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岭 作品数:18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联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3例临床分析 1992年 本文报告应用 CHOP 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5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临床经验。全部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按工作方案分类,低度恶性11例,中、高度恶性42例。化疗在3疗程以上,治疗结果,全组总缓解率83.5%,完全缓解率52.8%。40例初治病例总缓解率92.5%,完全缓解率77.5%。主要毒副作用为白细胞降低、脱发和消化道反应,多能耐受。部分病例出现心电图改变,无心力衰竭发生。 王华庆 张爱莲 李丽庆 张万岭 佟仲生 李淑芬 芦虹 崔秀珍 李向关键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阿霉素 泼尼松 白细胞降低 肾包膜下移植法预测人体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临床Ⅱ期试验 被引量:1 1993年 本研究纳入可评价的病例20例,进行肾包膜下移植法预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临床试验.结果:选用第一敏感药物单药化疗的有效率高达42.8%.接近单药阿霉素的有效率。切取原发灶作单药的敏感性有效率为零,而切取转移性淋巴结作药敏,经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为35.2%。用过化疗的病人其有效率为40%(2/5),未用过化疗的病人则为46.1%(6/13)。测试对乳腺癌病人敏感的药物种类有ADM、CTX、MTX、DDP、VCR,证明肾包膜下移植法对肿瘤化疗选用抗癌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丽庆 张万岭 张爱莲 王华庆 候子正关键词:肾包膜下移植 乳腺癌 药物疗法 359例恶性肿瘤口服912实验治疗 被引量:1 1991年 <正> 1988年9月~1990年6月间,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对359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单纯912或合并化、放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其中实验组233例,对照组126例。肝癌20例、食管癌79例、恶性淋巴瘤22例、鼻咽癌36例、肺癌131例、宫颈癌11例、乳腺癌44例,其它肿瘤4例,男234例,女125例。中位年龄57.2岁。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者339例,占94.4%。 毛慧生 李瑞英 刘忠源 张万岭关键词:肿瘤治疗 蚯蚓 912实验治疗随访91例及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991年 <正> 前已介绍,912合并放疗、化疗治疗肿瘤的近期有效率(CR+PR+MR)85.3%(139/163)基本同于对照组的86.1%(87/101)(表1)。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5例各种肿瘤分别进行了半年和1年的随访观察(表2)。其中实验组133例。有随访结果的87例;对照组72例,56例有随访结果,随访率分别为65.4%和77.8%(表3)。随访日期从治疗结束之日算起。 毛慧生 李瑞英 张万岭 刘忠源关键词:肿瘤治疗 蚯蚓 912合并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和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91年 <正> 912,即地龙,是由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王克为教授所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癌增敏剂。深受日本同道重视。我科于1988年11月~1990年3月对住院患者恶性淋巴瘤30例和肺癌20例,进行了912合并化疗疗效临床观察。纳入本组研究病例,治疗前均有病理证实,有临床可测肿瘤指标;治疗前后均有肝肾功能、免疫功能(OT,E-玫瑰花)测量指标及各项血象化验检查。治疗前以抽签随机分组。 张万岭 李丽庆 毛慧生关键词:肺肿瘤 药物疗法 淋巴肿瘤 41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的预后,以及治疗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1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均进行了较积极的治疗及长期随访,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39.4个月。导致生存期缩短的主要原因是就诊时临床分期已达Ⅲ、Ⅳ期(P<0.01);具有B症状(P<0.05);骨髓及结外受累(P<0.01)。综合治疗的无瘤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P<0.05),但二者生存期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不应过于积极治疗,应静观其变化,适时给予必要的干预,治疗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许晓军 许晓军 李丽庆关键词:淋巴瘤 预后 病例分析 蕈样肉芽肿21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996年 蕈样肉芽肿21例临床治疗分析张万岭,王华庆,李丽庆天津市肿瘤医院化疗科(天津市300060)蕈样肉芽肿(GranulomaFungoides)又称蕈样霉菌病(MycosisFungoides简称MF),是一种原发于皮肤,来源于T淋巴细胞恶性淋巴瘤。该... 张万岭 王华庆 李丽庆关键词:蕈样肉芽肿 药物疗法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95年 GM—CSF用以治疗化疗后白细胞低于3.0×109/L的10例病人,给予GM—CSF30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3天。于第4天白细胞数平均上升至4.4×109/L,第10天白细胞数达7.9×109/L。对照组白细胞数低于3.0×109/L的10例病人于第4天为2.6×109/L,第10天回升到4.3×109/L。2例骨髓受累的病人治疗无效。治疗组未见有副反应出现。GM—CSF可应用于化疗后粒细胞降低的病人。 李丽庆 张万岭 李向 杨克力关键词: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 化学方法 晚期乳腺癌的个体化疗 1990年 1986年10月~1987年12月及1988年12月~1989年10日,在正常小鼠SRC法药敏测定指导下,治疗晚期女性乳腺癌,包括术后局部广泛复发,淋巴結转移者30例。年龄35~60岁,中位51岁。除铠甲样癌和炎性乳腺癌各1例外,先前皆曾接受过放疗和化疗。分单药和复合药二组。前者选用药敏报告中最敏感的一种药物,后者选用2~3种联合应用。剂量为常规用量,副作用皆可接受。结果,单药组有效率为64%(9/14);复合药组81.3%(12/16)。明显优于常用单药及常规联合用药方案。SRC法药敏测定与临床的符合率,单药组和复合药组分别为85.7%和93.8%。 宁连胜 刘磊 郎义方 马淑资 李云英 石松魁 于冬 方志沂 惠锐 侯子正 毛慧生 孙慧 赵文华 王垣 李丽庆 张万岭 赵宝林 王文治 韩来声 刘长君 张天泽关键词:SRC 乳腺癌 化疗 药敏测定 结外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15例临床分析 1993年 恶性淋巴瘤首发于淋巴结外者,称为结外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约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0~15%.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约有10%~58%原发于淋巴结外,本病发生部位极广,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88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确诊为结外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15例,全部进行了随访,现就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李淑芬 李丽庆 张爱莲 张万岭 王华庆 佟仲生 芦虹关键词:淋巴瘤 N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