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东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间充质
  • 5篇干细胞
  • 4篇外胚间充质干...
  • 4篇外胚间充质细...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间充质细胞
  • 4篇分化
  • 4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定向诱导分化
  • 2篇牙本质
  • 2篇诱导分化
  • 2篇体外
  • 2篇细胞分化
  • 2篇成牙
  • 2篇成牙本质
  • 2篇成牙本质细胞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张光东
  • 9篇金岩
  • 7篇史俊南
  • 7篇邓蔓菁
  • 5篇聂鑫
  • 2篇何大为
  • 2篇董蕊
  • 1篇张勇杰
  • 1篇张建平
  • 1篇张建平
  • 1篇赵宇
  • 1篇刘源
  • 1篇周泽渊

传媒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自发分化
2004年
目的 :探讨无人为抗分化因素干扰下 ,具干细胞特性的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自发分化的方向。方法 :取第 4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去除抑制分化的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 ,2d、2周爬片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去除LIF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由成纤维样变得多样化 ,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去除LIF 2d ,细胞不再表达HNK - 1、NSE、S - 10 0 ,约 6 5 %细胞表达a-SMA ,I型胶原出现表达。去除LIF2周 ,约 1%细胞表达NF ,零星细胞表达GFAP。结论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出现自发分化 。
邓蔓菁金岩史俊南董蕊何大为张光东聂鑫
关键词:外胚间充质干细胞体外
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2003年
外胚间充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它可以进一步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并将形成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盘软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牙周韧带、听神经等组织器官。该细胞在牙齿发育和牙体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外胚间充质细胞的起源和特性、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定向误导分化、诱导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的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张光东金岩史俊南
关键词:外胚间充质细胞细胞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
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三维诱导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鼠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 :以胶原作为支架 ,建立外胚间充质细胞三维培养模型 ,并在培养液中加入 10ng/mlbFGF和 (或 ) 10 0ng/mlIGF 1等生长因子 ,观察和检测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 :经bFGF和IGF 1诱导 4d后 ,在胶原的周边细胞出现平行排列的具有细长单极突起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 ,通过免疫组化抗DSP抗体染色阳性。而其余组细胞排列较紊乱 ,抗DSP染色阴性。结论 :含有bFGF和IGF 1的三维诱导模型可诱导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 。
张光东金岩史俊南聂鑫邓蔓菁张勇杰刘源赵宇
关键词:外胚间充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SD大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建立SD大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采用消化贴壁法培养SD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特性 ;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结果 细胞呈纤维样细胞生长 ,生长稳定。免疫组化染色 ,抗HNK -1和抗VIM为阳性 ,抗CK为阴性。结论 培养的细胞为外胚间充质细胞 。
张光东金岩史俊南邓蔓菁聂鑫
关键词:外胚间充质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组化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塑性与应用研究
体外培养的外胚间充质细胞系表达包括神经谱系在内的多谱系标志,能够分化为多种间充质类型的细胞以及雪旺氏细胞,这些发现与外周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均提示迁移的神经嵴细胞中包含着未分化的干细胞,根据卵生动物系统的研究发现,有理由相...
张建平金岩邓蔓菁张光东周泽渊赵文明
关键词:神经嵴
文献传递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细胞技术领域中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化步骤。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骨组...
金岩邓蔓菁张建平张光东
文献传递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思考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随着干细胞 ,特别是人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 ,结合现代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 ,将使过去医学上难以解决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治愈成为可能 ,因此人干细胞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就人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问题引发了一场国际大辩论。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论述。
张光东金岩史俊南
关键词:干细胞伦理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SD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 :在建立SD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 ,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 1)刺激外胚间充质细胞 ,采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等方法从形态学和功能方面检测细胞的变化。结果 :在不含LIF的培养液中加入 10 0ng/mLIGF - 1培养的外胚间充质细胞 ,10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一些细胞出现单一细胞浆突起 ,似成牙本质细胞。消化后爬片经免疫组化抗DSP染色 ,部分细胞胞浆呈强阳性着色。结论 :IGF - 1可部分地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功能性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
张光东金岩史俊南邓蔓菁聂鑫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外胚间充质细胞细胞分化
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自发分化
2005年
目的:探讨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自发分化的情况。方法:取第7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于第3d、1周、2周取材,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结果:注射后细胞团块逐渐变小、消失。HE染色细胞形态多样,数量逐渐减少。注射后3d,细胞仍表达Vimentin,其余染色未见明显阳性,细胞趋于坏死、吸收。1周时,细胞数量少,为成纤维样细胞。2周时,细胞团消失。结论: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生长、分化能力不明显, 多数细胞坏死、吸收。
邓蔓菁金岩史俊南董蕊何大为张光东聂鑫
关键词: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