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环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逆性左室功能紊乱
- 2009年
- 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了Tako-tsubo综合征(心尖球样综合征),自此之后,此种综合征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此病常发生于情感打击或应激情况下的老年女性,临床特点主要包括急性缺血样胸痛,心电图表现出ST段改变、T波倒置,心肌酶等标志物水平轻度升高,是一过性的心尖部及心室中部局部室壁运动不良,但冠脉造影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大多预后良好,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鉴别。但其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Tako-tsubo综合征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其主要表现及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利环杜凤和
- 关键词:颅脑损伤儿茶酚胺
- 颅脑外伤85例凝血指标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测定其伤后24h内的各项凝血指标:PT(凝血酶原时间)、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纤维蛋白酶原)、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损伤程度越重,PT、INR、APTT水平越高,FBG水平越低,且与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凝血指标测定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张利环杜凤和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4例ABI患者伤后24 h内入院即刻、3 d、7 d及出院时的外周血WBC计数,并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BI患者伤后外周血WBC计数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呈正比,入院7 d及出院时渐降至正常;WBC计数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WBC计数测定可作为判断ABI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监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张利环杜凤和
- 关键词:预后
- 急性颅脑损伤致心脏病变的研究
- 杜凤和郭彩霞张立克张彤徐秀英刘金单凯张利环李明玥杨红莲
- 多数临床发现急性颅脑损伤可能引起心脏病变,不同于其他应激性损伤或动脉硬化基础上的心脑血管病共发损伤。颅脑损伤后心脏损害表现尚不明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心脏并发症,为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提...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心脏病变心脏并发症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特点与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心电图QT、JT间期变化对其轻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101例ABI患者分为轻、中、重型三组;根据患者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为SAH组及无SAH组。检测各组伤后24 h内心电图的QT间期及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及校正的JT离散度(JTcd);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预后,对其不同组间的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型ABI患者的心电图QTd、QTcd、JTd、JTcd存在显著性差异,且SAH组各指标均升高,较无SAH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并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QTd、QTcd、JTd、JTcd对判断ABI程度及其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预测患者临床转归的指标,并且有助于早期临床干预。
- 张利环杜凤和
- 关键词: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分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和各种与心肌相关的酶学指标的变化,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1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和入院1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中80例患者于入院即刻行血生化检查。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多种心电异常,在入院24 h内表现显著,总发生率为83.15%,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恢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CK、CK-MB、LDH、HBDH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患者脑外伤不同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高燕李京生郭彩霞张利环杜凤和
- 关键词:颅脑损伤心脏损害动态心电图肌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