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力伟

作品数:85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胶质
  • 24篇肿瘤
  • 23篇胶质瘤
  • 19篇外科
  • 19篇脑干
  • 18篇手术
  • 12篇脑干胶质瘤
  • 11篇神经外科
  • 11篇颅底
  • 10篇预后
  • 8篇外科手术
  • 7篇细胞
  • 7篇显微外科
  • 7篇脑干肿瘤
  • 6篇尿液
  • 5篇神经胶质
  • 5篇神经胶质瘤
  • 5篇神经外科手
  • 5篇神经外科手术
  • 5篇细胞瘤

机构

  • 8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84篇张力伟
  • 40篇吴震
  • 39篇张俊廷
  • 22篇王亮
  • 17篇李德岭
  • 15篇季楠
  • 14篇郝淑煜
  • 12篇肖新如
  • 12篇肖雄
  • 9篇李达
  • 9篇薛湛
  • 9篇张扬
  • 8篇贾桂军
  • 8篇泮长存
  • 7篇张鹏
  • 7篇汤劼
  • 7篇王燚
  • 7篇冯洁
  • 6篇李欢
  • 6篇武玉亮

传媒

  • 2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研究型医...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2011中华...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16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舌下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生长方式、分型、手术入路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肖新如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贾桂军汤劼
多模态融合技术在精准神经外科治疗时代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在神经外科的历史发展中,技术的变革往往给治疗结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辅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先进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1-2].当今,多种影像学的成像模式和新技术与外科手术的交融正在改变神经外科的诊疗模式,神经外科医生从关注病变对大脑解剖结构的改变,逐渐发展到关注病变对脑神经功能的影响.在神经外科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神经解剖结构和脑功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
张力伟
关键词:神经外科外科治疗融合技术多模态影像学技术
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延髓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多模态融合技术在提高延髓胶质瘤的切除程度及保护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延髓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将其分为传统组(即采用传统影像学技术和显微外科手术,共23例)和多模态组[即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1C-MET-PET/CT)、术中导航、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显微外科手术,共2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肿瘤生长方式、术前肿瘤体积、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术后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模态组的肿瘤平均切除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分别为(86.7±26.7)%、(61.8±32.9)%,P=0.007];多模态组术后1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留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分别为34.8%、69.6%,P=0.018);术后1周呼吸机使用率和胃管保留率,传统组与多模态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6例的随访时间为0.6 ~37.0个月,平均(12.9±11.4)个月.术后3个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留率和胃管保留率,传统组与多模态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呼吸机使用率,传统组与多模态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8%、5.0%,P=0.027).结论 多模态融合技术可在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下提高延髓胶质瘤的切除程度;还可降低术后近期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留率,促进患者术后远期呼吸功能恢复.
武玉亮泮长存张鹏肖雄孙宇陈新吴震张俊廷张力伟
关键词:延髓神经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多模态
颅底肿瘤显微治疗技术平台的构建及规范化治疗研究
张俊廷吴震贾桂军张力伟肖新如汤劼孟国路王亮郝淑煜李达
颅底肿瘤占颅底疾病中80%-86%,约占颅内肿瘤的30%-35%。颅底位置深在,涉及重要血管神经,解剖复杂,侵袭范围广泛,以往是手术禁区,手术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是国际性难题。该项目组在过去10年间针对颅底肿瘤治疗、入路、...
关键词:
关键词:颅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肿瘤治疗
11C-蛋氨酸PET/CT在脑干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MET-PET/CT)在判断脑干胶质瘤(BSG)级别(WHO分级)和指导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头颅MRI疑诊为BSG的患者63例.其中20例仅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和MET-PET/CT检查;43例行肿瘤切除术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于MET-PET/CT的多模态导航组(21例)和基于MRI导航组(22例).比较MET-PET/CT的相关参数[MET的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max)、平均摄取值(SUVmean)、最大摄取比(TBRmax)、平均摄取比(TBRmean)及总体摄取值(TLMU)]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差异及其诊断BSG级别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导航方法切除高级别胶质瘤比率的差异.结果 63例中,WHO分级为低级别胶质瘤者26例,高级别者37例.术前行MET-PET/CT检查的41例结果显示,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比较,高级别胶质瘤者的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LM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准确度分别为70.7%(29/41)、63.4%(26/41)、80.5% (33/41)、73.2% (30/41);特异度均为91.7%(11/12).多模态导航组切除高级别胶质瘤的比率为81.0%(17/21),高于MRI导航组的36.4% (8/22) (P =0.005).43例手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9(0.3 ~25.6)个月,多模态导航组与MRI导航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个月对比14.1个月,P=0.289).结论 MET-PET/CT的参数与肿瘤的级别有关,诊断肿瘤级别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与MRI导航比较,多模态导航能指导切除更多的高级别肿瘤组织.
武玉亮李德岭王亚明于海乔真陈谦王凯艾林张力伟
关键词:脑干肿瘤神经胶质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术中直接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脑干运动功能保护作用初探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术中直接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DES-MEP)在脑干肿瘤手术中对运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行脑干肿瘤切除术患者共136例,术中常规行电生理监测联合神经导航(对照组,68例)或常规电生理与DES-MEP监测联合神经导航(联合监测组,68例),根据手术前后肌力变化(Lovett肌力分级)判断是否存在新发运动障碍,以术中DES-MEP监测和术后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判断DES-MEP监测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并计算其预测术后运动功能预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联合监测组患者术后2周出现严重新发运动障碍(Lovett肌力分级降低≥2级)的比例为16.18%(11/68),低于对照组[32.35%(22/68);χ2=4.841,P=0.028]。DES-MEP监测真阳性者44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7例、假阴性13例,术后预测严重新发运动障碍的灵敏度为77.19%(44/57)、特异度7/11,阳性预测值91.67%(44/48)、阴性预测值35%(7/20),诊断准确率为75%(51/68)。结论脑干肿瘤切除手术中常规电生理监测与DES-MEP监测技术联合应用,可实现对脑干运动功能的保护,弥补现阶段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皮质脊髓束功能保护方面的不足。
陶晓蓉王明然王荣李志保樊星张力伟乔慧
关键词:脑干肿瘤锥体束电刺激
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肖新如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贾桂军周大标
原子磁强计脑磁图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基于光学-射频双共振现象的光泵原子磁强计脑磁图系统近年来逐步兴起.由于原子磁强计可在室温环境下工作,无需液氦冷却,且体积小、重量轻,光泵原子磁强计脑磁图系统已被公认为下一代脑磁图的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原子磁强计技术目前的发展及其在脑磁图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技术优势,并对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王天宇王天宇丁铭
关键词:原子磁强计脑磁图光泵双共振
脑干胶质瘤诊疗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张力伟张俊廷季楠沈沁吴震李桂林李德岭田永吉王宇武文浩
该项目属神经外科学领域。脑干胶质瘤约占成人脑肿瘤的2-4%,儿童脑肿瘤的10-20%,手术困难,对放化疗普遍抵抗,近30余年国际研究数据显示患者总体预后未获明显改善,是国际公认最难治性脑肿瘤之一。该项目组依托五项国家及省...
关键词:
关键词:脑干胶质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限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术后颅内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不同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限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 130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Ⅰ类切口患者.依据术后颅内感染风险评分量表,将入组患者分为术后颅内感染低发生风险组(简称低风险组,807例)和高发生风险组(简称高风险组,323例).将低风险组随机分为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0h亚组(简称低风险0h组,414例)、24h亚组(简称低风险24h组,393例),高风险组随机分为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 h、48 h、72 h亚组(分别简称为高风险24 h组、48 h组、72 h组,各116、113、94例).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限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低风险0h组、24h组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 (12/414)、2.0%(8/393);高风险24 h组、48 h组、72 h组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6%(10/116)、13.3% (15/113)、11.7% (11/94).低风险24 h组和高风险24h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85,P=0.001).无论是低风险组抑或高风险组,其组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时限亚组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可分为术后颅内感染低、高风险组;缩短低风险组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限并不增加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而延长高风险组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限亦不能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张扬季楠高之宪任晓辉张俊廷张力伟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抗生素预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