miR-29a靶向结合PGC-1α的3'UTR,促进PGC-1α及其下游的NRF-1、ERRα的mRNA表达量,促进线粒体进行生物合成、葡萄糖的利用、脂肪酸氧化来实现的。
金小琴崔琳刘卫红王幼平王娜梅丁玉马春芬康宁
关键词:苍附导痰汤多囊卵巢综合征PGC-1Α卵巢颗粒细胞
感染性早产产妇血清MCP-1与sTNFR-Ⅰ和HMGB1及TNF-α的表达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早产产妇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 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I,sTNFR-Ⅰ)、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感染性早产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医院住院分娩的早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并设为早产组,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产产妇100例设为足月组,检测两组产妇MCP-1、sTNFR-Ⅰ、HMGB1、TNF-α在胎盘分娩出后取胎盘组织标本检测绒毛膜羊膜炎情况。结果两组共有52例检测提示绒毛膜羊膜炎,其中早产组绒毛膜羊膜炎检出率为44.00%(44/100)高于足月组8.00%(8/100)(P<0.001);早产组产妇血清MCP-1、sTNFR-Ⅰ、HMGB1、TNF-α分别为(17.83±3.63)pg/ml、(45.29±18.51)pg/ml、(6.63±0.49)mg/L、(64.19±24.66)pg/ml高于足月组(P<0.05);感染性早产产妇血清MCP-1、sTNFR-Ⅰ、HMGB1、TNF-α分别为(21.31±3.30)pg/ml、(50.65±16.66)pg/ml、(6.87±0.49)mg/L、(70.23±20.34)pg/ml高于非感染性早产产妇(P≤0.001)。感染性足月产产妇血清MCP-1、sTNFR-Ⅰ、HMGB1、TNF-α水平分别为14.97(13.53,16.24)pg/ml、36.77(28.27,49.31)pg/ml、1.05(0.85,1.18)mg/L、54.48(40.97,67.03)pg/ml高于非感染性足月产产妇(P<0.05)。结论早产产妇存在血清MCP-1、sTNFR-Ⅰ、HMGB1、TNF-α表达上调,尤其是感染性早产产妇以上指标升高更为明显,以上指标可作为感染性早产的预测指标。
周静陈萍郑雅萍苗艳艳张娥康宁
关键词:感染性早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高迁移率族蛋白
宫内刨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究宫内刨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刨削组(40例)和电切组(80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组间混杂因素,最终纳入刨削组30例,电刀组60例。记录两组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刨削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电切组(83.33%)(P<0.05)。刨削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短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组(P<0.05)。刨削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电切组(18.33%)(P<0.05)。结论 与宫腔镜电切系统相比,宫内刨削系统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更短,且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康宁郑雅萍郑伯媛刘银姣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丹参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早期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型)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型)孕6周内再妊娠患者13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寿胎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中医治疗。2组均从保胎之日起即进行治疗,至孕10周停药。比较2组患者疗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增长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及中医症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9.8%,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滋养细胞功能指标P、E2、β-HC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D-D、纤维蛋白原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得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和中西医综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改善复发性流产者的血栓前状态,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有效改善滋养细胞功能,提高疗效。
刘银姣刘蔚霞马素娟康宁贺燕张维怡张娥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丹参注射液血栓前状态中成药疗法
孕妇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产妇进行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检测的感染因素与胎膜早破致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未破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肘静脉血及阴道分泌物拭子,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假丝酵母、滴虫等病原体检出情况,分析下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胎膜早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胎膜早破的发生与下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血清CRP为(0.78±1.37)mg/dl高于对照组(P=0.002);研究组UU、CT、BV、假丝酵母、滴虫等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57.50%(69/120)、8.33%(10/120)、17.50%(21/120)、22.50%(27/120)、11.67%(14/120)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早产、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3%(40/120)、16.67%(20/120)、53.33%(64/120)、7.50%(9/120)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病原菌下生殖道感染阳性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感染阴性孕妇(P<0.05)。胎膜早破的发生与下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相关性分析显示UU、CT、假丝酵母、滴虫均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胎膜早破孕产妇存在较为明显的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现象,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以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韩永梅卫爱武王颖刘蔚霞康宁
关键词: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检测
孕14~15周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改良的Shirodker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的Shirodker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宫内孕14~15周,诊断宫颈机能不全,预行宫颈环扎手术的患者4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的Shirodker手术,对照组行MeDonald宫颈环扎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妊娠结局和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方法: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钳夹暴露宫颈,在膀胱反折水平切开宫颈前壁,将膀胱推至宫颈内口水平以上。相同方法在宫颈后方切开,将直肠和道格拉斯窝腹膜向上推至宫颈内口水平。余手术步骤同对照组,荷包缝合打结后前后切口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对照组手术方法:暴露宫颈后不用做切口,直接在宫颈体上部靠近宫颈内口水平,穿透黏膜,深达宫颈肌层的2/3,分别从4个象限避开膀胱,直肠和向外膨出的羊膜囊进针行荷包缝合,缝扎后以宫颈容纳一指尖为度,针间缝线套塑料圈缓冲张力。查无活动性出血和羊水流出,手术结束。术前后常规剂量应用硫酸镁针抑制宫缩,预防流产,两组药物应用时间和剂量均相同。结果观察组20例中16例孕至37周拆线后自然分娩,3例孕至32周自然发动宫缩,抑制宫缩治疗效差,拆线后早产,一月后随访19例新生儿均成活。1例孕20周自然发动宫缩,抑制宫缩治疗效差,拆线后难免流产。对照组20例中8例孕至37周拆线后自然分娩,4例孕至32周后自然发动宫缩,抑制宫缩药物治疗效差,拆线后早产,一月后随访新生儿均成活,8例孕20周前自然发动宫缩,抑制宫缩药物治疗无效,拆线后难免流产。足月产儿率观察组80%对照组40%,以保至孕28周以上为手术成功依据,手术成功率观察组95%,治疗组60%。两组术后3d观察无宫颈裂伤、膀胱损伤、胎膜早破和流产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提示改良的Shirodker手术和MeDonald宫颈环扎手术两种手术对子宫的刺激性小,并发症小,较安全。观察组�
康宁
关键词:宫颈机能不全
丹参水溶性成分拮抗脂多糖诱导HTR8/SVneo滋养层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拮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HTR8/SVneo细胞凋亡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00,200,400,800,1 600 ng·mL^(–1))LPS处理HTR8/SVneo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HTR 8/SVneo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划痕试验评估各组细胞向损伤区域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并分析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200 ng·mL^(–1) LPS干预后HTR8/SVneo细胞的NLRP3炎症小体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量增高(P<0.05)。与LPS组相比,丹酚酸B(0.08μmol·L^(–1))、丹酚酸C(0.4μmol·L^(–1))、紫草酸(0.08μmol·L^(–1))干预后HTR8/SVneo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丹参水溶物质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丹参水溶物质能够提高LPS干预后HTR8/SVneo细胞活力,改善细胞迁移能力,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康宁张清燕刘真岳静宇岳静宇李强
关键词:脂多糖丹参酚酸B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