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清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宪法
  • 6篇法律
  • 4篇法治
  • 3篇政治
  • 3篇秩序
  • 3篇社会主义
  • 3篇主义
  • 3篇宪政
  • 2篇政治文明
  • 2篇政治宪法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宪法政治
  • 2篇宪政秩序
  • 2篇逻辑
  • 2篇价值体系
  • 2篇监督法
  • 2篇法律监督
  • 2篇法政
  • 1篇当下

机构

  • 12篇湘潭大学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吉首大学

作者

  • 16篇张义清

传媒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法治现代化研...
  • 2篇厦门大学法律...
  • 1篇法学杂志
  • 1篇法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法治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革社会中的宪政秩序
本文认为,宪政秩序就是一种彰显现代民主政治的善意功能和人权保障之现实的人性关怀、以“谦抑的”法治主义精神而构建起来的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它既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价值目标,也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呈现出来的一种和谐的状态。从...
张义清
关键词:变革社会宪政秩序法治主义人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政治宪法与宪法政治的逻辑反思
“政治”与“宪法”在逻辑上相结合可能生成两种思维结构形态:即宪法政治和政治宪法。这两个范畴的逻辑起点是不一样的,因而具有不同的学理意义:宪法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属于前宪法现象的范畴,而政治宪法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宪法,属...
张义清
关键词:政治文明政治宪法宪法政治逻辑价值体系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法律监督体系化的问题与进路
2023年
中国式现代化为研究新时代法律监督提供了最新的理论范式。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写入“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与《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检察机关定位内在契合。检察机关业已成为法律监督运行评价的主要场域,但检察体系并不等同于法律监督体系。实践中,检察机关亦未承载全部法律监督职责,也非唯一的法律监督主体,其功能定位多元,“法律监督机关”与“法律监督职能”存在认知分歧。法律规范中的法律监督缺乏统一协调表达,加之改革进程中相关机关职能不断调整,法律监督职能变得更加零散,体系化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法律监督体系化应定位于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构建以“职能”为核心的中国式“复合型”法律监督体系,该体系以检察法律监督的职能体系为中心纽带,却又不囿于检察场域,实现检察与其他国家机关各类法律监督属性职能的融贯,统一于法律监督功能,共同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依据法律授权监督国家机关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付盾张义清
关键词:法律监督体系化法治现代化
我国法律实施条款设定的理性选择——以《监督法》第47条为例
2019年
《监督法》实施办法的实际制定主体与该法第47条设定的主体范围不尽一致,由此衍生出各类实施办法属性与效力的认知分歧,亦由此凸显此类法律实施条款设定面临的合宪性挑战。在传统的理论解证中,凯尔森的"基础规范理论"和德沃金的"法律原则学说"分别提供了两条可资借鉴的证立思路。前者寻求宪法规范系统的确定与完备,后者注重法律规范系统的自洽与调适。二者耦合于宪法解释所能涵摄的规则体系之中。现阶段,我国此类法律实施条款的设定,须在合法性与合宪性之间进行必要的规则调适,同时适用行之有效的宪法解释方法。为此,须在技术上补阙我国立法领域合宪性推定的前设规则,确立实施性立法合宪性审查的基准,藉此构筑起中国特色的法律实施合宪性保障体系。
张义清
关键词:合法性合宪性宪法解释
宪政秩序的当下与未来被引量:3
2013年
宪政是人类法治进化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样态。它是一项价值目标,也是一种事实状态。作为一种"实践的"法治理性,宪政秩序内蕴着"谦抑的"道德品质,意涵着人们对社会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外显为"多元和宽容的"、"现实而不保守的"、"动态稳定的"秩序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秩序的生长,必然经历一个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融、稳定性与适应性相契合、阶段性与长期性相衔接的进步过程。相关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探究,亟须回归宪政的中国语境,立足于既定的体制和国情,尊重中国的史情与民情,在实践中探索,在稳定中渐进。
张义清
关键词:宪政宪政秩序
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与司法救济——教育侵权纠纷诉讼解决新机制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带有根本性。教育法等部门法则是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保障性条款的具体实现形式。"齐玉苓案"昭示:当公民受教育权被侵害而穷尽了其他法律手段仍不能获得必要救济的情况下,宪法理应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可靠基石和最后屏障;"罗彩霞案"则表明:在诉讼事由明确和相关法律依据充足的前提下,法院首先应当适用部门法条款而不能动辄启用宪法条款作为裁判教育侵权纠纷案件的直接依据,以防止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手段的"泛法律化"。就现阶段频发的类似教育侵权纠纷而言,合理的司法救济渠道和诉讼解决机制不仅仅体现在宪法条款的司法适用效力应当由谁来解释以及应当如何去解释,更在于我国专门的教育纠纷诉讼解决机制尚付阙如,亟须在尊重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有益经验有步骤地建立起来。
张义清
关键词:受教育权宪法保障
法律秩序的“国家-社会”分析路径--基于法学方法论的探讨与反思被引量:2
2018年
法律秩序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范畴,其分析路径绕不开"国家—社会"这一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法律秩序的丰富内涵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得以彰显。廓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合理确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原点预设,有利于深刻认识法律秩序的国家属性,亦有助于挖掘法律秩序赖以生长的社会基础。在以秩序为导向的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法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拓展,亟须在"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下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科间的融通和对话,推动相关领域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张义清曾林翊晨
关键词:法律秩序法学方法论
检察语境下法律监督的范畴阐释与功能展开被引量:5
2023年
检察语境是法律监督运用的典型场域。检察机关在我国立法上兼具法律监督机关、司法机关等多重属性,并履行侦查、批准逮捕、公诉、抗诉、公益诉讼等多项具体职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认知分歧和理解困境由此而产生。随着新时代检察改革的全面推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专门化改革,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为宗旨,以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专门化的检察法律监督制度建设,须理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其司法职能、包括与其他国家机关监督职能的关系,优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结构、实现其权责能适配,在此基础上回归法律监督这一范畴专门化的规范表达与功能展开。
付盾张义清
关键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中国监督法立法体系的完善被引量:3
2012年
监督法的立法体系应当以宪法为依据,以单行的《监督法》为核心。相关的配套规范亦应当协调一致。然而,我国《监督法》施行五年多以来的实际情况表明,由于该法文本自身的粗糙、相关规定的模糊、配套规范的无序,该立法体系的完善依然任重道远。为此,必须逐步地修正《监督法》的文本规定,不断地完善相关立法,适度地加快地方配套立法的步伐,及时地开展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建立和健全规范性文件"合宪性"与"合法性"审查的程序机制,以此促进我国监督法立法体系的完善。
张义清
关键词:监督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文化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融习惯、道德和政策于一体的文化共识,其虽包含道德元素却不等同于道德,虽包含政策元素但不等同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亟须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文化传统内蕴的多元价值观念客观上会影响法律制度规范的生成及其运行效果,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下,法律制度规范系统的调适又会重塑新的法文化样态。其中,法文化共识的规则调适功能及其“滤纸效应”,既可为法律主体的行为选择提供客观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尺度,又可为立法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不竭的制度驱动力。
张义清付梦婷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